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总结这几种模式,可得出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启示: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要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要切实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粮食(食品)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急管理:国外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管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安全屏障.美、加、澳、日、俄五国十分重视应急管理问题,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美国形成了应急管理的层级模式,并构建了强大的法律支持体系;加拿大重视地方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公众参与,重视应急教育,采取全国协作的应急管理模式;澳大利亚注重应急预案和计划的制定,建立起了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统一、有序、和谐的应急管理体制;日本政府相当重视防灾通讯网络建设,构筑起了高效、统一、严密的庞大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俄罗斯组建协调配合的垂直型应急管理体系,拥有反应迅速、高效运转的信息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权威、完备,应急资源保障到位.美、加、澳、日、俄五国的实践模式对我国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要完善应急管理法律及应对方案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层级嵌套模式;三是要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四是要保障应急资源充足、到位;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六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建设安全型社区.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已在一些省、市和农村蓬勃开展起来。本文应用科学发展观基本观点,结合各地实际,对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数对长株潭三市进行评价,发现其生态城市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水平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粗放的对外贸易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高水平的FDI引进能对其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必须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从经济的发展、自然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生态城市建设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是造福大庆子孙后代的第二次创业。一、大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一)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理论,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用生态学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生态学理论的核心就是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性和共生性。生态学理论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就是将城市看成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在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6.
冷战之后,一些国外政党能够成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然而,也有一些政党甚至是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由于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而纷纷丧失政权.中国共产党要想成功执政,在吸取国外一些政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发展政党的理论纲领,使之更加符合国情民意;适应新的阶层变化,夯实党的社会基础;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感召力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这不能不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进程.而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建设生态城市.为此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要从生态环境规划入手,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构建生态工程系统网络。并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创新生态经营思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强化公众环保意识等途径,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主阵地,城市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时代构筑绿色家园的重要载体.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必要性,把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问题和规律,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指导,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艳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49-51
在城市发展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域生态补偿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的水危机和水污染而提出的,旨在保护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提高流域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分析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和借鉴不同国家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经验,并提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切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现代化理论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当今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思想,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策略论,科学技术作用论,市场、政府与公众作用论以及"弱化"和"强化"论等基本内容,它为解决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启发,即要树立现代生态观,积极发展生态科技,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建设生态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意。"市郊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郊县为依托,县级政府为主导力量,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企业小循环为主要途径,经济上与中心城市和农村互动发展。其实质是在市郊县发展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大企业小循环的循环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于庆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36-37
分析了佳木斯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探讨了佳木斯市的生态优势 ,指出了创建生态城市已是佳木斯市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综合整合的当务之急。根据生态学原理 ,结合佳木斯市的具体情况 ,提出佳木斯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以城市生态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存在状态.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价值观基础是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生态文化发展的动力包括生态危机的直接推动,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规律的作用,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等.生态文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的核心推动力和灵魂,生态文化建设为生态城市建设凝聚社会合力和向心力,提升生态城市的竞争力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最大的、最综合的根本性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对经济理性的反思、关于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思想对我国选择和实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促进化工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赢。武汉化工区在吸取各种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典型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物质循环、低碳节能、企业集聚的生态化工园区,构建独具特色的巨型混合模式。企业、组团及园区、区域三个层面的低碳与循环发展,分别成为武汉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巨型混合模式运行的基础、核心及拓展。该模式的高效运行还有待于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城市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控力。日照从 1989年建立地级市以来 ,各项事业和社会发展都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上 ,尽管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但已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的大潮 ,取得了一些经验 ,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虽然如此 ,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城市整体水平不高 ,二是区域整体观念薄弱 ,三是长远规划不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自此,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作为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建设管理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我国典型生态城市贵阳、厦门、深圳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模式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生态城市的经济系统是指,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也要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即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使城市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的整体发展。生态城市的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体系如空气、土地、动植物、植被面积、资源等,也包括人工环境体系。从生态城市的社会系统来看,生态城市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城市规模还要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生态城市的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