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以来,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过程。大量农业剩余人口从传统的、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的、生产率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3.7%,这意味着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受传统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流动人口和政府管理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使流动人口子女和所在地城市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平等、公平的教育,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随着农业人口过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人口流动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伴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这一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日益严重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来解决现存的一系列中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谭梅香 《经营管理者》2013,(30):298-29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强,这对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必须对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实现从传统"制约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4.
新疆针对流动人口"难管理"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人口流动必须依托于房屋"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要求,从控制出租房屋入手,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为核心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将大大提高其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促成中国人口空间布局的系统变化,"过渡型社区"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显现。"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复杂情状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三大治理难题: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困境以及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整合困境。基于对居住主体的细致区类,探究有机整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并促成治理行为优化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4,(19):2-2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晋江市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目前,晋江市有流动人口110万人左右,与晋江户籍人口持平。农民工成为晋江市产业工人的主体。而在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中,确实凝聚着流动人口的心血。作为福建省新兴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城市,晋江市多年来认真落实流入人口同城同待遇政策,帮助他们的家庭提高发展能力,让流动人口成为真正的"新晋江人"。晋江市人口计生部门适应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主动融入,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规模大、方向以乡村-城镇人口流动为主、类型以经济型人口流动为主、距离以近中程人口流动为主的基本态势。人口流动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地级市和县级市为主的低统筹层次的共同作用使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权益面临着多方面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性决定了中国现阶段人口流动态势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应该实施省级统筹。  相似文献   

9.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核心,创新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机制,是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秦皇岛市的历史基础和地域特点,从转变服务理念、优化组织结构、抓住服务管理重点和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目标四个方面,提出具有较强区域的针对性和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1):134-135
正建议构建"5611"城镇群的格局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90%的流动人口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全国50个城市吸纳了60%的流动人口。因此建议构建一个"5611"城镇群的格局:5个国  相似文献   

11.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量人口向北京流动聚集,一向被认为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虽然多年来北京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周边省份仍有大量人口继续流入北京。基于国家卫计委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我们分析了京津冀流动人口的来源、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研究发现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三地社会保障水平和工资水平持续扩大,河北省劳动力单向流入京津的趋势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据统计,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7000万增加到2003年的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省内流动的占65%,跨省流动的占35%。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15岁到35岁人口占全部流动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苏州市凭借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也吸引了众多的务工者,截止2005年末,苏州市流动人口总数已达378.16万。大量流动人口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譬如给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职能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应积极探索行政调控与市调节相结合的模式与方法,推动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和计划生育工作,从而不断促进苏州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蓉 《经营管理者》2012,(19):13-14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相继迁入。"六普"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已成为上海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常住人口的39%。外来人口的变动对上海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分析,描述外省市在沪流动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两次普查的10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力图弄清上海市流动人口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22-23
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当前快速城市化的一个共同难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摸清底数、掌握流动人口动态变化情况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13年8月,深圳市福田区以全区21个社区为试点,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流动人口自主申报模式。今年4月1日起,在试点经验基础上,福田在全区10个街道94个社区全面推广这项工作,并确定了"自主申报率2014年达到50%、2015年达到60%"的目标。福田区人口信息自主申报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搞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流动人口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管理服务和权益保障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该文首先梳理了流动人口管理的政策演变过程,然后分析了当前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服务意识淡薄、法规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管理滞后、部门综合协作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从"管理"到"服务"、从"山头文件"到"国家法规"、从"更新计算机硬件"到"开启计算机软件"、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以每年1千万的速度增长,目前,流动人口已达2.21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市民、农民以外的第三大人口群体。  相似文献   

1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2-M0001
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有序迁移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统筹协调好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的关系,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人口流动迁移创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决策探索》2008,(24):54-54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 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对更高的非农业部门中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已有关于工会效应的研究多为平均意义上的结果,而对流动人口的研究则关注"底线保障",那么工会是否能在流动人口劳动权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本文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的微观数据,利用干预效应模型对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工会可以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2)工会对流动人口维权作用更大。在工资收入方面,流动人口的工会效应为34.18%,高于平均工会效应为4.36%;在工作时间方面,流动人口的工会效应为-24.87%,低于平均工会效应1.86%。(3)流动人口加入工会存在入会门槛,流动人口成为工会会员的概率较本地(户籍)人口低10.4%。(4)我国流动人口入工会率偏低的行业集中在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部门集中在集体部门。为此,维护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的工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