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美辨析     
功能美作为技术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直接关系着技术美学理论的建构及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理解还十分不一致,甚至有人对它是否存在,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能否成立,仍存有疑虑,在此笔者愿作一探讨,并以此求教于读者诸君。功能美是伴随技术美学的兴起、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美学新范畴。在传统美学或其他(艺术)门类美  相似文献   

2.
技术美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徐恒醇技术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学科。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研究重点在于,在多学科综合基础上将一般美学原理向具体领域的实用性转化。但是由于审美现象的特殊复杂性和美学学科理论的不成熟性,使得技术美学的研究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在多...  相似文献   

3.
技术美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技术美学是把美学应用于技术领域的一门新兴的现代科学。它所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各种劳动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美学问题;与之相关的“迪扎因”即现代化艺术设计问题。技术美学作为系统化、控制论、信息论的同一家族的亲姊妹,有它鲜明的特点。第一,它与多种科学(自然科学、精密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人体工程学)相互渗透;第二、它与艺术美学(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相互交融;第三、它与现代化的综合系统生产结构相互  相似文献   

4.
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领域里审美创造普遍规律的新兴美学学科。它诞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迅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门多科性、综合性的应用美学学科,技术美学的形式是与劳动生理学、人体工程学、卫生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实用艺术乃至工人们丰富的生产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徐恒醇,1938年生于北京。工程师、哲学硕士、研究员。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美学所所长,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技术美学委员会主任,德国斯图加特符号学研究会成员。先后从事外国美学和技术美学研究。著有《技术美学原理》、《技术美学》(合著)、《科技美学》等,译有席勒《美育书简》、卢卡契《审美特性》、编译《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技术美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博颖80年代以来,中国的技术美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纵的来看,填补了以往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而且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应用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与文艺美学并驾齐驱。横向而言,国外工业美学、技术美学研究的兴...  相似文献   

7.
全国技术美学与设计文化研讨会综述由中华美学学会技术美学学术委员会、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技术美学与设计文化”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技术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美学的...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美学给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模板,尤其是他关于象征、古典、浪漫三种艺术形态的发展演变的论述,启发了中国现代美学和艺术史研究。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黑格尔理论相吻合的地方,比如在同一种艺术门类内部,基本上遵循黑格尔所揭示的由空间向时间发展的规律。但是,黑格尔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艺术史上由一种艺术门类向另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它遵循的是由时间向空间发展的规律,从而颠倒了黑格尔的理论。当我们将黑格尔与颠倒的黑格尔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艺术史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一、要重视美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粉碎“四人邦”以来的七、八年间,美学研究的热潮经久不退。但是,当前美学研究文章的理论深度从总趋势来讲在下降,许多美学工作者,包括青年美学爱好者离开了或不愿在美学的哲学基础、哲学方法论上下一番苦功夫,倒是过多地去关心、推广和开拓诸如技术美学、景观美学等分支的事业。有的青年人甚至急于在美学上见到实利。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从主观上讲,我们美学界这支队伍的哲学根底差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学本来是,现  相似文献   

10.
功能、形式与美的关系是现代工业和建筑设计经常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把美学应用于物质生产和环境改造的新兴学科——技术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试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呼唤走向中国工业的美学刘远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上篇:美学艺苑的新卉─—技术美学技术美学是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参与的一门横向学科.让艺术审美介入工业品设计生产的思想胚芽孕育于19世纪英国,艺术批评家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观中,他受好友美学家约翰·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学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已经取得了这样一种看法,即马克思讲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不仅指的是艺术创造,而且指的是人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随时随地"在所有活动领域中表现出来.这样,美学就不只是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研究的课题,而且也是其他知识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于是便出现了与物质生活相联系的技术美学、工业美学、商品美学、经济美学、烹调美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无论在美学思想领域,还是在艺术(本文所用艺术一词,指广义的,包括文学和艺术在内的艺术范畴)创作领域,我们的艺术本质论,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反映论。但这种艺术反映论是否就能真实地揭示艺术的本质,似乎仍是个很值得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深入进行这一研究与讨论,对于我们新形势下的美学理论的建树与艺术创作的发展,无疑都将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意义。按照这种艺术反映论,艺术的本质就是反映社会生活;亦即反映生活的真实,或日反映生活的本质。在这一点上,艺术与哲学等社会科学门类,并无二致。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美     
技术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其地位可以说已经确定,这是近几年美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有关技术美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跳出传统美学的框框。而传统美学概念和范畴并不完全适合于技术美的研究,这就极大地影响了技术美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应当指出,技术美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技术美与工业生产、工业产品、劳动管理乃至劳动环境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广义的技术美可以说是人们在工业化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美。但是,技术美最集中的体现是工业产品的美,这是技术美学研究首先必须把握的关键。我们在此讨论的就是工业产品的美,这也可以称为狭义的技术美。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艺美学”,其实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文艺美学科目”。文艺美学可归属于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对各门文艺的美学思考是应用美学和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的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研究领域一样,都是从美学分出的学科,文艺学(艺术学)也探讨文艺的美和审美问题,但重在分析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以指导文艺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环境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派别主要是分析美学和现象学美学,此外就是康德美学,其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康德美学的核心概念“无功利性”激发了伯林特环境美学的“交融模式”,后者正是在批判前者的基础上提出并加以论证的,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环境美学对于审美模式的探讨;二是自然灾害的欣赏是否可能、如何可能是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康德的崇高理论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理论资源。从美学理论的深层思路来说,康德美学对于环境美学还有三个方面潜在的影响:一是康德的自然审美理论(包括自然美与自然崇高)为环境美学构建提供了理论原型;二是康德美学的“自然审美—艺术审美”二元结构为当代环境美学提供了基本思路,启发环境美学家们通过对比自然欣赏与艺术欣赏的异同来展开理论论证;三是康德哲学的“物自身”概念激发环境美学家戈德洛维奇、齐藤百合子等提出了“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命题,为环境美学走向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生态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于工业生产中应用美学的研究,世界各国美学界和我国应用美学开拓者的一些文章、论著中,“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劳动美学”等等提法不一,各自指谓的研究对象也有相当的分歧、交错和混淆。这对于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 工业领域的美学应用,本世纪初就在西方工业国家开始引起注意。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  相似文献   

19.
黄媛 《船山学刊》2004,(3):113-114
在二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在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各艺术领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美学遗产,如何把它加以清理,综合起来作比较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古代关于音乐、绘画、文学等的理论往往是联在一起不宜分割的,它们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又有其共通之处,因此只就一个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往往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孔国庆 《江淮论坛》2013,(2):146-149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开创性运动,包豪斯基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机器美学思想蕴涵了现代技术美学批判的深层义理。包豪斯迎合了现代化与工业化趋势的技术理性诉求,并造就了德国制造与设计的辉煌历史。作为世界顶级的包豪斯设计理念,为我国当前在提升综合实力基础上稳中求进、自主创新的科技转型模式提呈了艺术史与技术美学批判的比较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