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以为职场中的新人、小人物都是被上司Hold住的,只要能力实力心力达标,下属也能"Hold住上司",而且让上司不仅离不开自己,信任自己,欣赏自己,还能提供发展的大空间.一个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员工绝对是公司的一宝,即使能力上有缺陷或者做事上有不完善,也总能得到上司的认同;好的工作技巧还能起到拾遗补缺,勤能补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生而平等,上司可以管理你,让你为之鞠躬尽瘁,下属也可管理上司,令其成为自己每月的提款机、青云直上的阶梯和事业成功的助跑器。当今世界上或者再没有一种关系,要比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更密切。好的上司,可助我们创业致富,令我们生命之火炽热光亮;坏的上司,同样也启发我们的人生,造就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以下17条职场制胜规则是笔者在职场中的点滴体验和感悟。一个有思想的上司总是喜欢少说话、多干活的下属。你不要对你的上司唠叨你过去已作过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你现在或将来能作什么;毕竟,过去属于过去,未来属于你自己。聪明的上司总是明白“说得多并不等于口才好,干得多并不等于能干”的道理。不要就工作完成时间与上司讨价还价,争取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或提前完成,尤其是你的同事经常提前完成任务时。  相似文献   

4.
历朝历代,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高明统治者辉煌的背后都有不少贤能下属的功劳.这些下属如唐太宗的重臣魏征、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运用"御上"之术,指的是下属影响支配上司的艺术,即下属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警醒上司.  相似文献   

5.
<正>遭遇坏上司,无疑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其实与上司的交往,就像是一场艰难的踩钢丝表演,冷静、协调与平衡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职场最重要的生存法则。你从坏上司那里得到的是大把的机会还是无止境的噩梦,全在于你自己能否掌握“人际”钢索的平衡。如何化解坏上司的谎言暗示任何一项职位说明书都不会明确写明要员工撒谎,但是为公司或上司利益而撒  相似文献   

6.
杰夫 《经理人》2000,(1):85-86
人分三六九等,木分桦李紫檀。世间人形形色色,一旦被定位在职场中,以职业身份来确定各自的社会角色,就产生了各不相同的上司与下属。纵观职场百态,由于上司形形色色,各有好恶,  相似文献   

7.
正"坏"老板都有哪些行为?员工经常指出的包括:控制欲强、欺凌、回避冲突、回避决断、抢占功劳、推卸责任、隐藏信息、不善倾听、不以身作则、懈怠偷懒以及不培养下属。这些不良行为足以让任何人不满,而且难以做好工作。但是,不管上司有多大的错,管理好你们之间的关系,是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件事做好,是你能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何艳波 《领导科学》2021,(5):116-118
职场中部分上司喜好担次要任务而占首要功劳,做不均分配而占多余利益,挂空头职位而占下属荣誉,避实战风险而占表现机会,在工作中爱占便宜。根治上司爱占便宜的心理与行为,必须防躲抑懒、限权压势、定岗盯人、追根究底。下属应对爱占便宜上司的技巧有:依规行事,私下关心;照章办理,关照细节;公事公办,兼顾特殊;情理同步,把握限度。  相似文献   

9.
九州 《领导文萃》2012,(1):109-112
更多地去感受上司和下属的需要,并收获自己"被需要"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会使你的副手生涯更愉快。副手难当是许多职场人士的共识。但如果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而不纠结于过多的个人感受——通常,我们在组织中  相似文献   

10.
正职场总有这样的人,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下班聚餐,只要和同事们在一起,他就在不停地抱怨,抱怨老板,抱怨上级,抱怨同事,抱怨下属,甚至抱怨自己。我把这样的职场人称为职场"怨妇"。这里的"怨妇",并不仅指女士,也包括男士。职场"怨妇"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抱怨别人;第二种,既抱怨别人,又抱怨自己。不停抱怨别人的人,相信我们在职场上都碰到过。在这种人的眼里,上下左右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11.
正1.工作时间就聊工作。如果我们是在工作时间和上司偶遇,那么就聊些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在职场中,公事就是公事。在工作时间,公事和私事之间通常不会产生交集。如果领导没有主动和你聊其他的事情,你一定要和领导谈工作。这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对工作的尊重,你的上司也会因此肯定你。但是要避免过分表达自己,要让上司多说话,你应该尽量做一个好的"捧哏"。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朋友刘生,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品管部经理已有十年,有一次在饭桌上闲聊,当聊到工作中与人相处的感受时,刘生讲:别人总是说上司好做,下属难当,但我看下属不行,上司亦难做!我问何出此言,于是刘生给我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四个小故事,我听后深觉然也。  相似文献   

13.
赏识领导     
赏识领导,这个说法应该是我的创意了,因为找遍网络,只有"领导赏识",而没有"赏识领导".如果有人能接受这个观点,那么一定会因此而受益. 赏识领导,其实很好理解,字面上,就是用欣赏的心态去认识并接受你的上司.通常,我们都是强的赏识弱的,好的赏识差的,大的赏识小的,可如果在职场上一直处于被赏识的位置,你就可能永远无法摆脱谦卑的心理而得到更多的支持、走上更高的职位.  相似文献   

14.
杜生梅 《决策》2012,(6):88-89
“职场定律”告诉我们,跟对人很重要,因为上司将是你未来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因此,只要你不是要尽快找份工作糊口,不妨事先“面试”一下你的上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你决定去一家新单位或新公司工作,上司作为你最重要的“拍档”,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你、考验你:他的能力如何,我们能够合作得好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容易打动他……当这些问题在上司的脑袋里如霓虹灯闪烁不停时,你是被动地被他挑选与揣测,还是同样地、主动地去了解他、挑选他?  相似文献   

15.
原野 《决策》2013,(8):90-91
员工和上司就像"一根线上的蚂蚱",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聪明的下属是绝对不会跟上司较劲的,而是想方设法去与上司合作双赢。相信不论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不少人都有这种想法:唉!给别人打工多辛苦,当领导多好!可是,没有人天生下来就能当领导。再优秀的领导者也是从做下属中得到历练,具备了领导能力后才完成从员工到领导的跨越。因此,先要认清自己做下属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在追随领导中锻炼出自己杰出的能力,具备了领导才能,领导才会发现你这块金子,给你一个发光发亮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凌文辁  李锐  聂婧  李爱梅 《管理世界》2019,35(5):134-148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组织情境下上司与下属之间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研究一(实验1)从上司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司因下属个人才能、上下属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互惠法则。结果发现:(1)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2)上司在其给予下属的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后者。研究二(实验2)和研究三(问卷调查)则从下属的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属之间进行社会交换时下属采取的互惠法则,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中的"对价"理论,探讨了组织情境中公平法则和人情法则的本质。结果表明:(1)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公平法则;在面对上司不等价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才能采用人情法则;(2)在面对上司不等价工具性和情感性回报时,下属针对上下属关系采用人情法则;(3)公平法则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否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4)人情法则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提供的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交换达成双方均满意的结果;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会导致一方不满意。上述研究结果整合了"公平"和"人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社会交换法则,为理解中国组织情境下上下属间不同类型的互惠交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你不必去喜欢和尊敬你的上司,你也不必去恨他,然而你确实必须去管理他,这样,他才会成为你达到目标、成就和个人成功的资源。 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在其他别的机构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领导者这样说:“我管理我的下属没有多大困难,但我怎么能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朱理文 《经理人》2000,(1):82-83
我有一位朋友刘生,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任品管部经理已有十年,有一次在饭桌上闲聊,当聊到工作中与人相处的感受时,刘生讲:别人总是说上司好做,下属难当,但我看下属不行,上司亦难做!我问何出此言,于是刘生给我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四个小故事,我听后深觉然也。  相似文献   

19.
当下属的都渴望被上司赏识,但上司却不会无缘无故地赏识某个下属.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要让上司赏识你而不是别人,关键在于你必须具有值得上司赏识你的"本钱",即要给上司提供足够赏识你的理由.从实践来看,最能引起上司赏识的理由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每个孩子都会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幼稚,实则为天下最难的问题。一个人具体行为的好与坏,不难判断,利他为"好",害人为"坏"。然而,"好人"和"坏人"的界定,却很困难。比如:一个人,有时做好事,有时做坏事;对某些人做好事,对另一些人做坏事;前半生做了好事,后半生做了坏事;做的事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这样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