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与王学忠是先相识,再读他的诗的.如果以知人论世的观点看,我以为这样的经历会有助于我对王学忠及其诗歌的理解--这样也许就避免了在认识一个活生生的诗人之前对他没完没了的学院式争论.  相似文献   

2.
论戴望舒诗的艺术特色盛海耕戴望舒一生的诗歌成绩,现在所能见到的,有创作诗93首、诗论3篇、翻译诗221首。他的创作诗除4首佚诗外,分别收在《我底记忆》(1929年出版)、《望舒草》(1933年出版)、《望舒诗稿》(1937年出版)、《灾难的岁月》(1...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要求,工人队伍有一部分人下岗,下岗工人的出现是企业深化改革、走向市场的产物。同样,这场革命也要求干部队伍有一部分人下岗,干部没有任何理由和特权游离在这场革命之外。工人和干部的下岗,体现了公民就业机会的平等。不论干部工人,谁都要告别计划经济的襁褓,投身改革,参与竞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一、干部竞争上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干部竞争上岗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全国人民根本利…  相似文献   

4.
1219年,成吉思汗远征西域,耶律楚材扈从征讨,在西域居住近十年,创作了130余首西域诗,返回燕京(今北京)之后,他又撰写了《西游录》两卷。耶律楚材在西域与王君玉、丘处机、郑师真、蒲察七斤、李世昌等人交往较多,且有相当数量的汉语诗文作品。耶律楚材与这些人的交游及诗文作品证明了汉文化在当时的西域流播较广,因而对研究西域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突厥语词典》中,保存了几首有关英雄“童阿”(tona)的史诗,其中有一首悼念的诗。此诗见于《突厥语词典》维文译本第一册58—59页,根据诗意,我将它译成汉文如下:英雄的童阿真正离开了人间?难道让无情世道这样留存万年?  相似文献   

6.
人生中有许多偶然,如果不是那次下岗,如果不是爱妻狠心弃我而去,如果不是患胃癌的父亲欠下那一大笔债,我这个下岗工人也许就不不会成为拥有1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板。 厄运接踵至,那年我差点自杀 1996年3月12日,在重庆一家小厂当焊工的我被宣布下岗。回  相似文献   

7.
追溯史传序例的名实及其流变可以发现序例功能对通俗小说篇首诗开宗以明义的程式化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通俗小说篇首诗与正话关系为例。通俗小说篇首诗与其他组成部分共同为创作主旨服务,深化、弘扬了史传序例与史传正文的撰写结构模式,其中通俗小说的模式是:“篇首诗+入话+头回+过渡+正话+(散文议论)+篇尾诗”,叙事、说理,韵文与散文交替出现,高度程式化;其可依据的史例则是班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式的创作模式:序(议论、说理)+商山四皓+郑子真、严君平+过渡(议论、说理)+王吉+过渡(议论、说理)+禹贡……+赞。  相似文献   

8.
姬学友 《殷都学刊》2013,34(1):88-93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当代语境和本质特征入手,结合文本细读,具体阐释了诗人王学忠坚执的诗歌理想和诗歌精神,并通过对“平民”、“底层”等概念的独到辨析,彰显了王学忠诗歌情感和诗歌价值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问:企业对于下岗工人只按月发给生活费而生活费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种做法对吗? 答:对下岗待工职工发给生活费,生活费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可以的。依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补遗编辑同志:本人拙稿《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承蒙贵刊发表(1993年第6期),十分感谢。在那篇稿文送贵刊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些重要资料,同时发觉上文中有个别佚诗(第十七首)的性质未交代清楚,觉得有必要向读者补充...  相似文献   

11.
高博涵 《云梦学刊》2013,(6):110-114,126
在诗歌严重脱离人民,脱离现实生活,诗人把写诗当作个人情绪的宣泄或游戏的当下,广大读者纷纷离诗而去,导致中国当代诗歌坠入了低谷.平民诗人王学忠却用他对当下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抒发真情,写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引起了诗歌评论界及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蔡襄的诗,在后世未受到学者们的足够重视.现代有关中国诗歌史的著作(包括新近出版的许总著《宋诗史》)和一些来诗选本,都很少提及他.就我所见,仅陈衍的《宋诗精华录》选蔡襄诗两首,而且显然是出于敬重乡贤之故(近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词典》从这两首中选析了一首)。这很可能是由于蔡襄以书法称名于世,以致于把他的诗名湮没了.这颇似南宋的朱熹,以理学名彪史册,而很少人注意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朱熹的诗,毕竟还得到过胡铨、胡应麟等人的高度赞誉;近年来,有关朱熹诗的研究也陆续出现,许总著《宋诗史》还列出专门章节…  相似文献   

13.
张朝富 《江淮论坛》2007,(5):160-164
早期国家乐政的用诗系统造成了传统诗歌乐章义(仪式义)与诗本义的分离,乐章义超越诗本义成为诗歌的首要义。乐章义由国家推行,在各仪式场合及培养官员或由使者、行人出使时使用,这既造成了“诗言志”之志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传统,又形成了众人赋诗引诗而不作诗的创作禁忌。这一传统经由苟子到董仲舒的发挥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强化,其观念对传统诗论的生成和发展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杂考(十八)杨墨秋《伤王学士并序》系年辨初唐诗人沈诠期有《伤王学士井序》一诗,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诠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在此诗的注中写道:“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由序中‘四年,余遭浮议下狱...  相似文献   

15.
下岗了,生活过得咋样?这本是记者们想了解的一项内容。没想到,一见到那些下岗的朋友,他们就大吐苦水,不怨自家的厂子,就怨咱这些搞宣传报道的。 “下岗了,就因为原先厂子效益不好,僧多粥少,没法子,叫下咱就下吧。可有些宣传口号太伤人,别的不说,就说这句吧,什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还有那‘谁砸企业的牌子,就叫谁下岗’,你怎么知道下岗的都是原先工作不努力的?你怎么知道,咱们下岗职工都是砸企业牌子的?咱下岗了也有自个儿的苦衷呀,这样一搞,更让人抬不起头了。”这是一位棉纺织厂下岗工人对记者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莫友芝字子偲,号(吕阝)亭,晚号(目耳)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贵州独山人。从收有他的诗文的《(吕阝)亭遗文》、《(吕阝)亭诗抄》、《(吕阝)亭遗诗》等书中,我们可以略知其人其趣。此外,他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如在目录学史上拥有很高地位的《(吕阝)亭知见传本书目》,与郑珍合作撰写的、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遵义府志》,保存了贵州明朝重要诗人作品的《黔诗纪略》等等,这些著作不仅至今在学术上仍令人称道,而且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莫氏的了解,有助于进行目前尚不深入的莫氏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补逸》订补一首凌原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收入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第3编)卷五据清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凤台县志》卷十七辑录权澈《琵琶石壁诗刻》诗一首。按此诗又见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权澈琵琶泓诗”条,诗题作《琵琶泓作并序...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字句考吴宗海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第一首腾芳众口,但在字句方面有异文,现就所见小考如下,以求是正。一、诗题。此诗《唐人选唐诗(十种)》未见,宋李《文苑英华》卷三一二作《芙蓉楼送辛渐长》,选第二首。以后的选本如王安石《唐百家诗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歌中,悼亡诗始终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何谓悼亡诗:(一般指夫妻之间)“抚存悼亡,感今怀昔”①之诗也。由于自晋代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以后,“悼亡”就成了悼念亡妻的专称,因而有的论者认为悼亡诗始于潘岳。然而我们纵观悼古诗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是有失公允的。因为第一,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诗,其中有一首《唐风·葛生》就是一女子哀悼亡夫之作。第二,我认为在封建“男权主义”时代,妇女处处受到歧视,历代文人的目光一般只对准了男人的作品,而忽视了妇女的悼亡诗,这其实是“男权主义”在文学中…  相似文献   

20.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2,23(3):77-78
杜甫的《双枫浦》一诗 ,素来号称难读 ,研究家们也各有不同的看法。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在杜甫湖湘诗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真正理解了这首诗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晚年的杜甫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