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一个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要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伟大目标,就既要使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横向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把社会主义民主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又要使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纵向经历渐进过程,达到近期目标进而实现长远目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讨论会上,部分与会者就民主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理论观点: 一、关于人民民主。我国当前应该大力推进民主建设。民主建设同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应当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搞商品经济必须给企业自主权,必须承认并允许社会群众形成和表达自身的要求。历史的发展表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所通过的决议中 ,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邓小平也早就说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从当前情况看 ,政治改革又明显滞后 ,不但跟不上世界潮流 ,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此纪念党的生日之际 ,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党在民主问题上走过的道路 ,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但这个问题太大 ,一篇文章很难说清。因此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民主思想和作风堪称典范的一位早年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某些情况。中共党史上坚持集体领导、反对突出个人的一代“明…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今时势所趋、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邓小平同忠说,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说:“谁想不经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沿着其他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就必然会得出一种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是荒谬的和反动的结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也就不能保证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②可见,没有民主的道路,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三大,又把民主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民主政治的建设呢?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没仍处于初级阶段,任务十分艰巨。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就是说,能不能建设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为单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的。过去我们在谈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只是强调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当然是不错的。可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  相似文献   

8.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他接着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政治学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问题,除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监督制度外,核心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政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每一个胜利都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每一次挫折都是由错误理论导致的。我国革命正是因为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才找到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只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1976年10月,“四人帮”集团的垮台,宣告十年动乱的结束。但这时有人抛出“两个凡是”,继续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就在人民群众感到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一条已被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几年的革命和实践所证实了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同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谈话(以下简称“谈话”)。认真学习“谈话”,并以此为纲领去推动改革、开放、发展,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强大的动力,沿着正确的方向迅猛发展。因此,“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将产生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其政治要求主要地是通过领导发展经济来实现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党的自身执政地位的巩固,都依赖于党对经济建设的有效组织和正确领导。因而,党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也就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内容。是否解决好把马列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学会领导经济建设,较快地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兴亡。这是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积慧 《学习与探索》2006,3(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真正实现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系统的讨论了宪政在民主和自由两种语境中的含义;对民主宪政论和自由宪政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逻辑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和回应。本文认为,宪政问题决不是简单的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政治发展主题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提倡宪政符合特定历史时期民主政治的性质和政治斗争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了“民主主义宪政”。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果用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西方的概念中,宪政不等同于民主,宪政和民主在理解上虽有交叉但含义和偏重不同,所以用社会主义宪政表述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从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和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个人权利和自由不能作为人民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价值。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也不必然以社会与政府的分离或对立为基础,限制政府权力也不必然能够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保障和发展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依靠力量。我们不能在没有充分理论论证和对政治后果作出明确判断之前就认定宪政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因此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矛盾运动,是探讨社会主义及其规律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不同观点和看法,是很正常的,目的都是为探索真理,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是继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科学结论之后,又一个更加全面的重大科学论断和重大制度安排,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总设计时,除了强调生产力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特别注意到了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亦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本身就全面概括了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陈苹 《探求》1999,(Z1)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我们必须对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才能促使依法治国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一、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统一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传统国家存续时期最为悠长的国家,属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大国,而且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既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其中,民主的目标必然要求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它全面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理念──理性、有序与和谐。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建设,因此,建设法治政府遂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法治政府与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政府的法治化变革,而法治政府也适应了现代化的发展,并推动着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