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琳 《学术研究》2023,(11):17-23
马克思与黑格尔都认为伊壁鸠鲁及其同时代哲学代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但是在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具体观点上,二者却走向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立场。黑格尔认为伊壁鸠鲁哲学只停留在感觉认识的层面,是肤浅和琐屑的,他的自我意识观点表现出哲学对现实的逃避;而马克思却认为伊壁鸠鲁哲学达到了概念的高度,其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代表了对总体哲学必然规定性的斗争,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这种差别源自二者在哲学史的阐述中采用了不同的哲学底本,黑格尔的观点源自他的精神现象学,而马克思采用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的论证方式。正是哲学上不同的角度形成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观点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清海先生一生哲学探索所留下的哲学遗产,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多方面的体认与阐释。从整体上讲,高先生的哲学遗产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在其著述中诉诸文字、围绕着诸多哲学问题展现的有形的、显性的存在形态。在这层面,既有穿透时空,对今天我们的哲学思考和研究有长久影响力与启示性的内容,也有高先生当年就曾坦率承认有其特定历史针对性、受到历史和认识条件局限的内容。对此,人们尽可见仁见智。二是贯穿在高清海先生毕生哲学探索中向我们示范的一种对哲学思想本性、哲学工作方式和哲学功能的深刻理解,在这种理解中,凝聚着哲学的精髓及其最为动人心魄的精神品格,彰显出一种独特的、永不过时的哲学精神。在我看来,这是高清海先生哲学遗产中最值得我们珍视和效仿的地方,尤其是把它置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具体语境中,这种精神由于分外罕见因而更散发出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浪潮,20世纪人类对理性的反思与检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三方面构成了文化哲学兴起的主要背景参照。而文化哲学在其发展演化中,肇端于新康德主义、经狄尔泰、胡塞尔和卡西尔的推波助澜,进而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主要有结构主义的文化哲学、现象学的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和科学主义的文化哲学等。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局限性吴启文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被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苏联哲学模式的哲学教材中起着特别重要的核心作用,认为它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了一切其他哲学问题的如何解决,对一切哲学派别起着价值尺度的作用,它判别哲学派别的唯...  相似文献   

5.
自由问题是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如人的能动与受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规律、人的本质与价值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无不与自由有关,一切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都对此作过苦苦探索并作了自己的回答。自由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马克思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反思,其根本宗旨正在于探究人获得自由的条件和途径,对人的自由问题的理论思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完成哲学史上革命性变革的关键。陈刚同志的新著《马克思的自由观》(河南人民出…  相似文献   

6.
《法哲学原理》是关于权利的哲学。黑格尔通过抽象的法、道德、国家三篇的论述阐明了自由意志或者说自由从客观、主观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其客观精神阶段实现了国家这一伦理实体的绝对精神内涵,而这其中法哲学从其理论原点自由精神出发完成了自身的运动过程。通过法哲学中对作为人之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分析,来透视对法哲学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一章的分析是有其哲学主张上之道理的,而费尔巴哈“约翰性”的质疑性批评则也是可以质疑的,因为其批评由于哲学立场的迥异而改变或取消了原有问题的论域。其启示是: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只是哲学根本问题向两个方面的展开而已.两者之间的互相争论,往往是相互的无的放矢和意气用事。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一章的分析是有其哲学主张上之道理的,而费尔巴哈"约翰性"的质疑性批评则也是可以质疑的,因为其批评由于哲学立场的迥异而改变或取消了原有问题的论域.其启示是: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只是哲学根本问题向两个方面的展开而已,两者之间的互相争论,往往是相互的无的放矢和意气用事.  相似文献   

9.
道家的精神哲学与现代的潜意识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英 《文史哲》2002,(1):49-53
深入研究道家精神哲学,必须引入现代潜意识概念。道家的精神概念不仅包括有意识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潜意识活动。道家的精神追求包括知道、得道、乐道三个环节,其实现主要靠潜意识活动。道家精神修养的过程是从意识状态开发,而逐步进入一种特别的潜意识状态。道家精神哲学有其特殊旨趣,包含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成份。  相似文献   

10.
祝菲 《兰州学刊》2008,(5):50-52,56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体现。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做出了-时代性解读,力求揭示其潜在包含的创造和谐的本性,而这一点在当今倡导和谐、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容忽略的,对于我们进行和谐社会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