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由部门和户籍地管理为主阶段,发展到"以块为主"和单位负责阶段,又出现一种新的"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是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要提高对开展此项下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建立"社区负责、属地答理、以块为主、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确立社区计划生育与人口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中心任务,加强领导权威,并逐步建立推进该项工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丰市政府所在地大中镇为使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改革发展形势 ,贴近群众利益 ,实现依法行政 ,体现工作作风、工作方法转变 ,近年来不断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在基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 改革和完善管理工作体制 按照市区、城关镇改革方向和发避孕药要求建立起两级政府 (市、镇 )、三级管理(镇、街道、村居委会 )、四级网络的计划生育工作模式。一是调整、充实大中镇属地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 8个职能部门、2 0个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职能。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二是大中镇计划…  相似文献   

3.
人口的流动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但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流动人口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加之居住分散、从业种类繁多等复杂情况 ,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 ,认为 :要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坚持好“五项原则”,建立好“五项制度”。齐抓共管原则 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也是由流动人口的特性所决定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流动人口管理的三支基本力量是单位、村 (居 )委会、出租房主。应真正建立一个“责权利”统筹兼顾的科学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一般说来 ,我国人口流动是以单向化为特征的 ,即由乡村流入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但给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也使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遇到了新的冲击。中央和各地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流动人口的管理条理、规定或办法 ,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特别是 1 998年 9月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规定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以现居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 ,对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是新时期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徐州市人口计生委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任务,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形成了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化计生、法治计生、阳光计生、温情计生、惠民计生、和谐计生"的新品牌,实现了"经济发展,人口先行"的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社区》2011,(5)
逐步理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是健全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工作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应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地方法规为指导,改革基层已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以政策管理代替计划管理,以基本的生育政策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努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建立包括村(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建立依法管理、政策推动、"费随事转"、项目带动、部门配合、综合治理为特点的工作机制,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方便群众、优质服务为特征的技术服务阵地和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领导重视、队伍健全、投入到位为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邺区以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抓手,以区、街、社区(村)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涵为重点,实现了人口与计生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先后获得“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南京市2006—2007年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相似文献   

9.
实行社区管理是计划生育实践中的新课题。要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建立“社区负责、属地管理、以块为主、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确立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中心任务 ,领导权威 ,并逐步建立推进该项工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在城乡、区域之间“推拉力量”的作用下,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涌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庞大外来人口群体,从而造成相当部分地区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形成“人口倒挂”现象,特别是出现了一大批“人口倒挂”村,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文章以H市为例,指出此类村庄普遍存在的管理体制机制、公共安全维护、公共资源配置、生活环境优化、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的困境。提出对“人口倒挂村”完善信息化管理,实现协同式管理,推进融入式管理,实行“调控式”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集发公司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村企共建”、“联村共建”的主要做法,认为其主要启示在于:建设一个好班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集中连片推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方式;村企共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发展新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软件硬件一起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业)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并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培训农民,实现了生产手段科学化;同时以农协为骨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形成了生态型产业体系,促进了陕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思想有所认识,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资源优势突显,经济强势有待培育;科技兴村已显雏形,但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富村门路较多,但聚集度不高;中介组织初步形成,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等。因此,要使陕西省“一村一品”顺利发展就必须统一认识、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开拓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各地对此进行了各种探索.云南省富源县大坪村和普珀村和当地矿主开展"矿村共建",大坪村当年人均纯收入为2925元,普珀村人均纯收入1987元,乡风文明建设、村容建设、民主管理等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这两个村矿的共建活动也存在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中村"是城市化浪潮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城中村"村民的文化娱乐情况则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文化娱乐方式单一,参与文化娱乐的积极性不高。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城中村"文化,对"城中村"的居民个人是一件幸事,对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也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社区保障体系建构的现实困境及出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建构"城中村"居民社区保障体系正面临着若干现实困境,这些困境具有其特定的成因.要想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必须选择新的出路.具体来讲,就是要了解居民意愿,搞好宣传工作;严格征地审批权,搞好就业服务;建立补偿机制;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悟性思维”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的混沌动力学角度对悟性思维的运演过程进行探讨。提出“悟性思维”本质上是大脑思维系统内部诸思维因素的某种合目的的、超越常规的、随机的思维自组织现象这一观点, 并进一步对悟性思维的动力因素、运演原则和运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悟性思维”的运演过程是根据思维因子自身的自洽性原则, 由单个思维因子发展为思维强子、复合强子,最后因其思维系统内部随机涨落的突然放大而产生新的有序思维运动形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多元性及差异性角度入手,就《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一书鲜明的实证性,讨论农村“信息孤岛”现象及农民信息接受环境的贫困化。由此,作者认为,所谓“农民视角”即多元性视角,而只有承认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性的绝对重要,才可能直面以差异性为主要特性的多元性,研究差异,研究多元,使“三农”研究乃至新农村建设真正回归农民主体,并由此做到务实求真。  相似文献   

18.
镇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加快镇村发展是形式所趋、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但当下部分地区出现了镇村发展思路上抱残守缺,工作方法上墨守成规,镇村工业质效低,引领支撑能力差,农户创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唯有以创新为引领,坚持拓展思路,才能提升镇村工业质效,激发农户创业热情,推动镇村发展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加速,“城中村”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其中出现的瓶颈和困境更是不容忽视。具体说来,当下中国“城中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三:一是一元化思维所导致的观念偏向;二是“去乡村化”所导致的对“城市化”或“城镇化”及“城中村”理解的偏颇;三是“文化缺位”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创生力”的不足。要克服这些根本性问题,对“城中村”进行多元化、辩证性、动态、科学的理解和探讨,将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既反对忽视客观条件变化,单纯暴力革命的想法;又反对意在否定工人阶级革命主观能动性的“和平过渡”思想。他们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变革”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的社会化大生产及其与资本的互动,激化资本和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的矛盾,并引发社会危机,从而完成社会体制的变革。而由于传统意义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消失,“单纯的管理”层“知识型”工人阶级成为新的“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及其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建立,共产主义将成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