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从哪里来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问过父母这样的问题.日前,微博上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引起数千网友晒身世:众多来自“垃圾桶”的邻居互相问候、来自“买奶粉或充话费附送”的网友自嘲、来自“卖烤红薯的大叔”的网友晒童年恐怖感觉……然而,专家认为,在父母那里看似玩笑的笑谈,可能会对儿童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正儿子都小学二年级了,但从来没问过我类似"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我也觉得他没什么性好奇。咨询其他家长,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关心这类话题。儿子这种情况正常吗?需要家长主动引导吗?通常来说,如果父母从不主动和孩子探讨他"从哪里来"、遇到与之相关的场景(比如电视里男女亲热、女人生孩子等画面)就回避的话,孩子当然不会表现出什么性好奇。因为父母给他的信息就是:这个问题敏感、晦气甚至羞耻,所以他认定不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对此类问题的关心。但是,就此断定他根本不关心自己"从哪里来"未免太过武断。现在孩子普遍早熟,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很多。  相似文献   

3.
朱哈轶事     
戒烟 “朱哈兄,听说您戒烟了,能否请教一二?”一路人见了朱哈问。 “哪里,哪里,只不过略有体会。”朱哈谦虚地答道。 “您怎么戒掉的?”路人接着问。 “不论白天和夜晚,只要一睡觉我就不抽烟了。” 公鸡不识路 朱哈挑着两笼鸡去集市卖。走到半路感到又热又渴,心想:“我何不放鸡去赶集呢?”  相似文献   

4.
“伯乐,你在哪里?”这是当今大中专生发自心底的呼唤。据《文摘周报》载,在上海市,有近41%的大专生难于找到工作;在北京人才市场交流中心,有五千多名大专生联系工作,结果只有四、五百人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高声疾呼:“伯乐,你在哪里?” 前几日,在成都工作的一位朋友来信告诉我说:“现在你最好把工作找好吧!不然到明年就比较麻烦了。现在这个社会多是千里马找伯乐,而不是伯乐找千里马了。”读到此处,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因为我也要进行一场择业较量。朋友们和我一样,都是社会的人才,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倘若我们都难于找到工作,我想我们也会一同高呼:“伯乐,你在哪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多么羡慕韩信遇到了萧何,华罗庚遇到了熊庆来,肖邦遇到了李斯特。而  相似文献   

5.
我真的很想成为一个时尚人,因为某吕如厕两个发染异色的年轻人的那番对话――“你好了没有?”“我over拉!”“go罗?”“go哪里哩?”一时刻,我又觉得我是个时尚人,因为我敢说,我的腿和我排出的液体都笑弯啦!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价的不正常,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改变这个结构,地产才能接近真实价格。否则.现在买不起房的人,将来甚至租不起。一个朋友来问我,该不该买房?我说,你是自住的,不买也得买.别希望房价会跌下来。我不想安慰他,我知道房价不会像他希望的那样跌下来。国内房价奇高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主要的原因是土地人口比。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政府不能不控制土地供给,到处都是房子,哪里还有土地种粮?地用一块儿就少一块儿,人却是一茬一茬地增加,人对住房的欲望也是一茬一茬地在增长,这个矛盾解决不了。所以,该买的还得买。  相似文献   

7.
文化宫     
《老年人》2006,(7):44-45
漫画医嘱⊙郑水娥风雨同舟老陈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欲寻一位知心女士和我风雨同舟”,并留下了手机号码。第二天,他收到一条短信:“请问你说的‘舟’是小木船还是豪华游轮?”(邱露辑)“不得要领“救火.救火.”电话里传来了急促而恐慌的呼救声“。在哪里?”消防队的接线员问。“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里?“”在厨房.”“我知道,可是我们该怎样去你家嘛?“”你们可以坐救火车啊.”(老殷)不加糖某人很有钱,但也很吝啬。一次,他患了重病,医生开药说要用人参。“我买不起人参,听天由命好了。”医生看他如此小气,改口…  相似文献   

8.
洛施 《伴侣(A版)》2015,(8):38-39
1 阿布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可以贩卖回忆,靠回忆过日子的人.初遇他是在欧洲的一个小镇上.他是我在那个寒冷小镇上遇到的唯一一张亚洲面孔.那时的他正蹲在一块大冰块前,确切说是半跪着.手中拿着刻刀和小榔头,神情专注地在敲打着. “Are you Chinese?”我有些迟疑地靠近他问. 他抬起头狐疑地打量了我一番:“你怎么不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真的是中国人!”我喜出望外,惊讶不已.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能遇到中国人,对我来说比收到任何贵重礼物还要开心. “你叫什么名字?你来这多久了?” “你是干嘛的?学生吗?还是工作的?” “你是中国哪里的?我是南方人.我是来这儿的交换生.” 他的出现让我激动得有些失态.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他却一个字都没有回答.我意识到自己太过聒噪,识相地禁了声.我裹紧自己的绿色风衣,蹲在他旁边,看着他专注地雕刻.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我们在哪里被“非典”击中这个被“非典”充斥的春天,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的生活也都变得非典型了:消毒、洗手、不聚会、不上餐馆、不逛商场、不出家门……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像“非典”这样一种目前已知的死亡率并不是太高的疾病,为什么能如此猖撅,闹得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或者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到底在哪里给了“非典”可乘之机? 抗击“非典”,保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但在“发展是硬道理”、“以GDP为中心”被政府和官员发展演绎到超越极致的时候,透过“非典”,我们看到政府的治政理念和治政态度也是超越理性的。正是政府开始的一系列缺乏理性的表现,使我们在阻击“非典”的关键时刻,给了“非典”可  相似文献   

10.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什么问题?”父亲回答。“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着。“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  相似文献   

11.
开心乐园     
《老人世界》2020,(2):70-70
一、幽默小故事1.请问:“您这次获得摩托车世锦赛冠军,是在哪里培训的?进步如此神速!”“我以前是送外卖的。”2.蜗牛病了,坐在轮椅上,乌龟推着他出来晒太阳。蜗牛:“我有点儿头晕。”乌龟:“是不是太阳太晒了?”蜗牛:“不是,是速度太快了,我有点晕车。”  相似文献   

12.
新结识的美国朋友Tim是在科大学中文的留学生,高大威猛、引人注目。但每回路人喊他“老外”时,Tim便要东张西望作猎奇状:“在哪里?在哪里?”末了正色对我说:“我不是老外,我是成都人。”某曰我出血请他上馆子吃饭,为要探听他的故事。Tim欣然同意,蹬起他...  相似文献   

13.
这个有点拗口的标题,来自前几天和朋友讨论时的灵感。2006年10月,我应邀在中国天文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量化考核正在损害我们的学术”的大会报告,我的主要观点,大部分是在“听雨丛谈”专栏中已经次第阐述过的。提问时,有一位非常热爱量化考核的院士,相当激动地站起来质问道:“没有量哪里来质?”虽然另有几位院士赞成我的观点,但是上述那位院士的质问,尽管听起来是一句我们日常很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一个个住宅小区在市郊林立,一片片农耕地神速地消失,农民从土地上下岗了,像工人一样离开了生产的“车间”,开始了新的谋生。“下岗农民”现在感觉怎么样?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北京市郊的三元新村  相似文献   

15.
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由于中国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全球化”浪潮、越来越快地进入“后现代”时代,传统文化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么,“全球化”、“后现代”是否真的会毁灭传统文化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写稿不顺,心情郁闷,母亲见我整日耷拉着脸,问我:“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好好的吗,这个月为什么就不行了?”我告诉她:“暑假陪孩子疯玩了两个月,现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了.”“不是用电脑写的吗,怎么还要找感觉?”母亲是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灵感方面的事当然不懂,我只好耐着性子跟她说:“妈,这感觉呢,就是写作的灵感.”母亲更来劲了,追问:“灵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不知我这个“注意”是否与大家的“注意”一样?即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六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物权法草案仍然更多地关注了“三农”问题,尤为关注了“地”这个热点问题。首先,该审草案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问题,再次说了一个“不”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切实解决“五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进一步指导和推动“五小”活动的深入,八月三十一日举行了“上海市首届‘五小’理论讨论会”,参加者就“五小”活动在企业中生存发展的依据是什么?“五小”活动与五、六十年代革新活动的异同点在哪里?等十个专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论证。会议一致认为:历时两年的上海青工“五小”活动符合时代和青年的特点,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体落实到广大青工行动中去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一时间把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带入了一个颇为困惑的学术迷境: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20.
城市里的人对于“舍宾”这个词汇,如今已经不再陌生了。即使不明白“舍宾”这个词来源于哪里,词的原意是什么的,人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舍宾是一种新兴的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