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该原则背离了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如果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不加以适当限制,就会根本动摇信用证制度,也不利于保护善意的当事人,因而出现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例外情况。我国最新的关于审理信用证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即明确规定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欺诈例外原则是为了避免信用证欺诈,在肯定信用证抽象独立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及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行使主体和举证责任三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和抽象原则是信用证交易的基石,但它在客观上存在着保护欺诈受益人的缺点。因此,各国都纷纷建立信用证欺诈倒外原则来进行补救,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滥用又会给信用证交易的善意第三人利益带来冲击,于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应运而生。美国率先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中规定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英国也通过一系列的判例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给以肯定。我国的信用证立法比较薄弱,虽然近年来的判例和相关文件表明我国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豁免持肯定态度,但立法上的完善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欺诈例外是对传统的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突破。文章拟从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确立及其界定,以及银行、法院、申请人在信用证欺诈中的法律职责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信用证欺诈例外制度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确保信用证快捷、便利的流通,国际社会赋予信用证以独立性,将信用证的开立、兑付、纠纷解决与基础合同分开。信用证的独立性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护了信用证的流通,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信用证欺诈的发生。信用证欺诈“生意”的繁荣又导致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由此产生了信用证独立性与欺诈例外原则的矛盾。信用证的独立性和欺诈例外原则可以实现法律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是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对独立抽象原则的合理例外.由于通行的国际惯例对该原则所涉不多,而各国在实践中又遵循不同的做法,"要有效而又适当地适用该原则"应对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前提,行使主体和排除适用的情形加以研究,并完善有关信用证欺诈问题的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信用证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由此,产生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以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利益。本文简要阐述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产生的背景、内涵及法律依据,我国对此原则的适用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遏制信用证欺诈,各国在坚持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的前提下,承认"欺诈例外",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给予付款或承兑汇票,允许法院颁布禁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欺诈例外原则逐步确立发展。但由于各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差异以及法律实践的不同,信用证例外原则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不一,因此对这一原则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跟单信用证交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抽象性原则,但由于跟单信用证所具有的银行仅对单据不对货物进行审核的这一特性,国际贸易中随之出现了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进行欺诈的现象,因此,为保护开证申请人和进口商及其他关系的合法利益,跟单信用证交易中的欺诈例外原则也就应运而生。我国在适用该原则时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法院审理跟单信用证民事纠纷案件的核心在于:审查单据欺诈的事实是否成立,该项事实的证明责任在主张拒付信用证款的一方,通常即为开证行。审查受益人是否参与欺诈,或对欺诈事实是否知情,这是该类案件审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出现的欺诈风险,阐述了防范措施——“欺诈例外”的适用条件,指出银行应如何适用“欺诈例外”.首先,银行有权主动启用“欺诈例外”,而法院不能主动运用“欺诈例外”;其次,卖方已经接受开证行开立的跟单信用证;再则,卖方已向银行提示不符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最后,“欺诈例外”必须在有足够证据证明当事人有欺诈行为的前提下应用.  相似文献   

11.
跟单信用证是当今世界贸易结算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支付工具,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方式。我国入世后,信用证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必将日益重要。但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与外商之间的信用证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纠纷涉及到信用证欺诈问题。因此,从信用证欺诈入手,深入研究由此产生的信用证司法保全措施及“欺诈例外”理论的适用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分析和处理信用证法律问题的重要基础。信用证支付方式被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自身独特的法律性质,独立性原则确保了信用证成为快捷、可靠、经济、方便灵活的结算支付方式,并能较好地运用于解决诸如开证行行使抵销权、保兑、信用证开立前和付款后、代位追偿、止付等纠纷。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的独立性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用证的独立性与贸易合同的一致性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两个方面 ,深入研究了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本质特征与银行办理信用证业务时承担的法律责任。文章认为 ,银行没有必要调查是否存在受益人欺诈、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受益人付款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院颁发禁付令是有前提条件的 ,法院不应在开证银行已经对受益人作出终局性付款后颁布禁付令  相似文献   

14.
经权、常变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孔子思想中既有对"经"的坚守,也十分重视"权",甚至还使"权"获得超越于"经"的意义。惟有"权"才是人世生活中最难把握的方法,是道德伦理实践的最高境地。"权"是一门艺术,是融入族群日常生活的共同智慧。经有经道,权有权道。权虽是变,但有定则可寻,即董仲舒所说的"可以然之域"。能否合理适当地行权,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可能在认识论上被掌握,只能在每一次当下的亲自操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由经权、常变而中庸的思想理路,打造出中国人无执的哲学气质。儒家、道家都反对坚执,主张无执。对规则的遵守必须以有执为条件。所以,中国社会之法治局面的形成,仍缺乏足够的精神基础。在市场经济与后现代社会里,"经"已失去了养尊处优的地位,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5.
合同第三人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是合同效力扩张的结果.本文从新的角度探讨合同效力扩张的动力,并为合同第三人界定概念及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出于协调竞争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考量,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设置了例外制度安排,允许实施具有限制竞争效果但符合规定情形和条件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相关规则抽象模糊,例外制度的适用存在滥用或误用的问题,有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效。当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已正式出台,但例外制度的适用在实体与程序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平竞争审查例外制度,在实体层面,应根据比例原则和附属限制理论明确例外情形和限制性条件;在程序层面,需要形成科学可行的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