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多种文体的整体叙事范式,这种叙事范式在中国电影中也得到了承续。在中国早期电影中,传奇叙事呈现出明显的旧式伦理道德审美的特征。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迭变,这种前现代性叙事范式在审美和表意上也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转换。结合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语境,考察中国当代电影的传奇叙事在重视历史书写的中国叙事诗学中的流变历程,并从这种流变中探寻某种现代性症候。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促进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伦理道德的危机与困境。在现代化全面展开和现代性迅速成长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及其现代性意蕴,并从中寻求当代中国走出道德困境,追寻道德理想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是从中国古代社会的诉讼外调解演化发展而来的。它有向现代性转换的坚实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和现实制度的基础。它意义重大,是解决诉讼以外矛盾冲突的现代“东方经验”。  相似文献   

4.
肇始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既带来历史的巨大进步,也引发现代社会的诸多危机。审美现代性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日益受到思想家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在天人关系、人与人和人自身关系的不同对待上与传统审美产生一定矛盾张力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现代性相融的对接面,激活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审美智慧,由此建构有中国化特色的审美现代性,是探索缓解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一种时间意识,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和价值规范。现代性在自身的生成和发展中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自然"祛魅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风险、社会关系契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的疏离、文化世俗化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理应在准确把握现代性现实语境的基础上,科学确立现代性目标,积极构建现代性制度和文化,合理选择现代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韩晗 《东方论坛》2014,(6):65-70
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息息相关,都属于"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产物。在科学思潮的主导下,都市文明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使日常生活呈现出审美化的特质。这导致了都市文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进程中获得发展与完善,使得两者共同丰富了科学思潮的人文内涵,并促进科学思潮得以在人文精神的层面来影响社会的大多数。因此,科学思潮既积极地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与城市的现代性进程,同时也为这一进程带来了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科学思潮角度切入,可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与都市文明两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7.
浙江大学包利民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学院伦理学教授斯戴克豪思合著的《现代性价值辩证论———规范伦理的形态学及其资源》(以下简称《现代》) ,是中西学者之间就现代性状态下人类在伦理道德领域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一本专著。其特点在于并不是两国学者在中西传统文化、伦理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比较 ,而是都立足于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生存境遇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考察伦理学所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一、现代性背景下对规范伦理的形态学进行的问与答《现代》首先“从现代性看规范伦理诸形态” ,核心问题是考察现代性状态下 ,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伦理道德问题已成为包括西方和中国在内的现代人所无法逃避的现实,我们需要去审视实体和制度规范本身的伦理价值或正当性以及道德个体化与道德普遍性对立的现代性事实,为和谐伦理精神的建构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建构文化自信愈发成为中国步入历史新阶段的紧迫任务。建构文化自信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相对滞后、文化价值诉求的相对混乱、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在国际社会的相对失语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观,反思并超越传统意义上二元对立的文化观念,努力克服现代性困境,破解现代性发展之谜,积极寻找建构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今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发生局部迷失现象,研究社会伦理道德的内涵、局部迷失的表现,并寻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创新途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伦理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媒介和后现代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媒介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给诸如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介带来了新的社会化特点,同时导致像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它们的主导特质是:图像的优势地位;巨量多元信息的快速流动;广泛的互动性。而上述特质对生活的平面化与历史意识的丧失、小叙事的流行、消费文化的出现和新主体的产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种种新的文化症候为我们想像未来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不仅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而且有着西方近代文化危机的深刻影响。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负面效应的批判,现代新儒学表现出了与之有同有异的价值取向。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现代新儒学的这种状况显然是被动适应现代化的。辩证地看待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并经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媒介与技术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形态。他将媒介阐释为主要的拟真机器,媒介的拟真不仅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新的社会控制模型。在媒介与技术形成的超真实世界中,作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被压制、消解而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最终导致了"社会的终结"。鲍德里亚的理论对理解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阐述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逐渐打上了后现代社会的烙印.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网络文学的崛起,文学的视觉化策略,已经成为后现代性文学的重要表征.在文学的书写与传播中,大众传媒无疑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196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当代传播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哲学层面对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的媒介思想进行审视和反思,可以发现,鲍德里亚发展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也是最极端的后现代传媒批判理论。鲍德里亚的意义在于,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透视了后现代社会虚拟代替现实的严峻境况,而在他看来这一切正是大众传媒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汉语交际用语出现变异。现代汉语颠覆权威词典中规定的语义、既定的语法规则,体现出后现代的"去中心"、"非理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另外,现代汉语还通过拼贴和戏仿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了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极强的游戏性和无厘头。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代汉语不会影响交际效果,应对其持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在当今文化领域所遭遇到的现实难题是后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在后现代境遇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深刻辨识后现代文化思潮给其带来的现实挑战,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契机,对后现代主义有所批判地借鉴,最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后现代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8.
朱天文是华语文坛上最优秀然而也是最难解读的小说家之一。从都市书写、身体书写与语言书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由此发现其一以贯之的后现代抵抗姿态。朱天文书写的台北是都市的台北、后现代的台北,借由这一书写,她填补了华文文学中书写抵抗后现代大都市的空白;朱天文的身体书写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借由书写情欲展开后现代分崩离析的认同探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她对生命对时间的焦虑;而语言是朱天文作品最醒目的标志,她不断地试验中国文字的表现力,终于在《巫言》中大获成功,对她,语言/书写既是抵抗后现代的一种姿态,更是她生命的形式,她的原乡所在。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知识观以存在论哲学作为立论的逻辑前提,认为知识扎根于人的生活世界,知识的终极目的是对现象世界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变,要求语文教育正视学科特点,树立语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念,通过不同课程类型的建构,寻求语文教育生活化拓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形成的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个性心理、政治倾向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组织网络群舆论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特点,积极探索高校自组织网络群体舆论引导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