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南京大学历史系刘金源1945年8月15日,二战中最先发动侵略的法西斯国家日本,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日本投降以后,中、苏、澳等战胜国都强烈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并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可美国在占领日本以后,却...  相似文献   

2.
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南京大学历史系刘金源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日本,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日本投降以后,中、苏、澳等战胜都强烈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并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可美国在占领日本以后,却不顾大多...  相似文献   

3.
一部充满中日文化底蕴的专著——评《中日比较风趣民俗学》斯砚《中日比较风趣民俗学》一书,是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贾蕙萱和日本友好人士春日嘉一合作撰写,1991年5月由日本社会评论社初版公刊。受到读者的欢迎,不久再版。1995年,作者又增加了篇幅,现...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6)
日本学者在个人著述或历史教科书中论述日俄战争的作用时,往往把本质上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中国东北权益的帝国主义战争谬说为日本为中国争取权益的战争,说成是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成功地阻止了东北的俄罗斯化,保住了东北,并且提高了黄种人反抗白种人的信心的结论,美化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关捷先生近著《日俄战争灾难纪实》一书1,系统地叙述了日俄战争给东北地区和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灾难,用历史事实证明,日俄战争不过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中国东北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并不存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国防理论的重大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战争与和平论述的笔记单荣范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把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实际和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展变化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了以战争与...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与日本》研讨会在京举行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亚非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和日本卡乐B日本研究基金联合主办的《21#纪中国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28~296,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60余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赔款与日本经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赔款与日本经济近代化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田久川1895年日本通过强订《马关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大片肥美土地等一系列侵略权益;翌年又据该约强订《通商行船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由是大大加深,...  相似文献   

8.
这部理论专著除序言外共分两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与《苏联社会的社会发展辩证法和社会学科学》,又各分三章论述,共六章。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注意的中心是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但是,作者声  相似文献   

9.
近来 ,中日民众相互“信任问题”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指出日本历史教育的原则是“掩盖侵略性质 ,推卸战争责任 ,拒绝反省认罪” ,中国历史教育的精神是“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促进中日友好”。日本的历史教育完全秉承日本政府掩盖侵略历史 ,回避战争责任的一贯方针 ,其根源是历史认识问题。这一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 ,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 ,干扰了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这才是中日民众“信任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虽然在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于1978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和解。战争责任、历史认识伴随着领土争端等现实性问题一直影响着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国家间要实现成功的历史和解,加害国和受害国双方都有必要关注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宽容与反省、记忆与忘却作为一种分析框架,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中日历史和解进行剖析,可以看出:日本要在战争责任以及历史认识的问题上有明确且深刻的反省,才有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同时,中日两国应该在坚持条约精神、原则共识的基础上,正确认知和解读双方的历史认识,在涉及侵略战争等历史记忆的问题上探讨共同记忆的可能性,才具备中日历史和解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与甲午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正面军事交锋,也是羽毛初丰的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向海外武力扩张的第一步。这场战争刚一开始就由日本的新闻媒体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宣传的狂热。官报、号外以及应战事而创刊的报纸、杂志、画报等充斥书肆街头。攻陷平壤、占领营口等等,一次次的捷报几乎使日本国民忘记了开战以来的米价腾贵、腌梅、渍菜短缺。1895年2月,被困在刘公岛上的清国北洋舰队同意投降,提督丁汝昌等人自杀。日本的各家报纸对这两个重要事件均作了头版报道,《东京朝日新闻》2月16日第二版对比性地排列了清国北洋舰队和日本…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东北大学高教研究所孙浩日本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战后尤为注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本学者早在1962年编著的《日本的成长与教育》一书中就坦言道:“日本虽然在战争中几乎丧失了四分之一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支撑战后如此辉煌的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对日本认识上的不足、战略上的失败和武器装备的落后等原因,中国最终战败。面对邻国日本的侵略,中国兵将的临阵脱逃、清政府的不断议和以及最后签订的辱国条约,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谴责政府的无能和日本的侵略。1937年,阿英整理手头资料后编成了《中日战争文学集》一书。本文研究对象为此书中黄遵宪的诗歌《马关纪事》三、四和五。本文将通过对比手法,力求分析《马关纪事》与《马关条约》的对照关系,探讨黄遵宪眼中的日本甲午战争责任问题。希望以史为鉴,防止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书的前言里,石刍纪之先生写道:"如果不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这场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在该书"后记"里,作者指出:"20多年前,我们就这场战争的责任进行过磋商","对不曾学过日本侵华史的人来说,如果能重新客观地学习日本侵略亚洲的真实历史,才会感到我们青年人也应该对这场战争负责".有人可能怀疑:从这个出发点来叙述中国抗  相似文献   

15.
由日本大修馆组织撰写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全十卷本,经日中两国学者反复论证、探讨,已经组织就绪。该丛书将由日中双方学者驱使最新资料,共同执笔。在论及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同时,详述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促进意义。读者对象为学界、日中关系部门、知识界及一般读者。该丛书由石田一良、周一良先生任  相似文献   

16.
杜颖 《日本研究》2007,(4):76-79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医学界的进步人士开始从医学伦理的立场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并围绕着731细菌部队等有组织的医学犯罪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实证研究.这种检讨由开始时自发的、少数人的行为逐渐发展为日本医学界有组织的、众多人参与的活动.活动的活跃展开,必将有力地推进日本政府、医学界对于医学犯罪的责任认识,带动全社会的战争责任反省.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各有各稿,穿插神妙”、“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两方面论述了最先由周绍良次后由杜春耕等人提出的《风月宝鉴》与《石头记》两书合成《红楼梦》的看法,并在“结束语”一节提出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必将最终达到统一或接近统一的认识,对读者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9):96-102
《诗经》中有大量的反映战争的诗篇,这些诗篇大多产生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笔者重点论述了《诗经》中与陕西有关的战争诗所涉及到的周代军礼、车马、兵器、军队三官等方面的情况。旨在说明周人对礼的崇尚与认可,同样体现在战争中。一方面表现为战争诗中对车马、旌旗、鼓金等相关器物饱含感情的描写,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这些器物背后所代表的纪律和秩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蒋立峰、刘世龙同志撰写的《高技术与日本的国家战略》一书,最近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论述了日本高技术的发展和特点、日本国家战略的演变和实质,以及高技术发展与日本国家战略的关系,并对我国新技术革命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写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高增杰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作为一名从事日本研究的学者,回忆过去20年来日本研究经历的历程,既为过去近20年来日本研究的发展感到欣慰,更深深感到肩负责任十分重大。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