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观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在古建筑建造中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亦可从中继承其优秀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设计中生态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从概念上来说,是个舶来品,它是人类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所提出的重要课题,然而生态思想却是早已有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经典的建筑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设计在选址、规划、装饰、材料使用等方面都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它在提供给我们中国古代生态建筑典范的同时,对我们当下的生态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的哲学、伦理思想,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然也深深地影响了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的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建筑类型、建筑布局、建筑等级、建筑美学和建筑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学建筑在儒家文化的广阔背景上,这种诗学的审美批评本体论所依据的是以"德"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诗学的德本属性由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所规范,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以人伦为中心的德本精神.以德为本的文化精神作为中国古代诗学初创时期的逻辑框架,成为诗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指向,并由此形成了超稳定的传统,以及以价值理性、人文理性和社会政治观为基础的文学批评形态.  相似文献   

5.
叶力 《理论界》2010,(9):177-178
现实中的建筑教育并未注重建筑设计规范对其更深层次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从建筑教育工作者兼城市规划与工程设计管理人员的双重视角出发,从理想与现实、社会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来探讨建筑设计规范对建筑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旨在引起建筑教育工作者对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视,充分发挥设计规范对建筑教育的积极作用,把建筑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对中国建筑构造的影响很深,特别是老子对中国建筑的空间理论的影响更为深刻.我们可以在老子的<道德经>里找到建筑理论的精髓.不管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建筑大师都能从老子的"有无相生"之论中领悟到建筑空间理论的真谛,以此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建筑作品,从而结合建筑设计,在如何创空、组空和努力营造建筑空间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架承重方式,区别于砖石承重结构的世界其他体系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这种特殊建筑体系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影响下的宫室本位思想,即中国建筑以人居宫室为本位,以居住生活的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为首要选择,着眼于现世的荣华富贵,并不注重和追求对居住生活者自身来说虚不可见的永世长存的形式.中国木结构建筑轻灵、宽松、敞快、活泼的格调与中国人现实的生活态度正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齐国建筑艺术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布局科学合理、规模宏大的齐国故城,详实丰富的齐国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还是独树一帜的齐国军事建筑都充分反映了齐国建筑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其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源流,影响中国建筑思想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而且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建筑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契约精神,是对契约的敬畏,将约定等同于法律;是对契约的尊重,视约定优先于规定;更主要也更为基础性的是,中国人对契约的理解,本来是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以为契约是"立信"、"结信"、"征信"的。古代中国社会与国家的结构方式,政治等级、社会等级、家庭内部等级的存在,并没能消灭经济生活中的契约的平等,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契约精神,既是一种法律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它完全可以与西方法律精神相衔接,成为构建新型法治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丰富的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及其相关研究中 ,少有学者论及人性论与中国古代培育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笔者以为 ,人性论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原理与基点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三大治世。三大治世的形成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盛极一时的殷商、大秦和强隋的覆灭,使西周、西汉和大唐初期的统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三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自觉地以前朝兴亡为借鉴,全面实施以惠民政策为核心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以勤政廉洁为准则的吏治建设,从而造就了三大治世的辉煌成就。而西周礼乐、汉武盛世和开元盛世则是由三大治世孕育而来的文明景观。三大治世历史成因的一致性,显示了治世缔造和盛世形成的过程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上古产生的语法结构造词法虽弥补了语音造词法的不足 ,但由于不成熟 ,并未大量造出新词。时至中古 ,在语言内部运动和外部形势的刺激下 ,语法结构造词法显得十分活跃 ,新词的产生基本以这种方法为主。从魏晋时代的《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新复合词看 ,其结构形式丰富多样。这说明 ,语法结构造词法在这个时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峻岭  王艳 《河北学刊》2007,27(2):239-24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丰富多彩,既蕴涵着超越时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秀成分,又含有受到历史局限性制约的糟粕。客观评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得与失,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转换,对于我们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法 《文史哲》2002,(5):76-80
远古仪式的立中杆是远古建筑形式从空地到坛台到庙到宫的逻辑演进的核心。远古建筑在逻辑演进中呈示出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质 :后面的建筑形式并不否定和排除前面的形式 ,而是将之包括进来 ,在新结构中重新定位。一方面 ,再怎么进步 ,也保存着原来的核心 ;另一方面 ,传统的原点总是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礼乐思想对于历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建设现代和谐文化,离不开礼乐文化。现代社会所需的礼乐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礼乐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学术思想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一家"、融众取长的战争观念;以治为胜、制必先定的建军思想;"弘思远益"、通揽全局的战略决策思想等等.军事学术成就客观,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作战时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总结,对后世军事思想的递嬗演变曾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蕾 《兰州学刊》2011,(8):193-195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我们古老民族创造精神和审美本源特性,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在哲学、考古学、历史学、关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借鉴与弘扬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精髓,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将对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设计艺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对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我国古代形成了以"仁"为核心,表现为贵和、守信、重义的儒商精神,其此种精神特质,塑造了儒商文化以德性为主的商业模式。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需要汲取儒商文化精髓并将之融入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建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用现代标准、现代批判意识来审视我国传统文化时,可以看到古代道德律令、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道德现象。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只重“内省”的道德调控方法,看客心态的普遍化是这些不道德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应从努力创造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实现伦理道德的规范化、制度化,使道德教育面向日常生活,关注人的幸福指数等方面抓好现代道德文化建设,以彻底剔除传统文化中的不道德遗弊。  相似文献   

20.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话诗和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生成语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了文体革命。这不是一场纯粹的诗歌文体革命,而是当时激进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重点是对古代汉诗,特别是以格律诗为代表的定型诗体的摒弃。由于当时恶劣的诗歌生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不仅无法建设现代汉诗诗体,而且还为以后百年新诗的诗体建设留下了隐患,使新诗在百年历史间始终存在着自由化与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