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已经和正在我国冲破若干禁区。社会科学领域里的沉闷空气和僵化思想,有所改观。在这里,我结合一年多来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学习,谈一点关于民族问题的粗浅认识,见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吴力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为我党和我国人民树立了一面伟大旗帜,为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不能动摇的。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烽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对职工群众、对青年一代要不要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常识问题了,但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和态度却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是赞成和坚持的,少数人是怀疑的,尤其对“灌输”的理解歧见颇多,极个别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甚至是极力反对的。可见,这虽是个老问题,但今天继续提出讨论仍然很有必要。一对职工群众必须坚持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本文视作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的原则,这是列宁在1902年写的《怎么办?》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灌输也即是教育。列宁强调,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从工人运动的外部灌 相似文献
4.
都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
在社会主义时期,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有同志认为是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有同志对此持有异议,认为是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的认识,努力完成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奕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过去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强调了“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这样一个民族众多、民族的分布和发展很不平衡、而民族关系又比较复杂的国家里,加强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保持社会 相似文献
6.
李万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4)
为了找到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合理的着眼点,本文试图从分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着手,力图弄清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同样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进而明确:搞好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7.
尕宝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8,(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正确的。因而,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也是明确的。但许多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问题。这两个趋势,即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民族的特征将 相似文献
8.
王勋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当前理论界有人认为是“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个提法是否科学呢?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实质即是事物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的东西。所谓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应该是指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而“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提法,不具备这种属性。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9.
肖恒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十三大报告中又特别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概括地说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历史时期。任何国家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都会出现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民族问题。怎样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不公直接影响到国内政治局势和政治生活,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之间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的情况,本文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再认识,略述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郭建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关于认识的阶段问题近来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看法莫衷一是。我认为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的实际过程来看,认识还应该有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阶段。故且取名为具体阶段。这样,认识的全过程应该是包含: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和具体认识阶段这样三个阶段。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陶朝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方面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民族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是阶级问题吗?还是别的。搞清这个问题对于在民族问题上拨乱反正,加快少数民旋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在革命的各个不同阶段上民族问题具有和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性质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的任务,因此,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也就随之而改变。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革命性质的转变,民族问题的实质也就必然随之发生变 相似文献
14.
钟梅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2):38-43
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近年来族际婚姻在裕固族中日渐普遍,使其人口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对语言、家庭习俗等文化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对当地民族关系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志报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
我国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一直将会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的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消灭了产生民族矛盾的阶级根源,但是由于民族间各种差别而引起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毛泽东说:“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2页)。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字的不同、生活条件的不同、文化形式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心 相似文献
16.
艾新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2,(1)
社会主义时期是过去受压迫的民族完全解放的时期.是确立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时期,是逐步消除民族间相互猜疑、隔阂和不团结,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据此就把社会主义时期看作是民族融合的时期.我们必须树立民族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思想,做好民族工作,促 相似文献
17.
马尔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1-6
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出现的新现象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因而不可能消除其固有的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这一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表现为矛盾与调整的循环变动、动乱和革命与相对稳定和发展相交错、腐朽趋向与发展趋向并存。这条运动基本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但其灭亡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斯大林的外交实践;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毛泽东外交实践中感受到的文化冲突。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内容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力量;分化整合;解放思想。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影响到了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变化。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来源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斯大林的外交实践;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毛泽东外交实践中感受到的文化冲突。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内容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团结力量;分化整合;解放思想。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实践,也影响到了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变化。毛泽东认识帝国主义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邹向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十多年了,与改革前相比,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管理手段、经济调节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我国目前所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却存在许多问题,无法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应适当进行必要的修改.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处理不当教材的许多地方都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是怎样说的,然后再指出,我们的经济条件与他们所想的是如何不同,因此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政策就要与他们所设想的不一样.这就可能使人们产生疑问:既然经典作家的设想与现实不一致,为什么还要宣传它?例如,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时,一本发行量最大的教材首先用了较长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马、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然后写道:“马、恩设想的这种社会制度,是一种由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演变过来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而“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当然不能照搬马、恩的模式……”又如,在论述按劳分配时,该教材写道:“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商品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