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良 《学术研究》2005,(3):99-104
美国"新左派"史学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激进的史学流派,从它登上美国史坛的那一天起,就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激进的史学观点引人注目.作为一个激进主义史学流派,"新左派"史学的形成和出现是各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美国现代史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进步主义史学、新保守主义史学、新左派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史学等四大流派。美国现代史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实用主义、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鲜明的特点。美国现代史学每一学派的兴盛与衰落都是和美国社会思潮的演变分不开的,每一学派既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美国历史发展在史学领域的反映。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发明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但也产生了诸如史学研究“破碎化”、缺乏统一的课题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史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开始重新提倡史学的综合性和叙事性。  相似文献   

3.
早在1893年年青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丁·特纳在是年召开的美国历史协会的年会上,提出了名噪一时的“边疆论”,并用这一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自此开始,现代美国史学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嬗变中,各种思潮交替出现,诸多流派此消彼长,形色色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象走马灯式地登上了史坛,本文不敢奢望描绘这一史学全景,在这里,我只对现代美国史学特点这一侧而作一尝试性的归纳:实用·多元·国际化,也许仍是一种“盲人摸象”而已,祈望识者赐正。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史学界兴起一个新的史学流派,此派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历史研究,探讨历史人物心理活动对个人成长过程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史学研究方法传入我国以后,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共同从心理分析的视角研究中国历史人物的心理问题,既丰富了中国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论,同时也出现以主观臆测研究问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规模与研究群体.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中国通史、古史分期、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框架体系和话语系统.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共同壮大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的声势,在中国史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史学流派,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尚未达成共识,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史学研究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史学研究对象的零碎化、研究领域的日趋狭窄以及研究缺乏系统性。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历史成因。改革开放以后,学界由空疏宏阔的历史研究转向对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研究对象越来越小、越来越散,给人以“碎片化”的观感。再加上后来受西方新文化史的影响,“碎片化”之势愈演愈烈。为克服和超越史学“碎片化”,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益办法。文章认为,可以采取两条具体的路径,即“由小及大”与“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史学危机”已发了不少议论,史学界同仁为克服“史学危机”也提出了诸种方法:1)、史学要面向现实,要为现实服务;2)、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史学理论体系;3)、更新研究方法,实行跨学科研究;4)、打破传统史学主要局限于政治史的局面,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等等。应该承认,凡此种种都从不同角度,对史学改革有所推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史学危机”,首先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史学方法论观念。笔者认为,战后在国际史坛上叱咤风云的法国新史学派提出的“问题史学”概念,在这方面对我们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因为“问题史学”涉及的并不是研究对象的问题,而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史学流派会有不  相似文献   

8.
批评理论:从法兰克福学派到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该学派的理论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新左派"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新左派"理论组成部分的英国文化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注重大众文化、传播媒体以及受众的研究.讨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理论以及"新左派"特征的英国文化研究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以来,诗史互证作为阐释学方法,虽被学者们广泛运用于文学与史学研究,却几乎不曾关注其生成语境问题。中国文学与史学的传统为"诗史互证"观念和方法的孕育诞生,作了理论和创作方面的充分准备。这一阐释学范畴的提出,实为中国传统文学与史学观念水到渠成的产物,同时也预设了它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史学是生发于大众实践活动的需求并以大众化形态降生于世的一门学科,中国史学也不例外。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统治者不断强化的控制与利用,史学的“贵族化”倾向日益严重并最终形成“庙堂史学”垄断史坛的局面。不可否认,庙堂史学曾经为中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并给后代史学留下了诸多可资继承的优良传统。但是,客观历史本身是以广大民众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旦以客观历史为记述与研究对象的史学出现对广大普通民众的忽视而与其性质和目的相背离时,这种背离将使史学内容日趋狭窄、传播范围大为缩小,还将使史学的社会功能在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