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性消费模式要求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适度消费模式要求消费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绿色消费模式要求消费行为应该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梯型消费和公平消费模式要求消费行为要有利于缓解稀缺性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核心是通过历史的、跨文化的比较来阐明消费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伦理如何根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转变。本文重点比较的是中国和欧洲这两个社会的历史,发现道德和伦理实际上一直贯穿于人类对于消费的认识和人类自身的消费行为。本文最后参考现有文献以及一手的访谈数据简要总结了当代中国的消费伦理,以及如何用来理解当下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旅游消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者食、宿、行、游、购、娱等消费行为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可持续旅游消费文献的分析,从可持续旅游消费理论、旅游消费行为环境影响、可持续旅游消费测度——生态足迹和调控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旅游消费及环境影响研究现状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进行合理的消费教育 ,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消费行为是消费方式的反映。中国目前主导的消费行为类型属于传统消费行为的延续,这些行为类型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过时,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造成传统消费行为在当今的延续的原因是消费方式的现代化滞后于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化的消费方式,即现代消费工具和现代消费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超强竞争时代的到来,明确自我概念、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商家而言意义重大。本文从综合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自我概念、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自我、情感自我及交际自我对社会消费动机与消费行为的影响显著;社会消费动机在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小华 《云梦学刊》2013,34(1):119-12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反映出其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在一度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消费伦理现状,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此,关注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消费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是可持续的代名词,与一般的消费行为相比较,可持续消费具有公正性、系统性、动态均衡性和社会效率性的特征;消费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主要根据消费行为的比较效应来判断,而要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根据可持续消费的基本要求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依赖政府推进型路径;政府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要注意降低消费行为的社会成本,制度推进的成本,以及制度安排的五个次序;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制度、解贫制度、可持续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监管体系、消费领域内部制度和实现手段综合协调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自由消费观念和消费主义的兴起,消费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包括了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其消费行为所反映的消费道德缺失及其引发的消费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引起了重视。消费者社会责任也便成为当前消费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雨燕  黄波 《学术论坛》2007,30(11):172-175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着各种不可持续消费,它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可持续消费从消费的角度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走可持续消费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落实可持续消费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要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公平消费;给予积极的消费引导;要从法律和政策上规范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俞海山 《浙江社会科学》2020,(11):64-69+157
现实中各种非正义消费的广泛存在,迫切需要理论界研究消费正义问题。界定消费正义概念、确定消费正义内涵和外延是消费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对自然、对他人、对自身不造成侵害,那么这种消费行为就是正义消费,或者说具有正义性。消费正义应当包括三个子目标:消费的自然正义、消费的社会正义、消费的人本正义。消费正义的必要性在于,当今现实中的种种消费行为已严重侵害到自然、侵害到他人甚至侵害到人自身,这种侵害根源于消费所固有的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审美对象和消费行为都是社会客观存在和社会现象,审美对象具有多重价值:凡审美对象均具可"观、品、评、析"之审美价值,也均具可交换和消费之经济价值。审美行为为消费行为的延伸提供了精神价值前提,而消费行为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赋予了物质保障,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上看,更多的审美承载形式和审美现象的存在,必将为审美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前提;科技的进步、审美消费市场的完善、交换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参与其间的规模与程度也必将会对审美现象的延伸及扩展提供物质基础,审美与消费将在更广的领域里密切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城市消费革命是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背景下发生的,它导致了消费分化与个性化消费的出现、私密空间的产生、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消费的转化、整个社会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革命使得原来隐匿在消费行为背后的社会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而现代消费中蕴含的符号与表征、分化与区隔、异质性与不平等也在消费社会到来的背景下投射出新的社会逻辑,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化消费在社会结构与重构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布迪厄充分关注到这一点,按照"结构产生惯习,惯习决定实践,实践再生结构"分析框架,构建了其文化消费理论,本文则主要对此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在该理论中,布迪厄充分探讨了文化消费行为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资本总量、资本构成比例以及资本的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考量的社会空间位置,在消费者主观能动的长期实践下,内化成不同阶级独特的阶级惯习,并产生了不同阶级特有的文化消费行为与品味;而不同阶级文化消费行为则进一步实现了阶级之间的区隔与融合,改变了消费者的社会空间位置。布迪厄的从阶级与阶层角度出发、揭示隐藏在消费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关系的文化消费理论为我们了解贫富分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特征提供了独特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关于消费异化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苏岩 《北方论丛》2007,(5):133-136
受消费主义思潮以及某些陋俗文化观念的影响,消费异化现象正在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异化造就了特殊的消费文化以及消费文化心态。消费异化为畸形、非理性消费行为提供了支持,不合理的消费文化又助长了消费异化的泛滥。解读消费异化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倡导推进健康向上的消费理念有积极意义。同时,开展对属于陋俗的消费文化、理念、行为的批判,有助于人们对消费意义的认知。全方位认知消费异化的危害,建立符合国情、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是抵制消费异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庆德 《社会科学》2006,1(2):53-61
消费从来就是“文化”的。文化规制及其意义渗入不仅对消费行为实现了全面性的覆盖,而且为消费行为划分了等级层次。给各种进入使用或消费的物品赋予文化产品的意义,就使文化产品得到了外延的扩展或泛化,消费在不同社会的历史差异性中,呈现为一个由文化赋予、规制并追随其意义变换而变化的动态结构。关注消费中文化意义的赋予与变化,充分挖掘产品内在的文化要素,可以为现存市场体系中的边缘者或新入者提供更多更大的机会,为改变他们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的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和参与地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中产阶级的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家庭耐用品拥有率、消费行为模式及住房和汽车消费,并比较了中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中产阶级展现出与其他阶层不同的消费特征,消费分层现象十分明显,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制度安排与商品市场的作用下,汉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生活消费趋向商品化、社会化;文化消费有突出反映;然而,汉代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亦出现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奢僭逾制、消费行为异化等消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福建社科情报》2009,(2):19-19
经济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转变消费行为,一些新的消费行为和趋势开始逐步流行。最新调查显示,经济危机下中国将出现九大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们与所消费的物品间失去了真实、本质的联系,关系走向抽象化、空洞化;消费由手段变为目的本身,成为被迫的、非理性的目标;人们在异化消费中失去主动性、创造性和快乐.这种病态的消费心态建立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基础上,他倡导建立健康、人道的消费行为.弗洛姆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然而其对异化、人性等概念理解并非完全科学的,对消费异化的批判也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和主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