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本文以阴阳对立转换的思维结构为分析工具,以端午节礼俗和传说为主要分析内容,探讨传统节日形成的内在因素,分析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和思维模式,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追求和谐的民族.中国人不仅追求社会系统、个体系统的均衡和谐,同时也追求自然系统的均衡和谐.中国的端午节是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端午节是流.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都与阴阳五行对立转换思维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变革和经济现代化发展,我国全国性民俗节日文化遗产已经遭到较大的损害,有的被人为淡化,有的被扭曲变形,使几代人对全民族民俗佳节失去了“文化记忆”,使当代青少年转而热衷于欢度西方节日。这是一个抛弃优秀文化遗产的危险信号。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法定节日加以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令海内外绝大多数的有识之士和热爱我中华文明的国际朋友扼腕叹息。其中,以端午节为例,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  相似文献   

3.
远古的盘瓠神话、盘瓠崇拜,在我国很多南方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当地的多种民俗事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盘瓠文化,如以盘瓠《神犬》和辛女图腾为祖先的祭拜礼仪,以及关于盘瓠与辛女的传说演变而形成的民俗歌舞以及绘画、雕刻、服饰、神话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乡土情感、国家话语、价值追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民众借助传说"再造传统"的过程,是"民俗是一种过程"这一理论的一个有效个案。  相似文献   

5.
龙王信仰是传承较为久远、分布非常广泛的民间信仰。历来为广大学者所关注,但大都是从文献典籍出发,探讨龙王的有关传说及龙王与佛、道二教的关系。本文通过实地田野作业,对当地民间龙王信仰的内容及相关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唐日台村龙王信仰作为地方及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活态民俗事项,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活)而展开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汉族地区有关"过年"的民俗传说故事中,"年"的核心意义是妖厉。因着藏汉民族所具有的亲缘之渊源关系,"年"和 两个字不但音读相同,而且"年"的妖厉意义与藏语 的意义也是重合的。汉族关于"过年"的传说与藏族对 的崇拜情况表明,"年"于汉族人的"集体无意识"里只有精怪的意义,并由敬畏"年"而演化为"过年"的节日岁时民俗,隐含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在藏族,却由最初的精怪升华为神,并潜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处,祭祀山神成为全民族普遍的民俗行为,明显地表现出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一隐一显,乃两个民族信仰民俗的差异所在。由于对山神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演化的种种禁忌民俗,和今日的生态保护理念"不谋而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丹巴古碉建筑文化综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嘉铭 《中国藏学》2004,(2):93-103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我国藏羌地区古碉建筑文化发育的典型地区,笔者从历史发展脉络、数量与分布、类型和功能、古碉与民居及其建筑技术、有关传说与民俗等5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丹巴古碉建筑文化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存疑.  相似文献   

8.
一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民俗学的研究,目前大都侧重于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方面。这些民俗事象都是历史的文化传承,有它从古至今发生、发展,变异、衰亡的过程,而文献却记录了它起源、演化的轨迹。如,我们要研究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端午节习俗,考察它的流变,就离不开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明杨嗣昌的《武陵竞渡略》等古籍。  相似文献   

9.
"民俗志"作为文化书写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现代民俗学科建立以来才产生的,在我国"民俗志"书写传统古已有之,它存在于我国卷帙浩繁的史志文献中,是一种"有实无名"的民俗志;自20世纪90年代"民俗志"概念被正式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民俗志已经进入了对其书写范式的反思阶段.本文首先追溯了我国史志文献民俗志的书写传统及其写作程式,并进而对"民俗志"概念作了发生学上的研究,提出在新形势下应当实现现代民俗志书写范式的转换,并对现代民俗志书写的可能形式和多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它被许多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和美学专家称为社会艺术的"活化石",并以其古朴、独特、庄重、适用的款式,美丽而和谐的颜色,以及来源于大自然的图案叙述着彝族民间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不同地区体现了不同特点,在广州番禺区体现的宗族色彩尤为浓重。而随着农业文化让步于工业文化,时代的变化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变化,纪念传统节日,有助于提升文化影响力,是值得我们深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徐赣丽  耿瑞芹 《民族学刊》2012,3(4):54-62,94-95
韩国南部法圣浦端午节与北部江陵的端午节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和特色。在江陵端午已经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法圣浦端午节的举行仍然保持不减的热情。论文通过这个案例,从传统节日活动举行的政府行为和民间参与角度,探讨韩国法圣浦端午祭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节日保护的启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民间团体和民众的自主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障,民俗学者的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土家耍火龙     
龙是中国的吉祥象征之物,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民俗,但耍火龙,却是建始特有的民俗文化。春节期间,除过小年、过赶年、出天行、抢银水外,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就是从正月初九开始到十五结束的耍火龙了。耍火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据说它源于一次扫除瘟疫的活动。传说在三百多年前,花坪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瘟疫,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8月,中华龙舟在东京奥运赛场上连续展演。中华龙舟何时入奥?中华龙舟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质?与屈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他的家乡有着什么样的龙舟民俗?这都引起了全世界关注。“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人文秀此语道出端午起源虽早于屈原,但自屈原投江,端午基本和他划上了等号。而龙舟竞渡,则与端午、屈原密不可分。湖北省秭归县为屈平乡国,对端午、龙舟的情感自是更为深厚、浓郁。秭归及周边夷陵、长阳、兴山、枝江等地端午节以五月初五头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五月二十五末端阳构成一个月的端午节。  相似文献   

15.
庙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同时也是集宗教、娱乐、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群体性民间活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在岚县白龙山举行庙会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人们浓厚的信仰和民俗意蕴,反映着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6.
庙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同时也是集宗教、娱乐、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群体性民间活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在岚县白龙山举行庙会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人们浓厚的信仰和民俗意蕴,反映着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晓玲 《中国藏学》2016,(1):212-215
研究民俗音乐可通过口头和行为传承的音乐现象,探究人们在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文化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文章以舟曲藏族民歌为例,论述了不同民俗事象中的音乐行为,揭示了音乐在这些民俗活动中的作用或是功能以及它们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一、引 言突厥和蒙古两大语族的西迁活动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属于通古语族的人的西向运动,以及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巨大影响,却始终未被注意和发现。笔者在《论马扎尔人的远东祖源》(载于《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了族人可能是现代匈牙利人最重要的东方祖先,并从语言、姓氏、传说和民俗诸方面来求证这一发现。该文还指出,7世纪中叶唐朝对高句丽-联盟的战争,可能是战败的族人大规模西迁的直接动因。该文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兴趣,但一个重要的质疑是:族人的西迁理应在欧亚草原(EuroasianSteppe)的…  相似文献   

19.
水族鱼图腾崇拜,源于远古先民的渔业生活,来自神话的美好传说,根植于水族的思想观念里,保存于其民俗、文化之中。其内涵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设和教育.民族民俗文物是民族发展中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教育、借鉴作用.社会教育是民族民俗文物的基本功能之一,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是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将对如何提高民族民俗文物的展览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策划和执行,增大展览受众范围,提高文物的社会教育效果,为我国的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事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