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国内艺术设计师,通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团体焦点访谈法,对国内6省市设计公司进行访谈调研和编制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65份。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设计师的胜任力结构模型,由18个胜任特征因素构成七大胜任力模块:设计伦理、工作态度、人际理解、专业技能、创造力、自我管理和组织认同等。 相似文献
2.
孙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6):67-70
指定辩护是人类社会法律文明发展的产物,是辩护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的指定辩护囿于一系列的原因而存有诸多缺陷。完善我国指定辩护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阶段上的提前,种类上的优化,对被指控人选择权的尊重,有效辩护标准的确立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引入产业集聚作为外部因素构建修正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政府政策、发展机遇、产业集聚7个角度分析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得出结论:生产要素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性条件,国内外市场需求是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力,相关产业的配套程度直接影响集成电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企业战略和竞争状况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活力,而产业集聚贯穿六大要素,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创业胜任力的竞争优势模型分析——以中小创业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中小创业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家创业胜任力为基点,研究了企业家整合外部环境要素、内部环境要素和动态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演化过程和结构关系。文章指出,企业家通过选择经营环境和组织要素构筑独特的企业动态能力,同时在整合环境要素和组织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应组织动态发展与环境动态变化的匹配战略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淑玲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
首先从概念上解析了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逐一分析了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认为"地方化"、"特色化"和实施人才战略是构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维的类型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3)
设计活动不仅需要激情、直觉、想象力,还需要高度的理性与正确的方法.根据人类各种设计活动的动机与相关因素,可归纳出满足需求型、改进型、概念型、转化成果型、实验型等思维类型.同时,多向度的设计类别决定设计的多向度思维,在看似无序的流动思维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引导我们行为走向的提示,如能意识到这种无序中的有序性,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就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
我国是纺织生产大国,随着纺织品配额的逐步取消,我国的纺织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国纺织产业集群虽有诸如劳动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在坚持横向竞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纵向合作,实现企业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企业IT应用水平评价模型与等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文献研究、30家企业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IT应用水平评价模型,同时,基于对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132家企业的实地调研,应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评价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随后,提出IT应用水平的等级模型,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企业可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从等级提升的维度分值变化可以看出企业IT应用的演进规律。该研究丰富了现有企业IT应用的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社会工作领域广泛运用的“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自我评价工具”(SWCCSA)的本土化,界定中国情境下文化胜任力的内涵,形成了由文化意识、知识获取、技能发展和实践能力四个维度构成的SWCCSA-中国版本,并对1 000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在职的社会工作者展开测量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社会工作文化胜任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性别、身份属性、文化背景、实践经验、是否接受培训等因素显著影响文化胜任力水平。提出社会工作教育者应自觉回应来自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打造理论、实务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胜任力教学体系,在理论、实务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专门课程,对学生的文化胜任力展开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11.
许宏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53
本文通过分析W.Barnett Pearce提出的情节能力系统的构成(交际脚本、交际目的和交往规则)提出了LCP交际模型,即语言、文化、语用三要素相结合的交际模型.与之相对应地提出了三个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即提高文化理解能力、语言-非语言表达能力和语用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职业营销经理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孟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126-129
本文通过采用工作分析、深度访谈以及人员素质测评等方法和手段实地收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确立营销经理业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深度访谈报告整理、提炼营销经理胜任特征,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以及T检验等相关统计分析技术,结合人员素质及知识测评进行科学计算并检验实证研究的成果后,构建了营销经理的胜任特征模型,并简要阐述胜任特征模型要素的内在关系与作用,为有效选拔营销经理、预测营销经理的业绩表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领导、管理、教育和服务的职能,本文在高校教师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辅导员"四位一体"的能力模式,即:领导者的能力,管理者的才干,教育者的素质,服务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戴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1)
运用语境分析模式从文化对比能力、情景对比能力和语言对比能力三个方面自上而下地构建转换能力阐述模式,能更系统地认识转换能力,并为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转换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研究和质性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对Kabeer的社会关系分析方法进行修正,用3个综合变量描述中国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关系模式,即权力决策模式、资源分配模式和活动承担模式;并利用在中国东部某县905名(男性313,女性592)农村对象的调查数据,采用上述三个指标对中国农村家庭的社会性别关系模式进行定量的描述性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农村大部分家庭中存在偏向女性的权力决策模式,偏向女性的资源分配模式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活动承担模式,且三个变量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勤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93-96
高校教职工素质对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缺乏战略规划、人才识别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不科学、考评激励力度不够、培训和开发效益低下、忽略对教职工成就动机的激发等五方面与教职工素质相关的问题,把基于能力的素质模型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张明华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关键.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企业文化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其中,企业文化力位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位于核心竞争力的次核,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显现.外部环境位于核心竞争力的外核,是核心竞争力的效果表现. 相似文献
18.
MBA被称为商业领袖的摇篮,但近年来随着MBA教育与社会脱节现象逐渐加重,MBA管理者的胜任能力受到大众的关注。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取39种MBA 管理者的胜任素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打分法向MBA学员、毕业生、教师、工商业高管发放胜任素质问卷,构建MBA 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胜任素质的权重,为MBA管理者胜任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敬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9-113
本文通过对能力、语言能力、第二语言(外语)能力和国际汉语语言能力几个概念的层层解剖,逐步勾画出来一个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结构模式图。这一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由汉语语言知识、汉语言语技能、汉语文化语用能力和汉语语用策略能力等四个主要成分有机结构而成;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两个阶段或者层次,即:汉语基本语言能力的获得和汉语综合交际能力的养成。对于前面两个能力成分和汉语基本语言能力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后面的两大能力成分和汉语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却还没有多少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方面的有效探索也不多见。这一现状,无疑为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从业者来带来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研究实践语境。 相似文献
20.
建筑企业竞争力测评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建筑企业竞争力测评研究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测评模型,提出了测评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建立了CEMCE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计算和指标处理,最后运用该测评模型对H建设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