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书中那些被作者安置在中心位置的人物,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世界文艺画廊中的不朽典型。贾母、王夫人、平儿、袭人,睛雯等数以十计者亦不失为典型形象。然全书所写人物四百六十有余,除了这些中心人物,还...  相似文献   

2.
爱情描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娴熟之笔。人们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兴趣不衰的抉微发迹和充满感情的褒贬扬抑,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但是,人们对含苞于“红楼”内外的“小人物”的爱情花蕾,如秦钟与智能,茗烟与万儿,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尤三姐与柳湘莲,司棋与潘又安等的爱情纠葛,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实际上,同宝黛爱情悲剧一样,这些“小人物”的爱情,既不是缺乏性爱的情感贬值的纵欲,也不是超越欲求的“柏拉图式”  相似文献   

3.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晴雯散论──《红楼梦》探微之三王人恩晴雯的出场虽迟至第八回,但薄命司册辞里第一个介绍的人物却正是晴雯。如所周知,《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不仅全面而细腻地体现了作者对全书内容、人物遭际的总体构思,正如鲁迅所说,人物命运“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之一 ,就是在传统意境的基础上 ,创造了一种宏阔、悠远而又鲜活、深刻的艺术境界。《红楼梦》意境独特之处 ,便在它不仅以实写虚 ,而且以虚写实。有无相生之间的真情幻灭 ,隐含着沧桑的生命失落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红楼梦》的序诗。诗里暗示我们:这部书是以现实生活作出发点,以干预生活为指归的书。 要干预生活,首先就碰到对生活的评价问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肯定趋势的生活是美的,而其否定趋势的生活是丑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美是跟丑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生活的辨证法。要真正认识这个辩证法,正确区分什么是生活中的美,么是生活中的丑,并予正确反映,便不那么容易了,这里面就存在世界观等等的作用问题。 《红楼梦》与《金瓶梅…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简直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只要一碰到它就不可避危地要惹出笔墨官司”。不少红学家这么说。我们之所以不知深浅,触及这部大书中一个古老而敏感的议题,主要依仗着我们不是专门家。“文贵丰瞻,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每碰到上面的话,就不免联想起《红楼梦》。如同中外古今一切伟大作品一样,《红楼梦》的主题也不具有简单明瞭,可以一语道破的性质。这是作者、作品、读者(批评家)自身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中的复杂情态所决定的。远的姑且不说。1978年以来,有关主题的讨论不是已经取得某种突破性进展了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红楼梦》的情欲描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分析了多种情欲描写的性质,指出宝黛爱情与作家审美理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红楼梦》情节运筹的特点,指出按照人物性格逻辑运筹情节发展趋向、借助偶然性契机造成情节发展、汇聚细线情节成为枢纽性情节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学者们从很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论,如企业的发展、法律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的完善,等等.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还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以人为本是它蕴涵的人文道德要求;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它蕴涵的道德目标要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它蕴涵的道德责任要求;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它蕴涵的道德原则要求;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使劳动者爱岗敬业,是它蕴涵的职业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品的思想深度,是作家认识生活、开掘生活所能达到的程度,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和美学理想,因而是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恩格斯在谈到现实主义的特征时,就是把“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要求提出来的①。如果用这一点来对照,我国  相似文献   

11.
乔健 《社科纵横》2010,25(6):133-137
文章对著名史学家陈启云先生的两本文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尤三姐和司棋、鸳鸯之死 ,尤为惨烈。她们共同追求着理想中的真爱。可是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在希望破灭之时 ,她们同时选择用死亡 ,来抗议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这是她们对虚饰的人世最为强烈的抨击 !可以说 ,黛玉、晴雯、尤三姐等一大群纯情少女 ,是大观园乃至整个贾府这个“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光明熄灭了 ,生命之火熄灭了 ,一切都归于沉寂。然而 ,黛玉、晴雯、尤三姐以及其他许许多多被毁灭的纯情少女的悲剧形象 ,以及她们所体现的悲剧美 ,将永恒地留在《红楼梦》中 ,永远地留在读者的心里。那些随着落花远去的女儿们 ,…  相似文献   

13.
(一)十年内乱中的“评红”运动,是以“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为其特色的。在这场运动中,对《红楼梦》中的阶级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说法。把姨娘定为属于剥削阶级的“半主子”,是这种新说之一;把管家奴仆定为“剥削阶级的附庸”,又是这种新说之一。对前一种新说,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做过辨明①,本文则试图对后一种新说进行一些评析,并对这些新说的阶级观点做些剖解。这种“剥削阶级的附庸”说(以下简称“附庸”说),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一本十五万言的“评红”专著里,有过最完整的论述,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展现了十多年间众多人物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乏生老病死的描述.仔细追寻,作者对生、老少有涉及,却用较多笔墨述说人物的病与死,尤其对病的叙说颇多.作者之所以如此钟情于疾病描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是对生活中常有现象的一种反映,更有深化主旨、谋篇布局等深层次的需要.透过疾病,呈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病态累累的众生相,也因为疾病,塑造了丰满的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郑庆山同志关于“立松轩”的论著,我是在一种震惊状态下,认识到它的意义的。我在一篇《王熙凤尤二姐是非新议》的文字里。论到对贾琏私娶尤二姐之事,曹雪芹与脂评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曹雪芹对贾琏的贪色轻薄,尤二姐的水性杨花,持轻鄙态度。引述脂评中韵语,“五百年风流债,一见了偏作怪。你贪我爱自难休,天巧姻缘浑无奈”,及视“琏尤赠佩”为“闲雅文字”的评语,指明其持欣赏态度。读到庆山析明脂评韵语多是立松轩手笔,及有正本总评为立松轩之作的论文,我恍然惊悟,我是把立松轩的观念,错栽到了脂砚斋身上。虽然我对脂评用的是泛指广义,注释中注出了“第六十四回有正总批”,从当时情况或据庆山之文查核。都不算明错  相似文献   

16.
田照军  吴明 《社科纵横》2010,25(3):90-91
《管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它在战争观、治军思想、战术思想等方面均有精辟深入的论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出她们共有补天者的特征以及作为补天者在整个小说世界中的位置和意味。其中,对贾元春、王熙凤、贾探春这三个女子形象从历史、美学、文学诸方面作了全新的分析,既论及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命运遭际;又涉及了她们的形象造型、象征意味。最后,又通过对这三个人物形像的异同和关联的分析,阐述了她们作为补天者形象的系列性,包括她们在不同叙事层面上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顺治之弟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最主要的历史人物,除了顺治的第四子和硕荣亲王外,便是顺治十一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了。本文拟就《红楼梦》如何隐写了十一子这一点做些简要的索隐考证。林如海十一子生于164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申时①(见《太宗实录》),死于1656年七月三日巳时...  相似文献   

19.
20.
人们常说,《红楼梦》写的人物真,使的笔墨准。如果作者不能将灵魂──这个支配人物全部行为的统帅稳稳握住,“真”便无所据,“准”亦无从比。因此,探求一下《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必要的。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明确地提出了自已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五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日而反失其真传者。” 结合他的创作实践看,所谓“追踪蹑迹”,不只是追寻事件的原委和人物行动的外在形式变化,而且是通过种种艺术手段追踪到人物的潜在意识中去,将那些深埋在人物内心底层的隐秘揭示出来,从而达到为人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