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及目前治理的困境已经成为次贷危机检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近30多年发展,宏观审慎逐渐成为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新框架,并构成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体制需要确立中央银行在系统性风险治理方面的主导地位,并进一步加强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整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法律改革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以代替金融稳定,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地位,建立宏观审慎监管的决策机构,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而中央银行任务的实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是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3.
公开市场业务──从一般到实证、规范的分析胡金焱在独立的中央银行体制下,公开市场业务同再贴现、存款准备金一起,被喻为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经常地被操作使用。我国自1984年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也逐步运用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等间接...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在世界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本文从中央银行的体制、法律地位、货币发行三方面,将美中两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中的规定作了比较分析,为我国今后修订和完善现行的中央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的专设与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中央银行通过准备金制度间接调控金融奠定了基础。但是,以贷款规模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信贷计划行政指标控制约束了间接调控手段的使用,而计划的误差较大,货币政策可信程度不高,传统的资金供给制也未根本打破。在宏观金融决策方面,干扰、牵制因素过多,中央银行的资产规模难以控制。贷款规模控制不能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是从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银行体制的重要改革。多种银行的併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指导和协调各个银行、发挥宏观经济决策作用的中央银行。但在建立中央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央银行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宏观金融控制的任务,必须对原有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强有力的经济控制体系。当前最重要的是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建立和健全宏观金融控制的手段,二是宪善宏观金融控制的传导机制。只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中央银行通过经济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目标才能够顺利地实现。本文仅对如何完善我国宏观金融控制的传导机制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依据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宏观外汇管理可分为近期和远期方针。近期方针从现在到本世纪末,继续加强外汇集中管理;远期方针是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之后,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外汇宏观政策措施应主要针对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作用,是搞好外汇宏观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确立中央银行在外汇宏观管理中的领导地位,运用计划、经济和法律手段,来强化中央银行对外汇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9.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坚持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干预兼顾公平与效率,维护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这些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具体的制度实践中,中央银行很少受到法律规制,因而导致货币权力的滥用并引发通货膨胀。应从宪法学角度研究中央银行权力的规制问题,以确保中央银行的存在有宪法上的依据,使中央银行各项权力的行使符合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中央银行立宪主义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将宪法学上有关权利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规范等基本理论,应用于中央银行的组织和运行过程,其研究对象是中央银行的宪政定位及其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是作为国家公权力主体而存在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调整中央银行行为的法律,不应是建立在意思自治基础上的私法,而应当是宪法、宪法性法律及部门公法,并由此奠定中央银行立宪的规范基础。但是,一些实行联邦储备制度的国家,及实行私有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甚至如英国等在名义上实现了中央银行国有化的国家,中央银行往往游离于宪政体制之外,几乎不受任何宪法性约束,这是货币宪法理论和中央银行立宪主义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此外,中央银行立宪主义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即实证材料的真伪难辨,故在研究过程中应对各种史料和数据进行严格的甄别与筛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敏锐地观察到商业银行体制向中央银行体制的过渡,是资本力求克服自身障碍的必然结果。这种必然性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突破商业信用中票据交易的限制,需要一个由国家政权来组织的资本集中、调节、交易的机构。另外,资本积累运动本身要求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配置资本在空间分布的信用制度具有规范的、统一的职能。本文试就马克思对中央银行各种议论的要点进行梳理,从理论上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79-1984年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框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按产业分工恢复、成立和改革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寡占型的专业银行组织体系.随着银行信用领域的扩大和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银行内部经营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和进行企业化管理探索,先后推行了经济核算和利润留成办法,并对基层银行下放了一些经营权.金融宏观调控体制与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实行了信贷资金差额包干办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德国联邦银行从体制、职能、法律地位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组织机制和人事制度、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使我国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德国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德国联邦银行从体制、职能、法律地位以及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然后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组织机制和人事制度、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建议 ,以使我国的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从法兰西银行模式谈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谢太峰现代经济表现为金融经济。在金融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有赖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的正常发挥。而中央银行能否很好地履行宏观调控职式又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体制本身是否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的、适合金融经济...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绿色转型既需要中央银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为其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也需要创新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防范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转型风险。经济绿色转型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政策工具的优化和创新、政策传导渠道的疏通等提出了挑战;而转型风险的防范对宏观审慎监管中转型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监管工具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双支柱宏观调控体系需要将气候目标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支持绿色转型的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大再融资合格抵押品范围,疏通绿色货币宽松向绿色信贷宽松的传导渠道,提升政策效果;宏观审慎政策方面,在构建转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的基础上,优化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实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防范转型风险的激励兼容。与此同时,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提升政策的可信度,将有利于提升双支柱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历史的车轮已近90年代中期时,中国的农村改革也在走完15年的历程之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既走过了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突进阶段,也跨越了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胶结状态,开始进入由宏观体制和城乡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的突围阶段。换句话说,今后农村改革越来越依赖于宏观体制环境和城乡体制总体改革的推进。因此,当前束缚农村改革深化的原因不在农村内部,而在农村外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国政府日益加强了金融监管措施。主要有 :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主要国家联合干预国际汇率市场 ;金融监管标准国际化——巴塞尔协议 (资本充足性标准 )与金融市场风险综合、及时评价。在发达国家 ,过去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局合二为一和一分为二的情况各占一半。但是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进行中央银行制度改革 ,在强化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同时 ,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 ,交由另外的政府机构承担 ,以适应金融领域混业经营的新潮流 ,即将银行、证券、保险三方面的监管机构合并到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文章着重讨论美德日三国国内金融监管新趋势 ,以及由此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监管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政府统治确立后,即开始与西方先进国家金融体制接轨,但在抗战前未能完成这一转型。抗战期间,为使国家银行“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国民政府遂成立改组了四联总处,代行中央银行职能,扶植中央银行逐步成为“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确立了近代中央银行体制。金融体制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于抗战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金融杠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而要制定出适当的政策和科学的决策,研究和建立合理的宏观金融决策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是笔者应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展开宏观金融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一个前置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为今后建立数据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