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2.
部落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落”这个术语的印欧语词源法语的“部落”(tribu)和英语的“部落”(tribe)来源干一些表明远古印欧人制度的语言术语:拉丁语的 tribus,安布利亚语的 trifù或希腊语的 phule。最初,这些概念都是些经验的概念,随着印欧语系诸民族的发展,它们具有了不同的涵义;不过,就它们最早的词形而言,都意指存在于这些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印欧语的“部落”即是城邦国家产生以前存在着的一种最大的社会政治共同体。它包括着一些较初级的社会单位,从  相似文献   

3.
一、十三世纪前傣族社会的发展傣族社会历史有确切史料可据者,只能上溯至唐代。当时,在开南(今云南景东及其以南地区)、永昌(今云南保山及其西南地带)及红河流域,分布着一些被称为“黑齿”、“金齿”、“银齿”、“绣脚”、“雕题”、“茫蛮”、“生僚”等的部落。这些主要就是傣族的先民。据《蛮书》及其他有关的记载,当时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已知役使畜力,能纺织及制作金属装饰品,并有纹身饰齿等共同的民族习俗。不过这时阶级分化尚不明显,还没有形成较大的部落政权。十一世纪前后,这些部落已经冲破了血缘  相似文献   

4.
从史诗《格萨尔》看藏族部落的血缘制度何峰血缘是维系部落社会的一条重要纽带,即使在地缘部落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藏族部落也不例外。藏语文中,与血缘相对应的词汇是“”(骨系),它几乎包含了血缘所代表的全部意义。青海省境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称“三果洛...  相似文献   

5.
夏族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则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 民族是一种历史范畴。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解体和地缘关系的建立,与基于氏族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过渡到基于地缘联系的农村公社上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与后一种部落和部落联盟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整体相一致的。所以,恩格斯说,当从暂时的需要而结成的临时的部落联盟,发展为“永久的联盟,这样就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学研究中,大家都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理论根据。这个定义就是:“民族是人们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但是学术界在对民族四特征理解上却有分歧。我们认为,民族共同语言是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益成分发展而成的。它并不等于方言。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凡某个共同体共同使用的语言就是民族共同语言。如把原始社会里的部落语言说成是民族语言。摩尔根认为部落和方言是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上 ,大多数人都对自身的“特殊性”和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一致性持积极见解。这种现象在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新部落主义》一文的作者———法国学者M·瓦尔泽尔认为 ,该地区的这种现象特别有趣 (同时也特别危险 )。“部落”(tribe)一词在俄文中没有很准确的对应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大致可把它翻译为“部落”(племя)、“氏族”(род) 、“父权制公社”(патриархальнаяобщина)等。不过 ,不管对译成什么 ,它们都是在强调类似社会结构的古老性和传统性。这种类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形成问题,摩尔根和恩格斯曾提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形成模式,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又提出了“队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我国学者又将上述两种理论重新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了“队群—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或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杨茂盛先生不同意上述观点,他在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乃至整个中国民族政权形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氏族部落—宗族部族—国家”的新的国家形成理论,对于推动民族与国家形成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广袤的中东南地区,生息着众多的民族,它们在古代被统称之为“越”和“蛮”。种种材料表明,先秦时期,中东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均处于由“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过渡”的氏族部落历史阶段,尚未形成民族。这些人们共同体无论从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明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是不稳定或不很稳定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因经济政治原因,或因战争和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混融的迹象,各共同体演进的总趋向是  相似文献   

11.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青海省的各少数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吃尽了部落械斗和民族仇杀的苦.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利用民族、宗教作招牌,煽惑脅迫劳动农牧民群众参加他們所一手制造的部落械斗或民族仇杀,劳动人民出錢、卖命,而他們却从中漁利。远的不說,仅仅解放后的八年中間,由反动牧主制造的“草原糾紛”便达三万多起。同仁县血治部落与加吾崗部落的械斗,便是全省千百件部落械斗中的典型事件之一。同仁的加吾崗乡,是藏族聚居的半农半牧区,由以前的兩个部落合併而成。一个是血治部落,头人是世襲千戶大牧主多日杰,另一个是加吾崗部落,以前  相似文献   

13.
编辑月志     
编辑月志商品经济大潮带来整个社会的躁动。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几乎萎缩成原始丛林中一个小部落。然而晓雪先生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理由断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可以找回昔日辉煌,走向新世纪(《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90年代民族电影成就可喜(《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 《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史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列宁称这部书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 《起源》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奠基性著作,它利用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论证氏族、部落、民族等人们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论证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解体以及进入阶级社会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多次深入到土族、裕固族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土族、裕固族群众也口传《格萨尔》,经过查访找到一些“隐退”二十多年的老艺人,搜集了不少新篇章。土族、裕固族《格萨尔》的挖掘,不仅拓展了《格萨尔》研究领域,同时它们之间同中有异的独特内容及其形态变异也从比较角度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我们谈藏族、土族、裕固族《格萨尔》比较研究,除注重其在题材方面的关系之外,还须兼顾作品具体描写的种种宗教色彩和民俗事象,甚至人名、氏族名、部落名,只要有比较价值也应纳入,对艺人及其说唱的作品的结构形态更不能置之不顾,即使从题材上检查作品之间是否有渊源关系时,也不能局限于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艺术形象,史诗描述的内容有时则往往与一个民族由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那怕它是对这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现实生活的概括和虚构。前述,每一方面都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详述,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做一点粗略而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在1950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其中有个论点是“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发展成民族”,无疑是准确的。但是读到1962年版本,就开始深感不解了,这里将НАРОДНОСТЬ译为“民族”后,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诺人的后裔,我常常自豪地对人说: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而言,我的民族是一个跨越若干世纪的民族;从族源传说而言,是从“太阳木鼓”里走出的民族;从聚居地而言,是原始森林里的部落民族;从人文社会而言,是尊敬舅舅的民族;从分布而言,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独有的单一少数民族。亚诺山寨便是基诺族聚居的一个迷茫的山寨。在基诺语里,亚,是岩石的意思;诺,是后面的意思。亚诺即岩石山后边的寨子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前,基诺族分为三个氏族支系,为优鸟、阿哈、阿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兄弟分为三大部落,由于长期土地的纷争,不断械斗。“阿西部落的一部分人搬迁司土山寨被称为父寨,阿哈部落的一部分搬迁巴夺山寨为母寨”,优乌随山形而归寨,将基诺山划分为前半山和后半山。由“母寨”共同管理辖区的基诺山寨。每个村寨又由家族男士长老“卓巴”和家族女长老“卓赊”管理全寨的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19.
一越南北方民族成分的识别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在理论上,人们对于“民族”(ethnic)这个基本概念和民族识别标准还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一般来说,人们常把民族和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共同体(如部落、部族、民族、社会主义民族)混淆。当前,几乎所有的民族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都先要申明自己对“民  相似文献   

20.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光荣的成员,远在七百多年前,西藏就成为我们伟大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聂拉木、那曲、林芝、昌都等地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根据古藏文历史文献记载,西藏山南地区古时为六牦牛部落居住,《后汉书·西羌传》称其为“发”羌。公元六世纪时,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在赞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