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以“媚俗”为典型特征的当代审美文化的熏染和诱导下,影视文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当前影视批评的媚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精神”缺席,靡靡之音驱逐了“激浊扬清”的正义感;二是“娱记”代言影评,“卖点”炒作掩盖了影视批评的“内涵”发掘。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艺术引领当代国际艺术潮流,呈现出强劲势头。与新媒体艺术的欣欣向荣相比,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建构和新媒体艺术批评实践却显得相当滞后,新媒体艺术实践与艺术批评呈现"失衡"状态。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媒介显现亲密关系,新媒体艺术凸显媒介(媒材)的作用。媒体的变革和技术的革新影响着艺术观念、艺术形态和艺术审美的革故鼎新,新媒体艺术实践亟需艺术媒介批评予以观照和引导。对艺术媒介和艺术媒介批评的分析,有助于建立新媒体艺术媒介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3.
艺术与媒介的互渗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产生的影响引起了艺术批评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纷纷从媒介视角评析艺术作品,由是媒介批评应运而生。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分析媒介与艺术并行而交结的漫长演变历程可知,媒介对艺术创作和传播有重要作用,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有历史必然性;(二)从学理分析上可知,媒介批评转向有着理论依据;(三)几位艺术批评家们的媒介批评思想对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影视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文化现象,它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而产生,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其前景无限广阔。高校应全面开展影视艺术的研究和教学,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艺术批评通过阐释、评论和评价艺术品,传递和诠释艺术理念/观念,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价值。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及媒介活动进行批评,以评判作为方法,倾向于批判,以诠释作为取向的批评实践方法,对于建构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媒介批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艺术媒介批评,不仅关注作为艺术表达/传达载体(手段)的艺术媒介,重视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艺术媒介之于艺术形态形成的基础性作用。新媒体艺术批评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五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6.
试论艺术传播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大众传播时代艺术文化的存在状态 ,阐释从现实必要性及理论可能性上提出“艺术传播批评”的必然 ,并力图勾勒出艺术传播批评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7.
教学和影视艺术是相通的,二者在最终目标上达到高度统一.将典型影视艺术手段如蒙太奇、意识流、景别、音画关系、时空关系等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批评作为一种激励行为 ,在领导行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了领导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并在分析批评的概念及其讲究批评艺术的重要意义基础上 ,论述了实施批评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批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批评需要讲求艺术。讲求批评艺术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本质所决定的,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讲求批评艺术,应遵循实事求是,心理相容,以理服人及以身作则等原则,要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寓批评于尊重之中,寓批评于幽默之中,寓批评于宽容之中。同时,还要注意批评的及时性,把握批评的拖延性,把握好批评的弹性,注意批评的场合等,以达到批评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也随处可见,俯拾皆是。在影视艺术中,写实易而写意难,我们经常用空镜头、背向摄影、隐藏、空白、无声、远景画面这几种造型手段来写意,而这些手段,集中地体现着道家的文化精神,因此,理解"道"在影视中的影响和作用原理,是影视艺术创作画面写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 WTO,影视艺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甘肃 ,如何面对改革的大趋势 ,发展自己的影视艺术事业 ,本文试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当前国际上戏剧和影视作品发现,能够被艺术届认可的,其中都包含戏剧与影视的融合。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已经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戏剧与影视艺术都属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同属于社会艺术的范畴,因此二者的“跨界”具有可行性。戏剧与影视艺术的“跨界”传播,拓展了艺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亚洲电影电视正在崛起,亚洲影视业新格局在不断变化,中国应该发挥文化优势,进一步进行影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力争在亚洲影视业新格局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我国影视业的文化定位。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影视类型多种多样,发展潜力应该超过其他亚洲国家。亚洲一些国家与欧美合作,制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合拍片,这对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是一个促进。我们在合拍片中既应与国际接轨,又应保持民族特色,这是我国影视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经过手机数码基因化的影视艺术——手机影视,不仅仅是为影视艺术增添了一条传播途径,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较之传统影视,手机影视无论是本体特性还是其它显在特征都有了质的变化,它已然超越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生存模式而呈现出一种全新艺术形态。其叙事特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能指大于所指、对视觉进行修辞、碎化主题中心、强化消费以及虚实空间不断转换等新的叙事特点,都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叙事方式进行了延宕,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着密切关联。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影视生产,影视艺术在生产工艺、表现空间、审美取向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面临本体认知、创作倾向、发展方向等诸多困惑。在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在影像表达、人文关怀和理论研究等多方面予以影视艺术发展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影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影视教育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参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为出发点,阐述了影视教育在中国当前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影视艺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个可能的教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方向,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影视艺术专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病症,如文化意识滞后、缺乏现代文化品格以及精英意识作祟、大众文化品格难立等等,影响着中国影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只有以多元的文化立场如实反映多元的生活现实、满足多元的审美需要,将引导与适众相结合、批判与弘扬相结合,从而完成启蒙大众、服务大众等多重文化使命,才是中国影视创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影视文学改编受制于文本的传播媒介、受众群体与接受心理等外在因素,而从文本的内在生成机制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其主题思想。影视改编,正是在围绕文本的内在与外在机制进行叙事策略的转换。这一普遍性的逻辑与创意规律在《唐山大地震》三个互文本转换中有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进行了再次梳理与审视,认为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的建构式改编加强了原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解构式改编是当下"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引起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重构式改编则充分深化了影视改编的创新意义.影视创作者应充分认识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特殊规律,合理地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红色经典"的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