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侣(A版)》2007,(7):32-32
<正>编辑同志:小姨家有两个男孩,我4岁的时候被小姨收养,随后我也以小姨女儿的身份将户口从外地迁到了本市。我成家以后,与小姨家的两个孩子一起赡养小姨,尽到了做女儿的  相似文献   

2.
绚丽 《伴侣(A版)》2016,(12):20-22
乐天派父母,鼓励、欣赏、信任女儿 1996年1月7日,在浙江杭州一家运输公司上班的傅春昇喜得爱女.捧起8斤多重的女儿,他喜不自胜,并为女儿取名傅园慧,乳名园园. 傅春昇性格开朗,妻子沈英也是个直爽乐观的人,有了女儿后,他们对孩子的未来也有过讨论.傅春昇认为,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她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她,直到将孩子养育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她是自己的孩子,而与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相似文献   

3.
骆晓戈 《老年人》2014,(4):27-28
正真快,孩子就快成家了。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儿女要成家的时候,做父母的有什么感想。至少我是既有一种喜悦同时又有一份失落。今后去看女儿,去探亲,将不是我们一家的团圆,而是两个家的相处。在中国,父母们很早就开始为儿女成家操心,包括攒钱给孩子买车买房。在这一点上远不像美国的父母们那样的洒脱,说好了,儿女养到十八岁,你是成人,做父母的真的什么都不管,自己贷款读大学,以及念硕士博士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学费自己找,更何况结婚成家,更是自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之间的游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3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父母一些启发。每年七八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父母的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幼儿园?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促成了我的灵感,那就是为女儿千慧搭建一个模拟教室。  相似文献   

5.
丛林  田野 《女性天地》2014,(11):30-31
婚姻受阻,男方付出巨额彩礼 佟靖忠与杜芙蓉是佟小珊的父母。考虑到女儿才二十出头,年龄还小,佟靖忠夫妇一直不让女儿过早地谈对象。 为了不给父母置气,佟小珊隐瞒了自己与祁云翔谈恋爱的事实。然而,热恋中的佟小珊与祁云翔却偷尝了禁果,不久后,佟小珊怀孕了。佟小珊、祁云翔,以及祁云翔的父母都希望佟小珊把孩子生下来。经过商议,祁云翔的父母决定请媒人上门向佟小珊的父母提亲。  相似文献   

6.
孩子从来都是被摄影的对象,年轻的父母都想用更多的胶片将孩子欢乐的童年记录下来。孩子在各种指令的摆布中,完成了一个个茫然的过程,他们只是为了实现亲人快乐的工具,完全没有快乐的感受。在我家的相册里,有许多水平很"臭"的照片,那都是女儿彤彤的作品和她自己快乐的记忆。不过这些水平很"臭"的照片中也有数张让人眼前一亮的佳照。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回农村老家过年,亲朋好友纷纷给9岁女儿红包。姥爷和舅舅分别给了她1000元,女儿高兴坏了。一个亲戚给了她100元,女儿竟当场发飙:"我妈给你两个孩子每人500元,你居然就给我100块?你们家穷成这样了吗?"我和她爸又惊又气,但女儿不道歉,还把那100元扔地上。女儿这么做,丢脸的是父母。我该如何教训她?当我们教训孩子时,往往在意的是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丢脸"等负面  相似文献   

9.
在养育孩子的这段过程中,父母是家庭的框架而孩子则是家庭的灵魂。一旦孩子长大成人离开了家,父母们大概都要经历段灵魂出壳的感觉。这时,人很愿意往回看,一直看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摇篮很多父母和我们一样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注意多方面地给孩子开发智力,灌输知识。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真正要素不是教书而是育人。我这个知识水平不算低的父亲,并没有花多大的功夫教女儿知识、督促她学习,而是下了很大功夫在关键时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扶植她的自信心。在她困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保护她,而是给她以极大的信任,放手让她承受几乎达到自己极限的逆境考验.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建立起很难被摧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我常对女儿说的:自尊自信乃成才之本。  相似文献   

10.
正米娅是个80后女孩,她的父母先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一夕之间,父母变成了小孩,不记得回家的路,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开始将女儿遗忘。如果说,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米娅则希望和父母来一场成长的逆行。她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带着爸妈去上班。  相似文献   

11.
肖毅彪 《女性天地》2006,(12):50-51
人到中年烦事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来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下面这个爸爸的做法,也许能给大家一个借鉴。家庭战火一晃,女儿小学毕业了。为了能让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个理想的中学,妻子从书店买回习题集、“奥赛”卷,堆满了一桌,要女儿天天在家做功课,…  相似文献   

12.
户主之争     
我和妻子的户口一直留在各自父母的家,直到孩子3岁要进幼儿团的时候,我俩才觉得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户口本,这样至少可以省下孩子入托的"跨区费"。于是那天我抽空去派出所办户口,在填写家庭成员时,办证的女民警突然问:"户主填谁?"我一下子被问得莫名其妙,甚至怀疑自己是几千年来第一个被这样问的中国男人,好像在中国,男人是户主是天经地义的。我回答:"当然填我。"见我一脸疑惑,女民警笑  相似文献   

13.
归国寻根     
每年有上万名中国孩子被来自世界各国的父母收养。Jane Liedtke女士创办的“我的中国女儿”基金会正在致力于组织这些被带到国外生活的孩子能够回到中国,寻找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14.
洛洛 《职业》2003,(8):14
拿到绿卡,不用交赞助费了 范女士,高级经济师,是第一批领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人之一 能申请到《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我很高兴。拿到“绿卡”,女儿在入学时碰到的赞助费等问题相信会有很好的解决。 王先生,某广告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人,已经在北京买车买房 眼下我最着急的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这几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得比北京户口的孩子多交6000元,今年9月就得上小学了,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得交2万元借读费。如果能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能为我节省不少钱。我因为没有北京户口,买车必须借用朋友的身份证,自己花了几十万买的车必须登记在别人的户头上,想着心里都有点不踏实。  相似文献   

15.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6.
洪湖 《伴侣(A版)》2016,(2):12-14
1981年出生的傅韧巍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在统一企业集团上海分公司担任销售主管.2009年,傅韧巍与同事张苏云确立了恋爱关系. 就在两人即将举行婚礼之际,傅韧巍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张苏云家极力反对这桩婚事,父母怕女儿嫁过去后会吃苦受累.张苏云却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与傅韧巍领了结婚证.2011年初,张苏云生下了儿子傅宇.儿子出生后不久,张苏云便把孩子送到父母家,让他们代为照看,自己则尽心竭力地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公公.然而这份幸福却并不长久,在傅宇5个月大时,孩子被查出患有罕见的血友病.  相似文献   

17.
正王朔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感叹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主动要求到这世上来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如果一定要说谁欠谁,那也是父母欠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开始给予,我的女儿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的,与之相比,为了养育她而所花的金钱根本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8.
<正>当看到女儿和小伙伴在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时,她被感染了。于是,她跟另外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商量,建立了一个大家庭,把3个孩子放在一起培养。2006年,考上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的辛雨奇,选择了广告传媒专业。在学校里,辛雨奇如鱼得水,成为学院里最活跃的女孩。  相似文献   

19.
拯救网瘾孩子的关键在哪里?从2005年到今年的今天--我们网瘾门诊部救助成功的十几个孩子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目的性和其控制自己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外,关键的关键,是家长,也就是孩子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程度.一般讲,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比较亲密,比较了解,而且是亲生骨肉,能够以爱心、真心、耐心帮孩子,启发孩子,让孩子从网瘾陷阱中回归到正常.事实证明,只要做到了这"三心",加之方法对头,坚持到底,绝大部分网瘾孩子是能挽救过来的;哪怕这中间有反复,最终总能将孩子引入健康之路.我们门诊部就遇到这么一个由父母从外省带来的、在高中一年级读书的网瘾孩子,经过我们的心理治疗,加上我们告诉其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帮到孩子的心里去.这样,孩子在我们这儿基本转变后,与其父母回去,不久,就恢复了正常,好好读书上学了.现在,将父母与孩子相处需要注意的10个方面写在下面,供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怀上第二个孩子后,我们把女儿送到她姥姥家住了半年,但儿子一满月我就接她回来了。家人也担心她被冷落,平时还特别照顾她。6岁的女儿,当着我们的面对弟弟可好了,但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她就欺负弟弟:把他掐得大哭、骂他是"害人精"。为何女儿心里如此不平衡?怎样才让她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真正爱弟弟并宽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