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人们希望做领导的要理解和宽容下属,这几乎已成为人之常情.但是,你是否想过,领导也需要理解和宽容?其实,对于领导与下属来说,理解和宽容应当是相互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处于工作矛盾之焦点的领导,更期盼能得到下属的理解和宽容.一般领导者不暴露这种心理需求,那是因为他们顾忌自己的身份.作为下属,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和宽容领导,不仅可以获得领导更多的信赖,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称职者不一定都适合提拔 领导在提拔下属的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就是看该下属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是否称职.如果称职就有可能被提拔,如果不称职就不太可能被提拔.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所讨论的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将领导视为信任的客体,即信任的接受者,而把下属视为信任的主体,即信任的施予者。因此,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本质上是指下属相信领导者会采取对下属有利的特定行为,并保护下属的相关权益,而不是去利用下属的弱点使其受害。一、心理契约在领导赢得下属  相似文献   

4.
李晓跃 《领导科学》2002,(18):11-11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工作,人人都想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领导的认可.下属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其面子一方面要靠自己挣,另一方面还要靠领导者给.领导者善于给下属面子,不但能给下属带来莫大的激励,使下属更加发奋工作,而且还会增加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使下属更加敬重领导,从而投桃报李,还领导者以面子.那么,领导者应怎样恰到好处地给下属面子呢?  相似文献   

5.
领导者的风格是否为下属所乐于接受,是领导者实现成功领导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者往往忽视下属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工作中不注意锤炼下属乐于接受的领导风格,因而造成与下属之间不应有的矛盾和摩擦,带来工作上的种种被动。因此,锤炼下属乐于接  相似文献   

6.
下属都知道与领导搞好关系的重要性,希望能与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事情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上,每个下属多多少少都会在工作中与直接领导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领导对下属的看法和成见,除个别的有复杂的原因以外,大部分是下属在工作、品德、言行等方面曾出现过令领导不满意的地方而造成的,这些成见又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从而使领导对下属形成了固定的不良印象,导致相互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  相似文献   

7.
当前,领导批评下属人们已习以为常.“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目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鞭策下属,提升下属的水平,让下属接受自己的意见、建议.虽然批评“能将一个人从黑暗拉向光明”,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度的批评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下属的逆反情绪,有的下属甚至会因此怨恨领导.可以说,这种批评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领导者被下属"劫持",从重度上讲,指领导者实质上丧失了对领导工作的主导权,自己的领导意图和领导行为受制于某个下属,无法自主地运用法定的权力,自己的权力、权威、尊严和影响微乎其微甚或荡然无存,自己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是典型的自己当官、别人当政;从轻度上讲,指领导者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上过于依赖某位下属,下属则以这种依赖来反制甚至要抉领导,而领导却一时缺少有效的手段采制约下属,不得不与下属达成某种妥协,迁就和容忍下属一些明显过分的要求和行为.领导被下属"劫持"与领导对下属充分授权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领导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下属左右着领导;而后者,领导仍是权力的操控者,能自主地指挥下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下属,有向领导进言的权利,也有向领导进言的义务。那么向领导进言时怎样才能让领导愉快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态度要诚领导接受下属的建议,充分体现了领导对下属的信任,而下属要取得领导的信任就必须以诚相见。处好关系是前提。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人对于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所说的话都比较容易认可和接受,而对于与自己不甚亲近的人所说的话则不容易接受。从这个方面说,下属平时就应该与领导处好关系。不仅如此,通过与领导干部的接触,还可以摸清其脾气性格,熟悉其生活习性,为采取合适的进言方式打下基…  相似文献   

10.
领导赏识是一种精神动力,可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被领导赏识既是下属发挥个人潜能、施展抱负的迫切需要,也是下属事业有成、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潜能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才能充分释放出来。高明的领导不仅能够把下属的显能用足用好,而且还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开发下属身上存在的各种潜能。是否善于激发下属的潜能,成为衡量一个领导者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而要激发下属的潜能,就需要领导掌握激发下属潜能的几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建言行为是员工角色外行为的一种,对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序式领导作为中国特有的领导方式之一,是否有助于员工的建言行为也成为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以圈子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将下属按照亲疏远近划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分析差序式领导与两群体建言之间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差序式领导的偏爱会使"圈内人"下属产生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产生建言的动机和行为,但其对"圈外人"下属的不公平待遇抑制了他们的建言行为。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尊重权威""宽忍利他"等理念可以调节差序式领导与"圈内人"和"圈外人"下属建言的作用关系,促进"共建"行为,实现组织永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用人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之间存在着间接性的关系,即制定和规划目标的领导者本人并不是目标的实现者,相反,他是依靠用人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目标得以实现的.于是,领导活动的这一特征就集中体现为以如何用人为核心的艺术化过程.因此,如何鼓动和激励下属自觉地实现组织目标,便成为领导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那些事事都身体力行的领导者并不是优秀的领导者,领导目标依靠下属来实现是领导活动最为重要的一种特性.第二,一个不懂得用人艺术的基层领导者也注定成不了一个优秀的高层领导者,因为领导过程中的用人艺术,并不因行政层次的高低而不同,领导的用人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4.
龙文平 《领导科学》2002,(24):36-36
由于受学识、阅历、秉性或掌握信息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件事的处理,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不利于领导间的团结,而且会使下属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因此,面对领导间的不同意见,下属一定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妥善地予以解决,这是对下属能力素质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变革型领导影响下属的深层心理作用机制,即变革型领导是否会通过下属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下属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产生影响。以230位MBA学员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变革型领导行为、下属工作绩效、组织承诺以及下属心理资本各维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下属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和恢复力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工作绩效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下属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和恢复力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下属组织承诺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领导消极情绪往往会对下属的情绪、行为和工作产出等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适当的情况下,领导愤怒会对下属产生积极影响。领导愤怒会通过影响下属情绪产生作用,还可能通过下属的认知推理对下属产生影响。领导个体层面、下属个体差异及触发愤怒的原因、任务类型等变量,都会调节领导愤怒对下属产生的影响。未来可以对领导愤怒的前因进行专门研究,以及考虑情境因素对领导愤怒作用机制的影响,对比研究领导愤怒影响的长期结果和短期结果是否不同等。  相似文献   

17.
有个性的下属,常是指那些有棱有角、个性较强、不大好驾驭的人.这些人由于具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或优势,往往不太驯服,容易与领导"较劲",甚至偶尔给领导制造点"麻烦",令领导颇感棘手.如何驾驭有个性的下属,扬其长、避其短,使他们服从管理、听从召唤、为我所用,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权力的行使,从方式来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里有形与无形之分,主要是以下属能否感觉到上级行使权力的强制性来划分的.周恩来同志曾指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到我们是在领导,”即实施了领导,行使了权力,又没有使下属和群众感觉到其领导方  相似文献   

19.
基层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意见"简单一致"的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权责的集中让主政领导一言九鼎,下属对主政领导面近心远,政策的不连续性使下属用表态替代实干,不切实际的工作部署导致下属阳奉阴违,品德培养的缺失造成下属凝聚力不强。要对这一现象加大研究力度,使之尽快回到正常政治生活的轨道上来,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在某种意义上讲,领导与下属之间是一种由领导主导的博弈关系。既然是博弈的关系,下属就会对领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对领导的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扭转支配关系。这就是领导被下属误导和利用的情形。对下属有支配权的领导,之所以会被下属误导,主要责任还在领导身上,是因为领导的软肋被下属发现并利用。笔者认为,领导被下属误导,是以下七种软肋被下属利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