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城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高校教师教育正是为义务教育培育后备师资和职后培训的中坚力量。本文将针对河南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教育可从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协助开展"双培计划",联合成立"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工作组",促进河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均衡化是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就我国国情而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面对城乡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实,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建设标准化学校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路径。笔者就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标准化学校的标准体系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个大课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都要朝着均衡方向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辖区内有2所完小,4所初小,1个教学点。学校存在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普遍性的问题,与城区学校相比,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水平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即使是辖区内各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试论实现均衡教育的四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是农村义务教育得以均衡发展的文化资本。以"城市阶层为主导"的教育话语、"主流文化为主导"的课程资源及"学历至上为主导"的身份认同等义务教育文化资本,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对窄化的教育理念、匮乏的课程内容和片面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因此,在注重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之上,重塑农村义务教育的农村性,树立面向农村人"生活世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发掘农村潜藏的地方课程教育因素,构建符合农村义务教育需求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走一条符合农村自身的文化资本重建之路,是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保障个体人权与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落实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完善财政经费的教育投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数量上基本完成“普九”任务后,在质量上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实施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本文在介绍了还地桥镇探索实施乡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研究还地桥教育模式中“优质化均衡发展”特点,尝试分析了其教育思想精髓的内涵。最后,着重结合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论述了还地桥模式的特点及其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探讨了义务教育城乡失衡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破解路径。国家对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政策,导致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失衡。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实行重点向农村倾斜的积极差别化政策,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资金援助等方面优先考虑农村,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发展滞后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突出表现为教育质量差距的今天,应该通过完善农村教育设施、提高农村老师素质、加强农村学校管理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等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政策方面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定位,这种内涵发展促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调整从“改善条件”到“品质提升”。区域内城乡教育变革的推进离不开每所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让不同的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在教与学中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已经成为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育资金不足、学生现实问题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改变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必须帮助农村贫困地区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奖励制度;继续完善农民工子女上学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安全;加强立法,切实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至关重要。截至2016年全国仍有37.6%的县尚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有相当难度。以西部地区典型城市———重庆市为个案, 探析了“攻坚段”和“深水区”时期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困境, 提出有关对策建议:重点攻坚未达标县的薄弱环节; 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制,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 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投入,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 实施“差别化绩效考核”等措施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全面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 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 适应学生流动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制约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教育制度、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因素。为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合理性、现实性、迫切性日益凸显。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转向“基本均衡发展”,继而转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历程,从“区域”和“城乡”的宏大视域出发,在借鉴、整理与分析了《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区域、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基于新时代发展视角反思仍存在教育经费“中部塌陷”、师资“难招难留”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实施差别化的转移支付责任分担机制、精准补充教师队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效供给: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之后,扩大有效供给应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义务教育有效供给具备数量充足、质量均衡、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等四个主要特征。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理论的提出,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效供给的形成依赖于政府的科学规划策略、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以及增强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延边地区朝鲜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延边地区朝鲜族城乡义务教育呈现非均衡发展状态。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推进城乡联动发展和朝鲜族农村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朝鲜族城乡义务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性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外语初学时间、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以及师资结构等都是影响外语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外语教学研究者应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关策略,努力实现河北外语教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城乡教育差别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逐年加大对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与财政补贴,农村教育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的现实严重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完善政府教育投资责任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严重。实现教育质量均等是教育均衡的核心目标。建立省地县三级义务教育分担体制 ,按需拨款 ,实行儿童义务教育专用账户制 ,强化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管 ,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村级学校数量的持续减少。 文章试图对这种“因改善而消亡冶的现象做出解释,通过对中央政策和县域实践的考察,揭示教育均衡政策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困境之间的关联。 在县域的政策实践中,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强化了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目标替代冶,产生了政策扭曲,其结果是村级学校的局部改善与整体边缘化,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存危机。 文章对教育发展政策中的“硬件偏好冶与“投入导向冶作出反思,引入教育生态的概念,强调树立整体性的政策观,以重建教育生态为核心政策目标,推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发展环境的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