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列宁领导建立了共产国际,并为共产国际农民问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列宁是共产国际二大上发表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及土地问题提纲》,成为共产国际农民理论形成的关键文件,为共产国际农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共产国际随即运用其初步形成的农民理论,综合从多种渠道得来的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信息,逐渐形成了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早期认识。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工农联盟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列宁、斯大林深入研究了工农联盟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和农业合作化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阐述了农民革命动力思想、土地革命思想、农民战争思想、农业合作化思想、工农联盟思想和农民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七十年历史过程中,如何正确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始终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每一次前进、每一次挫折,都和当时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以巩固工农联盟密切相关。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当前以至今后,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的认识及如何把马列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上,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经过七十年的探索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学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和性质的思想、关于苏维埃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的思想以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党和工会关系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加强法制的思想和改革国家机关的思想.在列宁工农联盟的理论上,他忽视了列宁关于必须实行小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和不能违背大多数人意志的思想,忽视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重要思想.在列宁民族理论上,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民族问题上"两个历史趋向"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在无产阶级国家大民族对小民族进行让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日益成为影响共产国际决策的领导人。列宁逝世后的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继承了列宁在世时共产国际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继续给中国第一次大革命以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但是,这时的共产国际在具体问题上直接干与过多,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从自己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活动,以致在第一次大革命的瞬息巨变的阶级斗争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行共产国际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决定,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需要农民阶级支持,农民阶级的解放需要无产阶级领导,他们二者的共同诉求是工农联盟建立的基础,无产阶级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是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条件等。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工农联盟思想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对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并深化了对农民阶级内部不同阶层革命性的分析,强调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要代表和实现农民阶级的利益,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共产国际的活动,毛泽东曾经作过“两头好、中间差”的评价。两头是指列宁在世领导的一段和季米特洛夫领导的一段;中间一段是指一九二四年列宁逝世后到一九三五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本文拟就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浅论毛泽东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刘华明中国现代史和列宁倡导下成立的共产国际的历史联系密切。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中(1919-1943)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可以说,后来成为中共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马林,原名斯尼弗莱特,荷兰籍人,在印尼长大,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0年8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1921年6月抵达上海。他来华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建党和寻找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途径。在中国,他运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结合其在爪哇工作的经验和对中国国情、国共两党状况及工人运动状况的考  相似文献   

11.
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是马列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成功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工农联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仍然是国际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各派军阀统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共产国际十分关心和重视东方民族的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 国共合作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一大”开始,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激烈讨论,直到总结了“二七”惨案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根据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严整体系。早在二十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已经提出了关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革命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在一九二○年七、八月间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更进一步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作了  相似文献   

14.
一、孙中山和列宁在共产国际成立前就有了联系,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同俄国十月革命联系起来。共产国际成立后,不断派出自己的代表同中国国民党联络。这些代表经过考察,正确估计了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帮助孙中山同苏俄结盟,推行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战略。 1920年7月,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发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正式提出了共产国际应当与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的策略思想。会后,列宁派魏金斯基为驻中国代表,以同孙中山联系。同年11月,经陈独秀介绍,魏金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衆言 工农联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就一定意义来讲,也就是与资产阶级争夺农民的斗争。无产阶级只有将劳动农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与其结成巩固的战斗联盟,才能彻底战胜资产阶级和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建成巩固的无产阶级专政。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遵循并且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学说和工农联盟的思想。由于我国过去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  相似文献   

17.
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意识到之前高估了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对农民的支持由要求地主“归还割地”转向要求没收地主全部土地;随之而来的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关注的重心由论证其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转向探讨其发展的具体方式.基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列宁反对斯托雷平式的改革,支持农民(代表)的“土地国有化”要求,力求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工农联盟.  相似文献   

18.
192 0年 6月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实现《提纲初稿》中规定的政策 ,共产国际加强对中国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马林起了积极的作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是马林以爪哇伊斯兰教联盟运动的经验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6日,解散在1943年6月10日。在24年的历史中,共产国际对各国党的指导工作,犯过右的和“左”的错误,并给各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列宁在世时,它对于帮助各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对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之下,按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这一科学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规律,廓清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一切非科学的、错误的和荒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