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了"开发西北"的热潮,其中,经济开发是所有开发设想中提到次数最频繁,数量也是最多的。如果再细分的话,则可以看出,在这众多的经济开发设想中,又以主张优先发展交通、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移民垦殖和开办工厂的观点最为普遍。可以说,交通—农田水利—移民—发展工业的开发顺序最为人们所认同,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枫之国加拿大是一个民族杂陈、文化多元的“马赛克”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仅用百年时间就从满目荒野的殖民地跻身于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加拿大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妙用实用主义原则,创造性地制订出一套灵活多变、务实求真、避劣择优的移民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外来移民的智能、技能和体能为开发、建设加拿大服务。整部加拿大移民史表明:实用主义原则是其政府制订及不断调整移民政策的最高准则和永恒不变的指导思想。实用主义原则左右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基本特征是:重实弃虚,打破陈规,有利即图,不走极端。它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以平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为准绳;以适应本国经济建设重心转移而引进特需的专门人才为目的。实用主义原则的推行,使加拿大受惠无穷。因此,深入阐述加拿大移民政策中实用主义原则的实质与功用,不仅有助于揭示加拿大在短期内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奥秘,也可为该国移民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广西百色市永乐乡澄碧河水库,修建于1958年,是国家"二五"计划重点工程.但是,其移民安置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各民族生产生活困难重重.近些年,库区移民改变单纯依赖扶持的观点,走经济开发的路子,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贫穷落后面貌有很大改变.(一)澄碧河水库是百色地区最大水利工程,也是百色地区主要鱼场和旅游景点.修建水库,库区人民作出了贡献和牺牲.建库前,永乐乡生产条  相似文献   

4.
韦仁忠 《中国藏学》2013,(1):120-125
社会融合是西方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生态移民社会融合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可知,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总体融入水平偏低,并针对其情况,提出了促进移民社会融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政策是其基本国策之一,而技术型移民政策在其移民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不断调整技术型移民政策并对华人新移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澳大利亚技术型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就澳大利亚现代历史来看,移民政策同政府的经济目标息息相关。二战后初期,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移民是政府为了弥补劳动力短缺、基于其劳动能力而被选择入境的。但是,近30年多来,澳大利亚政府大幅度修改了移民政策,移民的技术因素从被忽视到逐渐被强调,技术型移民日益占有重要地位,移民的选择标准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水电资源的开发使少数民族移民问题日益突出,政策与实践的不匹配集中体现了现行政策框架未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性。目前水电移民研究多集中于移民安置补偿、扶持政策、利益分配等一般理论与实践层次,尚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特殊性的深入研究。本文欲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安置特殊性问题的分析及探讨,旨在探求适应其发展的相应政策和途径,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西部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工会运动的历史上,美国工会一直对移民工人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其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冷战后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变化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由排斥移民到接纳移民,并为之争取权益。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工会对外来移民的态度倾向于排挤。其最突出的表现是,1986年,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①表示支持排挤、阻止移民的《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移民改革和控制法案》又称为《辛普森—罗迪诺法案》,其目的是限制非法移民入境。该法案禁止雇主雇用非法移民,对首次…  相似文献   

8.
基于丹江口的实证研究,识别出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中的移民驱动力,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在内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移民驱动力框架。认为经济因素对移民意愿的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小。气候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体现在经济、政策、人口和社会等四个驱动力之中。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 ,移民的状况决定了该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自 1 9世纪以来 ,移民至澳大利亚的人绝大多数来自英国 ,从而使该国总体上保持着人口的种族单一性和文化同质性 ,“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白种人的社会”自然成为推动国家建立、发展的精神力量 ,因而到二战时澳大利亚总体上已成为一个基于不列颠价值和制度的种族、文化同质社会。但是 ,二战却成为了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转折点 ,它迫使澳大利亚实行大规模移民计划 ,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这样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大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 ,使其人口的民族结构日益…  相似文献   

10.
黄俊棚  刘杨 《民族学刊》2020,11(6):90-97, 170-171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代以来,西康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一次是清末民初在官府统筹下所进行的军事镇戍、垦殖、商贸等活动带动的移民潮,第二次是抗战时期的人口西进运动和西康建省所带来的移民潮。这两次移民潮规模巨大,其直接效果是西康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促进了西康地区城市从经济到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迁。移民潮使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提高。同时人口增长为西康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人口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成分趋于多样化,商人群体的壮大拓展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知识分子阶层随之兴起,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建设也发生重要改变,这为此后半个多世纪西康地区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贸易关系。对明清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的研究,既可探寻明清之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又可为今天西部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经济联系建构了世界华商网络 ,并以此融入世界体系 ,形成了整个“中华经济圈” ;而包括粤港澳台闽桂琼在内的“华南经济圈”则构筑了“中华经济圈”的圆心 ,并维系其经济增长 (“圆周半径”)的动态平衡。“华南经济圈”由闽台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北部湾沿岸经济区和环南中国海经济区所构成 ,它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势主要在于地缘经济优势、特区经济优势和会展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南方尤其是华南珠江流域古人类起源早,而且没有因战争或自然灾等发生烟灭或整体性的迁移,其考古学文化呈现出整体性和前后承传的序列状态,相应地,这一地区的原住民族的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丰富并呈现出整体性、系列性的特征。由于汉族是由多民族以"滚雪球"的方式融合形成的,其族群记忆呈现多元化,难以找到记忆的原点,这是汉民族没有产生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壮族敬奉布洛陀为创世神、文化英雄,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吴有历史的悠久性、强烈的信仰性、鲜明的活态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广东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广州-佛山-澳门"核心城市组合,到晚清民国时期,转向以"香港-广州"为核心,但"无市不趋珠"的总格局未变.在广东商品经济的强劲辐射下,广西原来以桂林为总中心的城镇中心发生了东移,逐渐演变为以桂东端城镇梧州、戎圩为中心,并且呈现出越往东趋城镇级别越高的等级分布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怒俅殖边:近代云南一次意义深远的边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黎 《民族研究》2002,(5):91-95
民国初期 ,云南地方政府在滇西北怒江少数民族地区的设治经营 ,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它对怒江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进步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怒俅殖边”这一历史进程 ,认为它使怒江地区的民族关系得到明显的调整与改善 ;使怒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遏制了英国侵略势头 ,对巩固滇西北边防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覃影 《民族学刊》2010,1(2):74-85,163
在现存明清一类以罗洪先《广舆图》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舆图中,四川政区往往画出一个巨大的湖泊—马湖,大致与湖广境内的洞庭湖、江西境内的鄱阳湖的水域面积相当,在长江水系的几个主要湖泊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且与代表黄河源的"星宿海"有一一对应出现的关系,这一现象在地图史上颇具典型性,笔者称之为"马湖现象"。经研究发现,马湖作为一个大湖出现在地图上,主要集中在明代,尤其以受到罗洪先《广舆图》影响的中外系列地图最为显著,承继了元代朱思本《舆地图》对黄河源参照物的特殊表现形式,即出现马湖与星宿海(黄河源)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马湖被夸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元明以来马湖所属政区、聚居民族与水陆交通道路的重要性;地图史上的"马湖现象",实际反映了元明以来地理学家们对黄河源与长江源孜孜不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百夷是元、明时期汉文文献对今日之傣族的称谓,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在西南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地理与气候决定了稻作农业生产是百夷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其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稻米获得的主要途径。作为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畜牧业和家庭副业生产在百夷的经济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百夷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以及经济交往等三个方面对其经济生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居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多元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在新青海建设中青海人着眼于对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信宣扬、自信扩展,紧紧围绕青海文化的独特价值,运用根基深厚、内容多彩的青海文化助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青海文化以豪迈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赢得喝彩。其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表现出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心胸及重在建设与开拓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