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促进河南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强化东西联动、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方略,也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绝佳契机,能有效破解高校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等问题。高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探究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对于提升河南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汴一体化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起着"领头羊"、"桥头堡"、"急先锋"的重要作用,郑汴一体化不仅要求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更要求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一体化。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加强合作、取长补短、深化改革、准确定位、特色发展,促进河南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资源.实现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把这种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强大的经济优势,是推动中原崛起的动力.运用SWOT理论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地分析中原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身优势与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原崛起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推动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及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伴随区域规划国家化、区域管理精细化、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在谋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系统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提升特色工业基地为支撑,以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利于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探索内陆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崛起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原城市群信息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正在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中原城市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使中原城市群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发挥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信息基础设施、人才教育和培养等方面加以扶持,将信息化作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人口众多,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农业地位突出,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综合竞争力下降.构建中原经济区切合区域经济学理论,并已具备了相应的客观条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中原崛起、支撑中部崛起、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河南经过长期的发展,具备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的相对优势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悄然崛起。中原城市群的相对优势使其在中原地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以及作为铁路枢纽在中原崛起中的地位,发展铁路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以及铁路由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沈转化的契机,结合铁路的自身优势,提出了中原崛起与河南铁路物流企业联盟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剖析,发掘其中孕育的中原品质、中原精神并加以传承和弘扬,是凝聚中原经济区建设精神力量,实现中部崛起这场伟大变革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状况与实现中原崛起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必须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业是中职学生的一块自留地,要重视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中职语文作业的创新开发。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作业,必须要抓住“中职”的特殊语境,文章从六方面展开论述中学语文作业的创新开发:服务职业、尊重专业、作业主权、指向生活、搭建舞台、留住语文味。  相似文献   

12.
试论WTO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法律与教育直接有关的内容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加入WTO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有熟知WTO有关教育服务的规定 ,加快改革步伐 ,才能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更大发展。为此 ,要顺应世界高教改革的潮流 ,坚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 ,明确本科教育的类型结构改革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要树立国际意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学上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也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专业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核心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是其教育实效性的弱化.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思想教育的切入点缺乏科学性和规律性;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思想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某些偏差;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在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重树立教育新观念,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和内容,提高政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拓宽教育领域,改进教育方法,以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绩效审计是当前国际审计的主流,开展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学习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开展绩效审计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这四个国家在政府绩效审计领域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比较和分析四国关于绩效审计的含义、方法、标准等重要问题,以期对发展我国绩效审计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直道思想强调公私域的分别。在事亲和事君两个不同领域,出现了隐和犯的不同标准,不可简单地把只适用于私域的道德准则直接推广到公域中去。当情与理、情与法出现冲突时,孔子在私域要求遵循心安的标准,提倡无违之孝,最终表现为隐而不犯的直道思想;在公域要求遵循理得的标准,提倡敬位之忠,最终表现为犯而不隐的直道思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护私域的血缘亲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公域的潜规则流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缠绕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不只是紊乱,而且被严重扭曲和涂改。如果说在后现代话语初起阶段,人们还并不能梳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为了给新的理论话语创建一个崭新的形象,而夸大了二者之间的对立和裂痕,那么,全部理论发展至今,就没有理由还在二者之间制造人为的冲突。在我看来,后现代并不是对现代性简单的抛弃和颠覆,而是在更加合理和从容的境况中,对现代性的修正、拓展和精细化。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困扰,也显示了重新建构后现代的思想视野和审美表现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弊端,从乘数、消费、投资三个角度研究了改革与完善税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探索了一些具体建议措施,其总体方向是降低大口径宏观税负比重,降低企业实际负担;提高税收占GDP的比重,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调整税制结构,发挥税收-收入再分配作用,促使居民更新消费观念,刺激个人消费;鼓励科研开发投入,鼓励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投资于西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救济组织,以安置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失学失业青年。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共招训38,2271名青年。从而对保存中华教育的火种,维持中国战时教育的继续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新的竞争,并从四个方面对高教实现现代化做了详尽的阐述,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快高教产业化步伐以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强高校法制建设,以便于别国高教接轨,加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建设以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高教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阎盛国 《南都学坛》2009,29(5):7-10
在汉代历史上,一些女性作为独特角色跻身于招降活动的不同场合。引人注目的是,她们从不同层面影响着汉代历史上的招降活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亲自主持招降活动;二是直接参与招降活动;三是被动成为维系招降活动成果的重要纽带;四是被动作为招降活动的诱饵出现。正是由于汉代历史上的一些女性从不同层面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招降活动,从而使得汉代历史上的女性角色与招降活动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比较开放的汉代妇女独立参与政治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