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怀着善良的愿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以惊险的手段,捉蒋放蒋,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在全人民抗日怒潮压力下,被迫  相似文献   

2.
以辛亥革命为契机,古老的杭州城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始踏上近代化的历程,尤其1927年杭州建市之后,市政建设和经济文化都有较快的发展.可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杭州市受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置广大人民强烈的和平愿望于不顾,悍然发动内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杭州同国统区的其他城市一样,处于奄奄一息之中.  相似文献   

3.
“9·18”事变后,中共提出组织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逆来顺受”政策,所以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是抗日反蒋。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后,分析了蒋介石的抗日的可能,中共对国民党蒋介石又执行了逼蒋抗日的政策。卢沟桥事变爆发后,9月24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时中共才完成了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转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这篇光辉著作,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当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在人民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下,国民党反动派完全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但是,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一方面组织残余军事力量和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边远省份继续顽抗;一方面则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想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  相似文献   

5.
中原大战是在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本文试就中原大战前蒋冯矛盾与争端作一探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通过徐州会议,实现了国民党这两派新军阀的合作。1928年2月,蒋冯结拜“换谱兄弟”。4月,在北伐奉系张作霖的战争中,蒋冯携手并肩,阎锡崇山、李宗仁积极加盟,四派新军阀组成的“二期北伐”军很快就打败了奉张军,迫使奉张军退回东北。但是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蒋、桂,冯、阎四派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①仅就蒋冯关系而言,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解放战争期间 ,白崇禧重掌兵权 ,霸据华中。由于蒋白双方积怨过深 ,在淮海战役决战的关键时刻 ,白坐视国民党部队的失败 ,且逼蒋“下野” ,继而又追随蒋与人民解放军顽抗到底。白的行为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 ,他本人也选择了一条自取灭亡之路。“黑色幽默”刍议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过程中,尤其是1946年初的旧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挫败了蒋介石企图通过政治谈判软化中国共产党的阴谋,取得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其功绩尤见巨大。抗战的胜利,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但在战后,美帝国主义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因而推行“扶蒋反共”政策;蒋介石统治集团则垄断了对日本侵略者受降的权利,疯狂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这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中国人民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战后的中国人民是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然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早已打定主意消灭中国共产党,并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局部进攻,只是慑于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国际舆论的反对,一时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总裁制确立的必然性,一是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与国民党封建独裁统治需要的"天然"结合;二是国民党当时强化其组织,消除内部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等弊端的现实要求;三是国民党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其总裁制确立的现实可能性,一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给它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蒋介石已具备了充任国民党总裁的主观条件;三是全国人民及各种政治力量"拥蒋抗日"为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国内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北伐大革命狂飙的扫荡之下,北洋军阀的旧体系土崩瓦解,其残存势力揆情度势,不得不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投到国民党的青天白日的旗帜下,以图苟延残喘。于是,以蒋、冯、阎、桂四大派系为主的国民党新军阀替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握有中央大权的蒋介石集团以“正统”自居,以“统一”为幌子,以武力做后盾,力主“削藩”,在军阀混战中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于一九四六年六月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他们决定要使中国回复到过去的旧秩序。”仍然在中国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法西斯专制统治。在战争初期,“蒋介石、陈诚曾经错误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方法,以为退却就是胆怯,放弃若干城市就是失败,妄想在三个月或六个月内解决关内问题,然后再解决东北问题。”所以,在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国民党侵占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之后,于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五日,国民党一手包办的蒋记国民大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中国共产党在伪国民大会召开前夕,就严正声明,指出召开伪“国大”是非法的“分裂步骤”,并号召“全国人民切不要上当”。民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发出关于参加“国大”问题的声明,指出:坚决不参加国民党召开的  相似文献   

11.
1947年5月,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性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爱国运动,史称“五二○运动”。这次运动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对这一运动曾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他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①本文仅就五二○运动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正当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酣战之时,国民党驻福建的第十九路军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这是国民党营垒内的一次重大分裂。蒋介石因此被迫从江西“剿共”前线抽调五至七个主力师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长期抗战,渴望战后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国民党当局应尊重民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但是,他们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由此,带来国民党统治的全面危机。于是,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并掀起一场深刻的爱国民主运动,从而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八年的下半年至一九二九年的八月,国民党新军阀蒋桂阎冯四派为编遣裁兵发生了多次严重斗争。这场风波由蒋介石策划掀起,目的是想削夺各实力派的兵权,进而建立蒋记军事独裁统治。但是,蒋介石的“削藩策”遭到各派军阀的反对,激化了国民党各派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连续三年之久的军阀大战。要了解新军阀的混战史,有必要研讨一下新军阀的裁兵之争。  相似文献   

15.
再论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迹的愿望、“放蒋”后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蒋介石处理西北诸问题的政策三方面的史实证明;西安事变的历史下限应划在1937年2月9日,而非1936年12月25日的“送蒋返宁”。  相似文献   

16.
算命先生赛神仙 早已点化退台湾 四川与台湾,都与蒋介石的命运变化有过重大关系。 传说抗战时期,蒋介石登峨嵋山抽签算命。一老者算他是水命,送其8个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蒋一笑将其置诸脑后,抗战一胜利,就出川,与共产党打内战。在连战皆北之际,蒋猛然想起算命老者的话…… 1949年的元旦快要到了,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已成定局,美国已对蒋介石失去信任,开始怂恿国民党内部推出“富有感召力的新领袖”。  相似文献   

17.
<正> 张学良在中国现代史上,以主张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而名震中外。但是,张学良原是奉系军阀领导集团的重要骨干,后又依附于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成员,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一直是拥蒋“剿共”的。1935年底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变化,由拥蒋“剿共”转变为联共抗日。本文就他的这一转变原因,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928年6月,张学良开始主政东北,12月,东北“易帜”,这是他走上拥蒋道路的第一步。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发动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和反蒋各派都极力拉拢张学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中央发出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它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八年东北辽沈战役打了个大胜仗,是谁指挥取得的?不是别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取得的,是东北广大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协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结果。没有毛主席的指挥,没有东北人民的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一九四五年,毛主席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科学地分析了全国形势,及时地提出了把东北的工作重心放到距战区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  相似文献   

20.
经中原大战,蒋介石实现了武力统一。军事的胜利,使他踌躇满志,想尽快登上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实现其政治目标。但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矛盾重重,他的如意算盘当即受到抵制,最终酿成了一场逾时五年的西南联合反蒋斗争(1931.5~1936.7)。这场斗争是在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独裁领袖蒋介石和西南反蒋联盟的实力派军阀陈济棠之间展开的,实际上是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内部整个斗争,即围绕独裁与均权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