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知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凸现,既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明显地突破了单纯的物质生产力,又标志着精神生产力获得了新发展。随着以知识生产力为代表的当代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自身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人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新的影响。以知识生产力为代表的精神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时代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当代精神生产力特别是知识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有生产力就会有反生产力,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就在积聚着反生产力。在当代,伴随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反生产力正在被加速积聚。衡量发展成果的大小,不能仅看发展了多少生产力,还要看减少了多少反生产力。从控制反生产力的角度促进发展,本身也是重要的发展。控制反生产力的积聚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要重视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控制反生产力积聚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上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是双重的 :先进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落后生产力阻碍社会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一方面具有引导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整个生产力前进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克服、改造和超越落后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先进生产力是以现代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造就现代化的人是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关键。人才问题 ,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内部诸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市场经济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改革创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较为全面较为集中地对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及其"代表"问题进行了阐述,简要阐述了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联系与区别,指出不能把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表明,只有按照经济规律特别是按照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办事,才能使生产力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那么,生产力有哪些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生产力规律是什么?怎样按照生产力规律发展生产力?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说不少人知之不深,甚至知之不多。在迎接第十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之际,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作抛砖引玉,就教于师。一、生产力发展规律马列主义充分论证过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但没有系统地阐述过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因此,在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时,有的人…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跃迁。回顾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每一次跃迁都是从“旧质”到“新质”,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进入新时代,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催生出新质生产力,生产力再次实现跃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中国生产力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因此,有必要基于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济发展,回顾生产力发展进程,总结生产力跃迁经验。通过对新中国生产力发展进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分析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特点,评估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识别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为现阶段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28,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根本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与生产力一体化发展的规律,以新的文化视野,审视以往对生产力概念理解的狭隘性,并尝试对生产力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作出新的阐释。依据人相对于自然界的自由发展程度的标准,把生产力划分为自然和谐的生产力、市场冲突的生产力、自由和谐的生产力三个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它们采取了下述有力措施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生产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等.在实践中,它们关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认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1.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看我国电信改革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90年至2003年我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测算,探索我国电信行业的生产效率状况,发现目前TFP对整个产出增长率的贡献还不到三成,当前的发展方式主要还是基于投入增长的粗放式经营。文章还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来电信业四次重大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机制转换、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主题.以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变化和要素配置来分析入世后我国产业的发展演化.结果显示:加入WTO后,中国工业行业整体生产效率和分行业生产效率的增长都是有效的,增长变化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对TFP的改变影响比较小.工业行业主要通过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而非技术效率改进来提高行业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先进生产力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发展要求也就不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充分把握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定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不是一类型的生产力,而是多层次多类型生产力体系,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既不是人们常说的是生产力落后,也不是单一的机器大工业,而是包括发达的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在内的多层次生产力。因而,在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滑有发生更大突破而入更高类型的生产力以前,私营经济是不可能灭亡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更是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不只是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学说,更重要的是把一些理论贯彻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现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要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的国家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解:1985~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文献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质量的影响是片面的。与类似研究相比,本文在生产率测量框架体系中引入了资源环境因素,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文章分别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1985~2010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研究发现,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做出较为乐观的判断;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升后降再平稳”的时间趋势特征,且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省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省份经济效率提高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上说,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如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过分强调数量而忽视使用效率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以来自中国1 867个县(市)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率增长提出了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