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骨出土和收藏的碎片现状,决定了甲骨缀合研究始终是甲骨学研究中的最急切最基础的工作。甲骨缀合自学者王国维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起步阶段(1917-1938年)限于甲骨碎片收集之匮乏,研究手段简单,缀合成果较少,缺乏专题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发展阶段(1939-1977年)以专题性研究为主,成果丰硕,并开始了缀合中的勘误研究,对甲骨学、古文字学及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繁荣阶段(1978至今)则以综合性研究为主要特点,其中《甲骨文合集》的出版在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该阶段研究手段日新,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为甲骨缀合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竹简卜辞与商周甲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甲骨的发现与鉴定,是考古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正好是九十周年了。甲骨研究已经是一门羽毛丰满的学科,对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海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甲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必须承认还有一些带基本性能的问题仍未解决。前些年由几位海外学者率先提出的卜辞命辞是否问句的问题,即其一例①。甲骨本来是占卜的遗物,卜辞是占卜的记录,而我们对古代占卜所知有限,无怪乎在卜辞的读法和理解上有种种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考古的发展,一系列巴人文化遗址被发掘,文化遗物得以面世。湖北长阳香炉石等遗址出土了诸多的巴人甲骨,这不仅对于了解巴人的占卜习俗,深化巴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就是在中国甲骨学上的地位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拙着《商周研究之批判》的提要。原著副标题为,甲骨学旧体系翻案暨中国文化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全书共13章,40多万字。拙著对1898年甲骨发现以来的甲骨学旧体系提出导议,认为现在出土的甲骨,其内容只卜问了祭祀,而没有用于其它方面的卜问。旧体系是建立在约定主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5.
董作宾先生在开封孙心一董作宾①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甲骨学大师,他在建立甲骨学的科学研究上有划时代的不朽贡献。石璋如在《甲骨学者董作宾先生》一文中说:“董先生毕生精力几乎全用在甲骨文字学研究上,他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唯一有成就的甲骨学家”②严一萍在《甲骨学·...  相似文献   

6.
论罗振玉对甲骨学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称之为甲骨“四堂”之一的“雪堂”罗振玉是甲骨学研究的开创者与奠基人,有功于世。他年轻时,苦读经书,有了扎实的国学基础,自在1902年见到甲骨之后,便把大部分精力投入研究甲骨,并探明了甲骨的出土地点,考定了安阳小屯村为殷商旧都,一生收集甲骨三万余片,又著录出版了六部书契,并精心考释卜辞,开创了甲骨之学,揭开了殷商信史。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栏目主题是“神话历史”,共刊发4篇文章。Lisa Raphals著,胡建升、周黎译的《古代占卜比较研究的中国视野》谈了占卜的分类,对20世纪希腊的占卜、古典文学和社会科学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占卜理论的中国视野,由对中国和希腊材料的比较进而对人文进行了讨论。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初探》认为,神话与历史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不断互补转化。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学科--甲骨学.尤其是殷墟甲骨文(不排除西周甲骨),经过百年来中外学者的辛勤努力,坚韧求索,已经应用在我国文史学科领域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我国的文史研究推向前进.但是,在当今的文史研究中,又存在对甲骨文应用不够的地方,甚至有的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二卷收郭沫若一九三三年在日本东京印行的《卜辞通纂》一书。该书选取诸家甲骨八百余片,分类排比,建立起整理、研究甲骨卜辞的新体系。一九五八年作者加了一些校语和注释,作为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专刊》稿印发。一九七九年,系就读先秦史研究生时,曾以此书为甲骨学启蒙读本,边读边查阅诸家甲骨学著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思考》黄奇逸于1990年第4期的《四川大学学报》发表了《商周研究之批判》以后,认定自己“既已发现了现行甲骨学研究体系是一个主观约定的虚象,就应以建瓴走坂之势,通过重新对甲骨的研究,打开那扇翳障真实的大门,把中国古代文化更深...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2.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成就的宏观概述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字的本体研究”、“甲骨文字的应用研究”、“甲骨文字的相关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21世纪甲骨文的研究作了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的甲骨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 2 0年来 ,甲骨文研究有长足进步 ,且呈空前繁荣景象。本文从“研究的盛况”、“主要的成就”和“重要的论争”三个方面作了回顾与小结 ,以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角度看,甲骨文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而且,甲骨文作为现存最早的书面文学,是后来中国灿烂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罗振玉的《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是甲骨文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该书立有560个字头,利用金文的字头有187个,一共引述金文293条次,其中仅言古金文或器物未摹字形者就有69条次,涉及到760个甲骨文形体的考释。罗振玉利用金文考释甲骨文的方法主要有:以金文偏旁或单字证甲骨文、利用金文通律证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较以证甲骨文等。罗振玉在考释的同时,还通过甲金文的相互比照,探讨了文字发展演变中的分化、简化、繁化、讹变等现象,追溯了文字的初形初义,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8.
借助于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理论的指导,可对所选取的商代甲骨文和古埃及圣书字中的象形字作比较研究。通过对所选取的104个圣书字象形字与290个甲骨文象形字的多方面比较,可发现:圣书字象形字根据用字需求呈现出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兼类用法,最终变成了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字和用它刻写的甲骨卜辞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痕迹。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业生产在甲骨文和卜辞上都有其原始古朴而又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文字与文化在甲骨上的结合,为我们探寻殷商时期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甲骨文及卜辞,参考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主要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农业生产规模、商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工艺,重现商代农业生产的场景,为我们理解、感受商代农业文明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甲骨槽穴往往形状整齐,排列规则,显示出时人对槽穴形态形式美的追求。甲骨刻辞的排列大多具有整齐、对称、错综之美,有重句复沓、类似序曲、正歌、副歌、尾声、联曲的多种组合形式。甲骨刻辞有时采用省略、虚词等多种手段来调节以形成整齐句式。甲骨刻辞形式与八卦思维方式之间有密切联系的痕迹,甲骨刻辞准备了向《诗经》章法结构转化的形式条件,准备了向《诗经》整齐句式转化的调节手段。总之,甲骨刻辞为《诗经》的产生准备了多种形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