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的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多彩。文艺转型,即中国文艺如何从古典型转为现代型,是研究现代文艺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这一方式看,中国文化的三种转型模式最具有理论意义。这就是建筑的意义转换,文学的形式转换和绘画的功能转换。关于建筑转义,我已经在《中国建筑文化三题议》一文①中有详论,这里就专门讨论文学和绘画的转型问题。中国文学的转型模式:“形式”转换中国文学的转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文学结构的等级变动,从古代以诗文为最高的诗、文、戏剧、小说等级制转为现代的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文学转型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型,它所依靠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政治既是改变现实的一种力量,也是引发作家诗意的一种想象.这表明在文学史上存在着文学与政治相关联的一体时期,它出现在政治转型与文学转型的同步期,建构了雏形状态的中国现代的文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转型中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以温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关系是当前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资关系演变深受两种力量的影响:一种是中国传统(包括农业社会的传统和社会主义传统),另一种是全球化、市场化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左右下,当前中国劳资关系正在经历两大转型:从传统的关系向工业化、市场化的关系转型,从早期工业化阶段的关系向着现代型关系转型.温州劳资关系的变迁是考察这两大转型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每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伴生着道德精神的深刻变化,这是历史的定律。目前的中国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型时期,在道德领域由此所引发的震荡,似乎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都要剧烈、深刻得多。传统的道德精神受到了各种价值观念的撞击,其现实的影响力是如此愿弱,以致难于在精神上支撑人们应对时代的挑战。重塑体现当前时代特征的健全而高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迫切任务。一、社会转型期道德精神的擅变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全方位、多层次展开的,政治、经济,乃至日常生活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身处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同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新文学。在长达五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当代文学一方面承传了五四新文学的基本特质、特别是文学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特质。另一方面,由于当代政治对于文学的深切介入,而导致了新文学品质在这一阶段文学中的改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的同时,另一股把文学的发展紧密联系于阶级性观念的激进文学思潮,也被引进并快速形成着。后者对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处境的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大的吸引力。本文追溯了中国当代文学急剧政治化的历史渊源。本文重视延安文艺讲话对于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重大影响,认为这一讲话促成了这个文学的时代转变,其重要的标志则是文学加速了它的意识形态进程,并最后形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学的当代转型的条件业已具备。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论报纸文学副刊高雅的艺术品位崔庚,张云凤一、报纸文学副刊高雅的艺术品位的理论观照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中国社会,也冲击着中国的文化领域。有人断言,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敲响了“高雅文学”的丧钟。如果说市场经济条件下,高雅文学一定没有出路这一判断成立的话,...  相似文献   

8.
肖鹰 《浙江学刊》2001,2(1):17-2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是它追求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在这个时期,由于文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交织,更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各种思潮、观念,相竞而出,错综冲突.但是,在文学的基本观念,即美学理论的层面上,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集中表现在三个新的要素的产生和相互作用美学观念、强力战斗精神和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错综曲折的变化,构成了近百年中国文学在其美学层面的演变历程.本文是对这个演变历程的一个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9.
高扬理性之光——文艺批评与精神文明建设●许文郁一、九十年代文学创作现状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转轨文化转型,商品经济的大潮激发着人们的各种欲望,传统的社会中心价值趋于坍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文学作为社会精神的记录,其价值选择也必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正涌动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电脑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当代大众文化正以强大的声势渗入到文学中,因而,对于当前文学中显示出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思考,就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理论上的必要性.这种前瞻在大的类别上包括作者写作方式与状态、文学传播途径与类型、文学的接受与影响、文学史关系、文论研究的整合五个方面;也可以将这五个方面论及的问题分为十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也许能够成为未来几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中国建立之后,运行了几十年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实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确认式选举,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确认式选举制度正在向竞争性选举制度过渡。推动这一制度变迁的深层动力,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而兴起的公民社会及其维权行动,这种维权行动发展到今天开始体现为公民自觉、自主地在制度框架内进行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2003年中国深圳经济特区的区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多发性地出现了这种政治参与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当前中国基层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符号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正在转型,也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正向新的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话语对重述中国文学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法 《求是学刊》2006,33(3):97-100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研究正在走向一种新的宏伟叙事,这就是以现代性为核心概念来重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文学地图。从更广的角度看,用现代性来重述1840年以来中国文学只是用现代性来重述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的现代性话语,从大于文学的文化开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日本文学的百年历史,是在明治维新后初步完成文学的近代转型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回顾日本文学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有许多课题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本文重点探讨日本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上自我的确立、审美理念的传承等三个问题。概括地说,这三个问题都与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一主要课题密切相关。文学观念的更新明治维新这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日本政治文化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性,一方面带来政治上的某些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摇了旧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广告市场,突飞猛进,取得了十分惊人的业绩。但在中国广告市场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新一轮的消费浪潮正在酝酿、积聚并日趋成熟,这为今后中国广告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壬载难逢的良机。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探索,特此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市场化的转型.在这样一种急速而广泛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可能被迅速地集中和放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正在从重速度向重质量的方向转变,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我们发现,PMI供需对比指标是可以用来观察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产能利用情况的指标,本文试图通过这一指标的实例分析,证实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是否在提高。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文化产品的趋众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文化消费和通俗文艺日趋繁荣,中国文化进入第三次转型期(中国文化曾经历过两次转型:一次是汉唐时期,另一次是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转型)。干预现实、追求艺术探索性的严肃文艺受到通俗文艺强有力的冲击,其影响力日渐萎缩,主导地位也逐步丧失。到了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文化生产与消费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与大众化,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趋众性特征。研究这一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19.
钟海波  翟二猛 《唐都学刊》2012,28(1):110-114
程小青侦探小说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思想价值、文献价值、文学变革等方面,其中也反映出程小青强烈的现代性追求。程小青以侦探小说烛照中国,诊断现代化转型中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种种病症,在宣扬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保持着审慎的批判与反思,试图破解中国落后这一"疑难案件",进而探讨得到些许建设性的方案。不过,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与思索也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20.
东北近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为基础,在20世纪初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文类建设承载并具体体现了这一转型和相应的文学成就,在一些功能相对稳定的类型或范式上出现了集中的变化.这些范式质素的变化,在一个向量上体现着东北社会、文化面向现代性的转变;在另一向量上,指向东北文学内部:这些质素的消长转化,聚集了东北文学的现代之变,这些改变联结成东北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据此可以考察东北文学新的生态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