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俊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是与邓小平对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分不开的。这若干重大问题是:一、什么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什么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特别是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对上述问题所作的深入思考及其转化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奠定了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顺利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建国50年来,内蒙古的城镇建设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寻找内蒙古下个世纪城镇发展的道路,是内蒙古成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增长“支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德拴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1,(11):62-63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邓小平工作重点转移理论研究不够.这一理论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容,它与邓小平理论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工作重点转移理论及其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并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倡廉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建国60年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党和政府对腐败现象的认识、查处、惩治水平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今后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腐败现象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亟须通过历史回顾,总结经验,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创新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斌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1-5,18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把握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规律,积极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总结了3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校教学督导组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Z1):88-91
回顾了校教学督导组成立三年多来,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协助下,围绕本科教学,进行质量监控、促进教学建设和改革、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等方面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并总结了经验,为今后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工作倦怠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回顾了工作倦怠近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工作倦怠的概念与主要影响因素、资源保存理论、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从工作倦怠的维度构建和测量工具的改进、跨文化研究、过程机制、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党经过30年的艰难探索,付出沉重代价后才作出的。邓小平同志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坚持中心工作不动摇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来看,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决定中国命运和在全世界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会议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先后两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思想,这是他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规律的产物。这两次工作重心转移思想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其结果却不一样,比较辨析它们不同的原因,认真总结这两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对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先后两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思想,这是他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规律的产物。这两次工作重心转移思想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其结果却不一样,比较辨析它们不同的原因,认真总结这两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对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1997年至今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转移变化,结果表明:援建的重点由单一的干部援疆过渡到干部援助与经济援助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到经济、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大范围援助,继而转变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技术、资金、科技等全方位对口支援;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全疆85个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针对每一个类型县市都有相应的援助方式、援建的重点方向,突出了援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援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龙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5
回顾总结了工程教育产生、发展、演进和回归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工程教育活动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学业年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教学规范与教学艺术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工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为工科院校或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办好工程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观——纪念党的工作重点转移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常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12-18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邓小平深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新契机,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观彰显消灭贫穷、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五大理念,使中国社会主义终于摆脱了传统模式的种种羁绊,中国社会主义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诗歌百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0世纪 ,中国诗歌成功地完成了文体语言 (由文言向白话 )的转换。但是 ,在诗歌韵律与体式的构建方面 ,还存在认识的误区和实践的严重滞后 ,明显制约了诗歌的稳健发展。在内容方面 ,新诗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尝试。不管是韵律与体式的构建还是内容的探索 ,2 0世纪中国诗歌都有走极端的倾向 ,前者在极端自由与过分刻板的格律之间选择 ,后者则在极端主观与绝对现实、单一的崇高 (或英雄主义 )与完全的世俗乃至平庸之间徘徊。这是转型与探索时期的明显特征。诗作者应该以开放、宽阔的心态 ,致力于发掘现代白话的魅力 ,构建与白话相适应的新诗韵律和必要体式 ,拓展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推动新诗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 ,中国诗歌才会在新的世纪 ,创造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北京学研究十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妙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1):75-78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经过7年初创和3年的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丰富成果.继续推进北京学研究,应该进一步解决北京学包括什么、北京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北京学的核心部分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爱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本文就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成败问题,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能否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确立起实是求事的思想路线。由于两个会议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总结经验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八大缺乏工作重点转移应有的主客观条件,只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具备真正确立起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客观条件,因而顺利地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这一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是近年来颇受语用学、话语分析及语言教学领域青睐的一项研究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定义、功能、分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面揭示元话语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近代,迄今已有百余年。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并加以新的理性思考,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上的重要价值,而且对推进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婷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3):51-55
以改革开放为标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被动参与半个国际社会的奠基准备时期到主动全面参与并融入整个世界的开拓创新时期。回顾这一艰难历程,我们认识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建设中必须适时把脉到时代的变化与走向,并依此反思过时与不合理的因素,适时调整对内对外战略选择,将国家建设带出狭隘思想理念的樊篱,最终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务实追求和对外战略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马大正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7-41
近年来,关于东北边疆历史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就斐然,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研立项纷纷立项并完成,已经成为我国边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未能将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置于中国边疆研究全局中加以考察、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工作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等,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予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