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就业导向的少数民族乡村妇女在地化职业培训是提升培训就业效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应然之举。少数民族地区针对乡村妇女开展了大量的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其经验与不足值得相关研究和实践借鉴和参考。笔者以都柳江流域三个苗族村寨为样本,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弹性就业与弹性用工融合、学习内容衔接职业经验、培训工作生活一体化有助于职业培训效果的提升,但教育与就业衔接不够、培训设计专业性不足、培训机构的功利性过强和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也是制约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职业培训质量提升的需要,少数民族乡村妇女职业培训需以妇女灵活就业为导向设计职业培训体系;以妇女终身职业发展为目的开发培训内容;以妇女学习特点为基础培育复合型师资队伍;以县中职学校为中心完善培训就业服务平台;以学员就业为原则完善培训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世纪,分布与中亚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乌孙族后世的蒙古族中传乘着狼和乌鸦的双重信仰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该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的盛行现象,是狼和乌鸦在自然界里的“搭档”关系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所致。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里海地区活动频繁。1999年它在该地区的活动更是加大了力度。作者认为美国之所以对里海地区如此青睐有加,有以下目的一是想实现美国能源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二是想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纵深,使之无法东山再起;三是想占领战略制高点,为实现其单极霸权作准备。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社科院妇女与发展研究中心简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昆明召开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女参与发展研讨会”,这是部分与会成员合影。妇女与发展研究一。成立于1994年10月,该中心系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妇女与发展域的的综合性研究实体该中心二科研人员由全院各所研究...  相似文献   

5.
IS014000族标的制订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保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盛行的产物,该标准的实施,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产品经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当前从政府角度而言,需要进一步引导绿色消费,加快培育绿色消费市场,为企业推广IS014000建立外部激励机制;从企业方来说,在吸收外资时则应严格把好“环保”关,以防止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6.
西汉散文继承先秦“尚用”的传统,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关注民生,充满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创作表现出缘情趋俪的审美大势。由于对文学以情动人的特征的认识有所深化,“为情而造文”或“述志为本”的散文作品,一扫过去的教化、讽谏之旨,代之以慷慨悲歌或哀怨之音。写景散文的盛行,显露出明晰的山水审美意识;骈偶从原先的一种修辞手法变成了建构文章的基本要素,使骈文以一种崭新文体的姿态堂而皇之地挺进文苑。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晋西北地区妇女的生育状况极为落后,主要体现在早婚盛行、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不注重产妇的健康等,出现这种情况固然与当地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但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和保守的生育习俗也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背景下,连片特困地区的妇女贫困问题成为扶贫工作的新议题。从可持续生计视角来看,脆弱性是导致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贫困的重要原因,生计资本贫乏和脆弱性叠加成为制约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脱贫的主要障碍。当前,连片特困地区妇女脱贫需要以可持续生计建设为核心,通过环境改善、生产发展、权益保障、权能建设等增进生计资本,提高贫困妇女抵抗风险的能力,促进贫困妇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衡量旧社会文人的思想.看其对妇女的态度,便可大体明白。这话不无道理。纵观我国历史,千余年的封建礼教深重压迫,妇女在最底层。而千余年来真正能为妇女呼冤喊屈者,泱泱大国,寥寥无多。清代中叶黔县布衣学者俞正文则是这寥寥中的佼佼者。俞正燮的妇女观,完全撇开了以二十四史为代表形成的以礼教道德为观察问题的立场,也汰尽了自以为具异人之禀的文人名士的高谈阔论,以平常人的态度,线人情物理,公平求实的说话论事。唯其如此,深刻地戮穿了封建礼教的伪善,道出了妇女的心曲。旧时,礼,被奉为道德神圣。俞正曼则以“人情”…  相似文献   

10.
杨、墨之学的实质及其绝灭原因刘如瑛战国中期,杨、墨之学盛行。孟子说:“圣王不作,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吾为此惧.闲先圣之...  相似文献   

11.
李白《苦雨》诗,全称为《玉真公主别馆苦而赠卫尉张卿二首》。此诗在李集中原以为一般酬赠之什,未曾受到特殊关注。自80年代李白0两人长安”之说①兴,此诗涉及李白开元十八年(730)初入长安一事之有无,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主张确有其事者,以之为力证;主张并无其事者,亦以之为力证。譬如函谷,一方欲以一丸泥塞之,使长安固若金汤;一方则欲去其一丸循以破之,使长安不攻自下。“一丸泥”者何?题中之人事也。双方均在此下功夫,侧重于题中有关人事之考证,而对该诗本身之探索则止于浅表,不知该诗中自有深沟高垒,奇阵伏兵,据…  相似文献   

12.
张永刚 《阴山学刊》2009,22(4):31-34
东林书院崛起于王学盛行之时,以“卫道救时”为宗旨,重在究明学术,传程朱道脉。然其讲习之余,时以文会“联属同志”,“以友辅仁”,体现了对于文学与学术关系的理解。从社之缘起、社之会盟、社之盟主及成员、社中文会盛况等方面可以考察东林书院中诗社活动的发生、发展,揭示作为学术阵营的东林书院不应被忽视的文学功用的一面,为对其进行充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之妻的长孙皇后,在贞观政局的建立、贞观政风的树立以及贞观政局的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内助夫君,铲除政敌,为创建“贞观”政权立下了特殊功勋;在进谏方面,她不仅勇于犯颜直谏,而且保护和鼓励谏臣直谏,促使贞观年间,臣下直言进谏,主上虚己纳谏蔚然成风;她谦逊勤俭,贤惠善良,促使“贞观”年间崇德尚俭之风盛行;她以史为鉴,避免了外戚专权悲剧的重演,保证了“贞观”政局的稳定。研究和探讨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唐朝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唐朝前期兴盛的内在动因,于今犹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有人谈到"维新派"时曾这样说过:"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胡思敬:《戊戌履霜录》)这样说是否恰当暂可不论,但至少说明了《时务报》的重要性,进而言之,也说明了"新式报刊"在当时的重要性。中国向来只有官家的"邪报"而无真正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文化建设握在妇女的手中。妇女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判断功能;提高思想素质,增强选择功能;提高思维素质,增强导向功能;提高知识素质,增强激励功能;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调谐功能。这是家庭文化建设对妇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封建迷信现象盛行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封建迷信现象盛行之分析尚九玉封建迷信,通常是指民间对于鬼神或神秘力量的世俗化信仰和崇拜,它既不同于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信仰;也不同于非宗教信仰,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通常说的迷信主要指占卜、测字、看阴阳风水、相面、跳大神等。由于迷信还包括一些...  相似文献   

17.
ADR制度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的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该机制在实践运作中具有诉讼不可替代的优势,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视角,以ADR的内在理性价值为核心,客观分析当今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内在缺陷,提出完善其构建模式之举措.  相似文献   

18.
山水诗与隐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隐士文化渊源于上古三代,与封建社会相始终;它以隐逸遁世的生活模式、归返自然的生命意识、随运委化的人生哲学、无为自适的价值观念、清简玄远的审美标准等为主要内涵。建筑在封闭型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社会,盛行以血缘相维系,以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为根本的宗法制。上一人之进退出处关系到整个家庭、家族的兴衰存亡,官方舆论极度强调仕进便体现了个人与朝庭双向选择中畸重性进的一致性。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出于主客观诸般缘由而隐身蛰居者,同时国家政权的稳定也需要借助于…  相似文献   

19.
《离骚》中之“求女”,其对象主要有三组,即宓妃、有俄氏之佚女有虞氏之二姚。这几位女性,都见于上古史料中。照通常的解释,其中宓妃为伏善氏的女儿,溺死后为后世所谓之洛神;有诚为古国名,相传有诚氏有二美女,其一为简狄,后来嫁给帝誉(即高辛氏),是商人祖先契的生母;有虞亦古国名,姚姓,为舜之后代,寒促使浇杀夏后相,少康达到有虞,有虞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更详细的史料则无从稽考。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三者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是血统高贵的贵族妇女。但倘若想仅就她们自身在史料上的记载来认识她们,则显得非常不够,主要…  相似文献   

20.
论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刘厚琴汉代独尊儒术,以经学治国。儒家思想渗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察汉代社会风俗可知,其时复仇之风十分盛行,复仇已经成为汉代社会的突出问题。儒学与两汉复仇之风有无关系?若有,这种关系达到了何种程度?本文拟作初步探讨。复仇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