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关系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两大趋势的日益走强,世界经济呈现出了灵活性、活越性和叠加性同时并举的国际经贸合作新格局。在东亚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东亚已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此,日本传统的以其"雁行"模式为主导的东亚经济合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面对东亚新型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日本也开始突破独善获利的双边贸易体制,从战略上调整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并积极建立WTO、FTA、EPA三者有机融合的新型东亚经济合作关系,传统的"雁行"主导模式开始向"伙伴合作"模式转型。但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中国,日本却依然采取"功利"性的合作战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在东亚地区经济形响力的日益走强,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东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来进行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以及"10 3"和10 1"等形式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应加强与东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中民间经济交流不仅仅是在过去,即使是在今后仍然需要加强。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日中民间经济交流和合作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应将视野从日中扩大到东亚整个地区去考察。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繁荣和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日本都应重新审视世贸组织协定以及经济合作协定对今后经济贸易的影响,并考虑出对策。而为此,“官”和“民”都应该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能。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东亚经济合作政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90年代是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 ,也是日本在区域合作上“彷徨的十年”。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浪潮以及东亚加强地区合作的动向 ,经济大国日本做何选择 ,将关系着日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 ,日本之所以首先选择新加坡与东盟作为合作对象 ,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又有内部的动力 ,其并非是经济效益优先的结果 ,而现实的政治因素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法律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而要真正实现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就必须加强和完善次区域内环境合作法律机制的建设,以统筹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考察次区域内各国环境合作的历史与现状,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次区域内环境合作法律机制已初步形成,但仍不完善,尚需通过制定《GMS环境合作协定》、设立GMS环境作委员会、建立独立的GMS环境争端解决机制、拓展GMS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合作领域与层次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经济大国,其合作程度对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历史认识、领土争端和台湾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两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合作。本文分析了中日两国目前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合作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中日两国最终走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面临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落后的状况,为适应全球性自由贸易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日本与东盟召开了领导人特别会议,达到了双方预期的目的.这对加强日本同东盟"心心相印"的伙伴关系,促进双方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推动东亚经济联合和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然而,因日本农业自由化进展缓慢,日本与东盟以及东盟各国关于签署经济合作协定的谈判进展未必顺利.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和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形势的变化,东北亚国家的合作意识增强,纷纷把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以其地缘战略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域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难点是"两大缺失、两大不同和三大不确定因素",本文提出若干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反腐条约中体现的国际合作机制,用国际关系中机制理论探讨产生国际合作机制的条件。本文认为国际反腐合作的成功与否可以用机制理论解释。当国际行为主体在某一领域对一些特定的原则、规范、规则及决策程序趋同时,调节各行为主体的机制将建立起来,并反过来影响各行为主体在该领域的决策行为。此时国际合作较易成功。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对腐败是否属于犯罪这一原则达成共识。其次是腐败是否能够有规范性的定义,最后是能否对处理外国腐败者及腐败资产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及实施方案取得一致看法。本文通过几个最有影响的国际反腐公约,探讨包括引渡、司法协助和追逃追赃、信息交换及促进国内反腐立法司法等几种主要国际合作方式。最后,提出了国际反腐合作机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徐长文 《创新》2007,1(1):12-16
10+3,即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地区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机制,集聚了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力量。几年来,经过东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建立东亚共同体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东亚合作的新态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合作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中国的兴起使"机遇论"和"威胁论"同时上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国重返东南亚,试图主导东亚及亚太合作进程;日澳等国提出区域合作新构想;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更为明显,东亚合作政策将趋于内向保守。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重点(中美协调)"、"两个轴心(中日韩与东盟)"、"三个内环(10+1、10+3、10+6)"、"四个外围(APEC、ARF、SCO、ASEM)"的东亚合作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简析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陆建人 《创新》2007,2(2):5-9
作为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集团,经济一体化是东盟赖以生存、发展、壮大实力和应对外部威胁的惟一选择。东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从根本上看,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东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才能牢固地保持住自己的“特性”。从这一点出发,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是:首先,建立东盟共同体强化自己,继而以此为核心,推动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确保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4.
王玉主 《创新》2010,4(3):8-10
一般的分析都把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进展缓慢归咎于中日对区域合作的主导权之争,其实深层原因还有美国对东亚合作的影响。目前,这种主导权之争已经影响到东亚合作的健康成长。东亚合作的突破需要各方尤其是东北亚各方的共同努力,否则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仍将陷在多重框架竞争中,合作无法推动。  相似文献   

15.
马孆 《创新》2010,4(1):15-19
东亚合作起步较晚,但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发展将不仅对本地区,也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阐述东亚合作的发展进程,分析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亚合作未来的趋势,即多种机制并存、务实、合作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与东盟密切联系的地区,例如东北亚(中国、日本和韩国)和"东盟+3"。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从中国—东盟发展历程看,"中国+东盟"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诸多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黄莺  张严冰 《南亚研究》2011,(3):100-115
印度的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深刻影响了南亚经济合作进程。近20年来,印度对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视逐渐超过对政治、安全问题的顾虑。在其积极推动下,南亚经济联系有所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内聚力弱、外向性强的特点。总体而言,印度在地区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础差距较大,贸易互补性不强;贸易成本较高;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吸引力较弱,以及地区政治、安全因素干扰等。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传君  孙永 《求是学刊》2006,33(2):54-59
加强中朝经贸合作不但具有经济层面的需要,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文章从中朝经济互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地缘政治、东北亚区域安全及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等角度对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论证,同时分析了中朝经贸合作的态势、潜力,并提出了推进中朝经贸合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短期内,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对于美国而言,只是其释放"重返亚洲"信号的工具之一,很难成为帮助美国进入东亚的有效手段。从中长期来看,基于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美国在东亚合作进程中将继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而且其参与度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美国将继续以APEC或者类似于TPP的倡议为手段,积极倡导并推动跨区域的亚太区域合作,借以获得合法身份以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许宁宁  冉旭 《创新》2007,1(1):3-6
自从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双方不断创新。组建自由贸易区、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均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的重大创新举措。尤其是双方积极合作,把新机制、新举措落在了实处,并使之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惠及中国和东盟各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在今后双方关系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应继续坚持创新,积极增强合作活力。作者建议:双方政府间应继续坚持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企业间合作应以创新为本。坚持开拓创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必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