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实甫所作杂剧有《西厢记》、《破窑记》等三种传世,仅存曲词一折者有《芙蓉亭》、《贩茶船》等两种。《贩茶船》全名《苏小卿月夜贩条船》,一作《信安王断没贩茶船》。系写书生双渐与妓女苏小卿相爱,几经波折终于结成夫妇事。采取此一题材之元杂剧尚有纪君祥《信安王断复贩茶船》。1933年赵景深有《双渐和苏卿》之作,列述有关此一题材之散曲甚详。此外论述者则以赵万里较为突出。胡忌所著《宋金杂剧考》首先指出曾巩《元丰类稿》中有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的凌景埏、谢伯阳编《全清散曲》,所选现代著名学者、戏剧家、散曲作家卢前《饮虹乐府》中773首小令,参考《康熙曲谱》,特别是与卢前相关的散曲论著及散曲专集,从断句、标点、用字等多方面,整理出《全清散曲》中卢前小令部分的文字舛误60条,正确再现作者作品的原貌,给人们研究现代散曲,研究作者卢前及其作品,提供了可靠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4.
1995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刊登了拙文《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考察》。文章对茶农、洋庄茶号、茶贩(包括掮客)、茶行、茶栈、洋行的业务,利益的取得,负担等作了详细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茶商的经营方式和特点作一论述。外销茶商涉及范围似乎很广,流通领域内茶贩(包括掮客),茶行主、洋庄茶号、茶栈主、经营茶叶洋行都与茶叶运销有关。但据商人定义“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①可知茶贩、洋庄茶号、洋行均是茶商。茶贩只是小商人,经营方式单一,影响不大,本文不着重究,洋行亦非本文研究范围,拟另作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5.
“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7页)然散曲研究,起步既晚,诚不若杂剧倍受青睐,更遑论与唐诗宋词并重。之所以如此,要在资科匮乏。元之散曲选本,流传至今者仅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而已,曲之别集而流传者亦仅有张可久、乔吉、张养浩、汤式四家,且后者已属明人。殆至今之治曲名家隋树森先生殚精竭虑编成《金元散曲》,读者始知元人小令竟存3853首,套数457套之多。是谓元人散曲之蔚然大观。然而作者意在“冀得元代散曲之全”,并无注释,一般读者仍难甚解。有鉴于此,不少学者亦曾尝试选注元人散曲,付梓问世者并非罕见。诸如《元人散曲选注》(王季思)、《元人散曲选》(羊春秋)、《元散曲选析》(傅正谷)、《西湖散曲选》(吴战垒)、《元人小令选》(卢润祥)、《元人小令二百首》(王瑛),亦各具特色。对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一共有三本,《呐喊》和《彷徨》里的二十五篇作品,取材于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大体上是从清朝末年到“五四”以后;《故事新编》共收八篇历史题材作品,在《自选集·自序》里,鲁迅称其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散曲以一席之地,只不过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被历代正统文人斥为没能“有裨风教”的散曲。民国以后,由于吴梅、任讷、卢前、郑振铎、赵景深、陆侃如、冯沅君等前辈学者的倡导和努力,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给予散曲不少的篇幅;而且在讲堂上对敢于直露地表达人的正当需要的散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风气为之一变。1931年任讷的《散曲丛刊》十二种(内收明代散曲家五人的作品)由中华书局刊行:尔后商务印书馆则出版任、卢合辑的《散  相似文献   

8.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9.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临川散曲大家陈克明,一说为江西高安人,文章以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为准,认定陈克明为江西临川人,以弥补江西文学史上明代散曲大家的缺失。陈克明散曲《临川八咏》作品得到较多评价,如元明曲学大家柯丹丘、周德清、王世贞以及当代曲学大家卢前等,在明代散曲史上以“风雅互鉴”的风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犀利的短剑战斗的檄文──说无名氏《醉太平·无题》杜秀昌,时坚元散曲之中,无名氏作品不少.这些作品,一般说来.反映社会现实更直接、更大胆,具有民间小令直率、爽朗、尖锐、泼辣而又质朴自然的风格,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都代表着一个重要方面。作者“作”而不署名,...  相似文献   

12.
《好的故事》是一篇凝炼、含蓄、优美的散文诗。它所抒写的是:作者在一个“昏沉的夜”里,于朦胧中看见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交织,闪烁飞动。然而当他正要凝视它们时,这幅图画却倏地化为片片碎影,飘散殆尽。和《野草》中不少作品一样,《好的故事》旨在表现处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中的鲁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张养浩,字希孟,别号云庄,又号齐东野人,山东济南人。他是元代一位既做高官而又关心民生疾苦的著名散曲作家。他的著名散曲集名叫《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他中年辞官退休之后,以表现闲情,寻求自适为目的而写作的。他的散曲作品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中评价一百八十七个元代曲家,说到张养浩的评语是:“张云  相似文献   

14.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5,25(5):65-71
《张协状元》产生在1202年之后。具体理由为:第一,《张协状元》作者使用北宋末期产生的[烛影摇红]词调、南宋初期的[唐多令]等词牌;第二,《张协状元》作者引用曹豳“山南山北梧桐树”诗歌;第三,《张协状元》的词牌涉及南宋时期的一些特殊技艺,“大影戏”、“刮鼓戏”、“赚”;第四,《张协状元》作者标榜“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第五,《张协状元》与之后的南戏作品的形态体制有别。《张协状元》代表着戏剧家的戏剧观念:追求故事的市民情趣与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戏剧”是“别样门庭”和“别是一家风”;重视娱乐的戏剧功能作用论;滑稽调笑角色与歌舞类角色的混合;初步确立了时空自由处理原则与演员虚拟表演观念。总之,《张协状元》确定了南戏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态度、市民审美趣味以及虚拟表演观念,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5.
张可久散曲中大量用典,并以《世说新语》典故使用为多,在其散曲中多处可见《世说新语》的“踪迹”。典故的选择性使用、语言变迁的内在张力、文本内涵的精神复归是张可久散曲使用《世说新语》典故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小说“议论”的主体有作者、叙述者、故事中人物.作者或与叙述者合二为一,以旁观者的身份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评价;或潜入叙述者、故事人物,通过“议论”这种形式与接受者间接对话,从而引导接受者体会作品的创作主旨.在叙述故事进程中,作品往往用“引证明理”“比较论理”“假言推理”“指谬析理”等方式进行“议论”.这种在作品中陈述观点的方式,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成为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升华主题的重要创作手段.不仅影响了接受者的阅读视线,使接受者的阅读感受超越故事本身的精彩而直指人心,而且作者也通过自己意图的阐发,引领接受者体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更为广阔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J·K·杰罗姆(Jerome L.Jerome)是一位以其语言跌宕多姿,文笔幽默风趣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作家.他的《三人同乘一条船》(ThreeMen in a Boat)发表于1889年.这部作品的问世使他一举成名,“奶酪气味”(The Odour ofCheese)就是“三人同乘一条船”当中的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巧妙地应用各种修辞手法,把他携奶酪从利物普市到达伦敦的一路“愉快”经历  相似文献   

18.
郑振铎的《猫》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题目是“猫”,通篇写的也是猫,不仅叙述了三只猫的故事,而且写出了不同的猫的形象。但是,《猫》又决非单纯的描摹之作,也不是茶后饭余的闲情小品,作者是有感而发,借猫抒怀的。《猫》的寓意究竟是什么?目前的看法不尽一致。只要紧紧抓住“我”对猫的不同态度的描写,特别是抓住“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的变化这个关键进行分析,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作品是写猫,但又不仅仅是写猫。或者说,作者不是为写猫而写猫,而是意在通过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以剧曲闻名于世,但散曲亦为后人推之为“大家”。《易余蘥录》里说:“词之体尽于南宋,而金元乃变为曲。关汉卿、乔梦符、马东篱、张小山,为一代巨手。”过去,关氏的散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品多零散在《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乐府群玉》、《北词广正谱》、《尧山堂外纪》、《北宫词纪》、《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彩笔情词》等集子里。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编校者——吴晓铃先生把这部分散曲汇集起来,附于这个集子的后面。共搜辑套数十四,小令五十七,另有五首考据未确的小令;一九六四年出版的隋树森先生辑录的《全元散曲》与吴先生搜录的小令相同,套数少一,实际是少二套,多出一套[仙吕](桂枝香),还有残套二。今以吴先生搜录的曲子为据,参照隋先生的辑曲,对关氏的散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教诲。  相似文献   

20.
《厨院新池记》系唐大历五年余杭天柱观处士李玄卿所作。宋、清两朝皆避讳“玄”字,将作者改作“李元卿”。今据《文苑英华》、元至大年间旧钞本《洞霄图志》等相关史料,考证《厨院新池记》确系李玄卿所作。明《八代文钞》“李华说”,《全唐文》“李勉说”,今人“李幼卿说”都是不正确的。版本学、避讳学对于文献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