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逆反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实际上,它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这种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本文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逆反心理,而是大学生接受思想品德课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外显形式。逆反情绪显露在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点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不准我做的事,我偏要去做———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情绪。正确对待并努力矫正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脑已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正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同时,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不同步,加上来自于自身以外的一些因素使青少年产生了逆反心理.对此,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态度,积极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探讨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反感、烦闷的体验。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此,却被别人产生一种负的感觉,是当事人与周围有关人员的意愿相违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学校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存在心理障碍或进行逆向思维而造成的对立情绪和违拗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环境。一、内部因素:中学生具有一种“好奇驱力”,对周围的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越是禁止看的电影、录相或书刊,学生就越想去看个究竟;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受到…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体操课的学习是否有强烈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是学好与否的内在心理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一切心理过程都有着共同的生理基础,并且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一旦心理失去平衡,首先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烦闷、焦虑和反感的情绪体验。这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体操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容易发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预防和控制逆反心理的产生,以保证学生心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对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体操教学效果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教学实践和观察…  相似文献   

6.
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常有学生会跟你“唱反调”。有时他们虽不公开地“唱反调”,但从他们的神情却可以看出心里在跟你“顶牛”。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谈心,我们了解到除了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特别突出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匠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他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7.
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中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拓宽矫正大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路子是本文的立意。文中论及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态度;指出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心理矛盾;并提出了诸如情绪感化法、角色扮演法、自己人效应法和团体规定改变法等矫正学生不良逆反心理的具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的良策已摆在我们的面前。认知、情感、行为意向是构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三大要素,主观因素和管理因素则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应加强教育者的思想转变、感情的投入、社会文化现象的引导和改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常以客观的具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情绪的产生既与客观现实即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又与个体的需要有关,也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关。情绪反应对人的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完善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及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一、青少年的基本情绪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但心理水平还处在发展之中的特定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情绪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激动、兴奋抑或是泄气、消沉。而且非常不稳定,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逆向反应在情绪上的表现。或者说 ,它是主体在重复承受来自客体的某类信息刺激之后 ,表现出的一种与客体期待目标方向相反的心理特征。中专生正处在青春期间 ,思想活跃 ,可塑性强 ,却也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时期 ,因此 ,把握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矫正 ,无疑对提高学生的素质 ,增强集体凝聚力 ,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很多很复杂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学生方面 ,从客观上讲 ,大概是批评教学多次重复 ,甚至也不排除失实、简单、僵化之处 ;主观原因则主要…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估计,并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实践表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是同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如果不了解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就不能准确地把握逆反心理的特点,也就无从采取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全面地分析、研究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据此采取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为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量化工具,在量表编制上的探索能更好地确定影响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因素,找到提高其心理韧性的方法。通过概化理论对中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从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五个因子的角度还是从总量表的角度而言,基于本土文化环境编制的我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具有优良的量表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宜宾震后四川多个不同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倾向、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校和社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有关地震这一公共危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心理干预及重建等实践工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本研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中文版,在宜宾地震发生后的2周,分别到汶川、宜宾、成都3地5所中学对1007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开展相关研究.得到的结论包括:宜宾地震导致四川不同灾区的青少年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积极干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不同地震灾区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区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评估工作,具体落实好震后的心理救助和心理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的变迁,使父母在文化知识的占有上不再是子女心目中的绝对权威;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更加明显;同辈群体更多地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亲子双方之间的角色期待产生错位,这都是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原因。作者研究了逆反心理的构成及表现后,提出了完善青少年性格的相应调适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逆反心理,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也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不信任、不满、反感以至对抗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一种与教育者相对立的因素,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障碍,甚至酿成逆反行动,造成对社会的危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少年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家长表现出难以应对的困惑,以致使他们的教育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挫折和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应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便值得我们正视和探讨。本文阐明了逆反心理的本质,指出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种种体现,论述了应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 ,学习者常常会表现出与接受相反的状态 ,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 ,已成了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 ,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 ,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 ,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 ,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 ,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 ,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指认知者在特定的认知情境中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相矛盾的并与一般常态活动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是一切教育和辅导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是通过人体的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从而出现紧张情绪。具体地说,紧张情绪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学生由于不适应教学环境,或由于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对体育教学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紧张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人体整个系统都要参与这种反应。表现较明显的是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动作灵活性下降以及内分泌发生变化等。虽然由于它的产生机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克服它也比较困难(有俗语说:"害怕不由人"),但是,人的情绪变化与社会的教育、个人的修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并改变其性质,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这就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实现教学目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各方面的变化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必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正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显得尤为剧烈和明显,不可避免地产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青少年更多的心理问题.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考察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若干理论,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规律奠定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