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前进。文学要反映发展中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生活,没有求新的精神,文学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台湾文学当然也不例外。我是研究台湾文作家的,读多了她们的作品,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如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原籍台湾,却生于日本,长于北京,在北京结婚生子,度过金色的年华,所以,她的创作活动虽然是在台湾开始的,但准备时期却在北平。1948年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涌入台湾,乡愁文学应运而生。林海音即出版了成名作《城南旧事》,全书由五个独立成章的系列故事组成,但又以英子的活动为主线,串连成一个整体,组…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学,都是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母体渊源和血缘关系。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之间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密切关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台湾新文学兴起以后,随着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学的各种条件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回顾和探讨白湾新文学诞生以后,与大陆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交流和影响.这对于认识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促进它们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推动其共同繁荣发展,都将是有益的。大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五四”新思潮、新文学的兴起,对台湾…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是以写妇女悲剧人生而见长的 ,林海音以悲天悯人的襟怀 ,质朴无华的创作手法 ,把女性的悲苦人生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范泉: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年 1月刊发于《新文学》创刊号上的范泉的《论台湾文学》 ,是大陆学者研究台湾文学的开山之作。范泉长篇论文在台湾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主要观点和意见为大多数台湾作家、评论家所支持 ;范泉在台湾文学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台湾作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简要评述杨若萍博士<台湾与大陆文学关系简史>一书,指出:杨著以详实的史料勾勒两岸文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将大陆文学看作是台湾文学的母体,以批驳强行将两岸文学分割开来的"本土文学论"者的错误论调,其立论之平实,论证之谨严,足为细辨"巢痕"之力作,也使我们这些置身岛外的人们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与走向有了相当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虽然王鼎钧先生早在1970年代就已在台湾成为很受欢迎的作家,由于两岸隔绝等原因,大陆的读者对他一直不太熟悉。大陆早期的一些文学史家虽然对他作了介绍,但却淹没在台湾文学引介的"汪洋"之中。真正把王鼎钧先生"挖掘"出来的是厦门大学的徐学先生和中国社科院的楼肇明先生。但直到新世纪以后,随着王鼎钧先生的作品不断在大陆出版,以及大陆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才逐渐为大陆读者接受和钟爱。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主要始于1979年,至今已有十四年时间。海峡两岸这十四年间的文学交流情况如何?存有哪些问题?今后应该怎样加强和搞好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对此作些总结和探讨,将有利于海峡两岸今后的文学交流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得更的好效果。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和评价,是直到1979年才开始的。1979年,随着大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的到来,大陆文学界也开始介绍和评价台湾文学。1979年至1982年为第一阶段,对台湾的作家、作品作了个别性单项性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林海音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为数不少,已出版的小说集有《婚姻的故事》、《烛芯》、《孟珠的旅程》、《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和《林海音自选集》等。本文试就《城南旧事》、《晓云》和《林海音自选集》这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探讨一下林海音小说创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者对大陆50—90年代的文学与电影研究的评价可谓有褒有贬,对改革开放前的作品贬为多,褒为少,而对改革开放以后的作品,则褒为多,贬为少。对大陆文革前的作品,台湾学者认为公式化、雷同、虚假、浮夸,以及为政治服务是其主要特点,基本否定大陆党和人民政府为繁荣文学和电影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即使有些成绩,那也是创作者努力的结果。相比之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作品,台湾学者基本上是肯定的,但缺乏对成因系统而客观的分析,缺乏对大陆创作者与社会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大陆台湾文学研究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的新热点如果从《当代》1979年第一期首次发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算起,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和研究,迄今已经十年.在这十年里,随着一阵又一阵港台文学热的浪潮涌过,对台湾文学进行学术本位的严肃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尤其进入1989年以来,已经举行的和拟议中即将举行的各种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学术研讨会,一个普遍的趋向是,把当代中国文学(不仅是大陆文学,还包括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等)放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和中国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上来进行整体的考察.这不仅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我们过去习惯于只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溯写作在尊重台湾文学的特殊性、“史”的写作意识的鲜明性和运用历史细节的生动性等方面,为大陆的台湾文学史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试图通过学理上的分析以期填补大陆学者对该著述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学概念,台湾新文学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学这一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过大陆学者近三十年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台湾文学在学科建设、融入文学史写作、研究平台的打造等方面,还留给研究者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两岸文评界都常可听到这样的说法;“搞港台文学的都不是一流学者”,“其实台湾文学由台湾学者来研究最合适”。对前一句话,我们不妨将它作为一种激励和鞭策;但后一句话,却不能不引起我的诸多联想和思索。台湾文学由台湾学者来研究,自然是合适的,但如果说台湾文学只能靠台湾学者来研究,即不尽然。这正像北京文学未必全靠北京学者来研究,上海文学也未必是上海学者的专属领地一样,何况俗话还说“旁观者清”呢。其实,大陆学者在这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存在着海峡两岸研究界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留学生文学滥觞于 2 0世纪 6 0年代留学美国的台湾留学生 ,他们大都经历了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再到美国的人生旅途。前所未有的心灵深度体验和异域生活的陌生 ,构筑了台湾留学生文学丰富的主题涵纳 :除了沉重的乡愁悲歌和苍凉的历史感喟之外 ,还具有某种原乡性旨归。  相似文献   

15.
读了台湾评论家叶石涛先生发表于《自立晚报》的《总是听到老调》,深感惊讶、失望和遗憾! 叶先生针对1992年《台湾文学选刊》第一期发表的一组笔谈,在尚未读到《台湾文学史》(上卷)的情况下。就把“使用汉文去创作的台湾文学铁定是中国文学的一环”的正确论断讥为“老调”,并以“双重性质民族结构”,否定台湾同胞具有“中国意识”。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过去,叶先生并非这样看问题。在《台湾文学的悲情·<台湾文学史>的展望》(1990年1月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叶先生说:“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民族血统,一个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现实主义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最早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思潮,它是在外国现实主义和大陆现实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下发生的。早在1926年,台湾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开创者赖和就指出:“台湾的新文学,虽不是创作,却是光明正大的输入品,决不是赃物……新文学是发见的世界,任各有能力的人去自由垦植,广阔地开放着,纯取世界主义,就是所谓大同者也。”①赖和这段话,阐述了台湾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时的三个事实和特点。首先,台湾新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不是本地传统文学的产物,而是“光明正大”的外来文…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格局指的是当代大陆文学、当代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三块。在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化”的缓慢进程中 ,大陆文学居于“全球化”边缘却居于民族文学的中心 ,而台、港、澳在现代文明与“全球化”格局中位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过渡地带 ,文学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变动的特点 ,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这三块空间 ,在世纪之交走向一体化 ,出现了构建“全球化”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家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1993年6月8日至10日,首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日本等4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诗赋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家族、文学与宗教、文学特殊现象以及文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0位中国大陆参加了研讨会,我刊主编、教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陆与台湾对社会科学成果有着不同的学术评价标准,"评鉴"一词是华文语境中学术量化或学术准入在台湾学术界的另一个表达.台湾学术界对社会科学成果的准入有着严格的同侪评议办法,即所谓匿名审查制度.与此同时,并制定他们自己的引文评鉴标准以资鉴定学术成果的良莠,即所谓的T/SSCI(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与T/HCI(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通过对台湾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计量标准与准入标准的考察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经验与启示,以供我国大陆学界反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峡两岸久已存在的地缘、血缘与史缘的关系,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都源于同一文化母体,都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这早已是史学家与文学家确认了的共识。尽管台湾文学在其特殊的历史际遇与文化机缘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形态与发展过程,但它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因。一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精神现象,而是由人的思想情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追求、社会心理与思维模式等诸多因素融成的有机整合。就台湾文学而言,其所呈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大致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