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更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高和扩展。新时代大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够、理性认识不足、责任意识不强、自我约束不严和集体观念不浓等问题,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需改进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落实机制,统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育人资源并促进各方面全方位联动,打通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6)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格局,主要表现在:公民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热情不足;开放包容精神日益普遍,互不信任现象漫延;进取态度成为潮流,焦虑情绪产生;求实创新成追求,浮躁功利并存。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重视自我心态的调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配合。提高大学生良好心态培育的有效性,需做到培育者的态度要情真意切,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引导;培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培育的形式要灵活,多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方法,并探讨其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的结合,本研究发现,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需要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塑造、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积极社会心态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社会情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美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环境,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教育中融入社会情感培育,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支持系统,助力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培育,就是以"更好的教育"回归教育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浅议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健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
文章描述了阳光心态特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态之现状,提出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之举措为:立足治本,强化大学生理论导向与内化;培育大学生阳光的择业心态;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阳光心态;培育大学生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态是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当今社会现实的一种反应与折射的心理状态,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更是社会现实的一种折射。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的探讨,我们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原因探析,给出了用道德教育、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三个渠道进行理性、积极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俊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写入国家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深化了社会建设的主题,也把握住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心理建设”的思想,梁启超、蔡元培等人也把社会心理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鉴于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全面启动社会心理建设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软实力,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心理建设的主要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赵富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当代师范大学生社会心态误区的生成及社会心理原因探析赵富才我国各行各业正处在全方位改革中。高师院校是感受改革的最为敏感的神经之一,社会现实的复杂与教育改革的曲折决定了师范大学生比其他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本文不想对师范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作全... 相似文献
9.
10.
加强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在交通安全意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有些大学生具有从众心理漠视交通规则;大学生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如喜欢边走路边听音乐或边看书,喜欢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等;作为年轻驾驶员具有易冲动、好刺激等有碍交通安全的潜在危险等。为此,要培育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再次,要做到宣传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另外还要净化校园交通环境。教导大学生内外兼修,才能有效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孙媛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47-49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者往往由于创业风险意识滞后,风险防范能力缺乏,难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挑战,致使遭遇一定的挫折和损失。对大学生进行创业风险意识培育将促使其形成敏锐的风险意识,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积极主动地抵御和化解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生人生观,是指正校大学生对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它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社会集团性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是他们籍以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尺度,也是他们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内在标准。它影响、调节着大学生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决定着他们的生活目的和发展方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既是一个人求知识、出见识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4.
15.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存在包容平和与冷漠浮躁、成熟自信与弱势心理、务实进取与功利迷茫多重社会心态交错的现状,以社会效应理论中的剧场效应、羊群效应、群体极化效应、马太效应和踢猫效应分析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形成的机制,探讨构建以引导大学生自我确证的建立、夯实大学生积极心态的物质基础、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为基础的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掌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哲学、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社会心态的内涵进行解读,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界定,并就大学生社会心态在转型期的表现形式——"两重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继承者、建设者和捍卫者。充分认识高职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准确定位其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探索高职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大学法治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张玉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3-56
以有关人格与健康人格为基本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初步探析;以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指导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宝盛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144-147
培育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平台.高校须精心组织,积极宣传,加强引导,将志愿服务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云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17-120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其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多变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和高校改革过程等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更新、充实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