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女性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间的冲突、促进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性别平等.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家庭友好政策。从政策安排看.丹麦侧重于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英国更加注重家庭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家庭的支持。德国侧重于为家庭提供生育假期政策安排,意大利则着重为3—6岁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从政策效应看,儿童早期教育和公共照料服务比生育假期和家庭津贴更能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地位。虽然四国家庭友好政策的侧重点和政策效应均存在一定差异,但向女性的政策倾斜仍然是各国家庭友好政策最重要的共性。也是践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居民家庭消费率双双下降,考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并运用2017年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家庭地位和家庭收入来影响居民消费行为;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可以降低恩格尔系数和促进消费升级;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独生子女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行为影响显著;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家庭教育外消费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一般家庭的教育消费挤出了教育外消费。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政策引导,关注中等收入家庭女性就业,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女性就业面临着就业人数比例下降、就业的性别隔离、男女两性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就业过程中前所未有的性别歧视。女性就业困境形成的政策原因在于推进女性就业的性别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调整与修正滞后,保护女性就业的政策的粗括和国家干预机制的弱化亦无法使制度变成现实的动力。当前,应从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层次,从女性就业的客观规律出发,实施积极的性别保护政策,同时,公共政策要向传统的性别分工彻底挑战,并进一步探索刚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国7省区2 118个农村已婚女性样本的调查数据,运用集群效应下的二元Logit和M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已婚女性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内容、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对家庭中孩子个数和配偶工作地点进行了分类探讨。研究发现:个人资本变量对已婚女性是否参与非农劳动依旧具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育阶段的孩子个数对已婚女性从事非农就业和就业地点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于抚养阶段的孩子仍是女性放弃非农就业的重要原因;配偶工作地点与已婚女性工作地点的选择具有高度匹配性。最后从促进已婚女性非农就业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渠道对261位女性研究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其就业心态不佳,因此需要心理指导.女性研究生的自我心理调节、社会宣传和就业政策的改善、家庭对女性研究生的心理指导和支持、高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对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女性职业社会化,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全面二孩政策更使得已婚女性面临着育儿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2015年CGSS微观数据为基础,从家庭视角检视育儿、代际分担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6岁以下的幼儿而言,母亲仍是主要的照料者,育儿对于已婚女性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代际分担对育儿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育儿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影响;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城镇已婚女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已婚女性。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发展公共托幼服务、鼓励家庭代际分担等路径,帮助已婚女性平衡育儿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已婚女性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7.
相关就业理论表明,女性就业符合U型的劳动供给曲线。基于我国女性就业现状,运用理论模型重点分析了低碳经济转型中女性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碳经济转型期女性就业率;针对女性的生理特点与家庭角色,政府主导、有效应对女性生育后的就业问题;推进家务劳动市场化,促进女性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基层就业障碍性因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基层人才缺乏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国家为了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但效果有待加强。调研证明:基层就业与政策的执行力度、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影响等有关系。要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务必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保障政策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改善和优化基层就业环境和工...  相似文献   

9.
随着日本劳动力市场出现雇佣形态多样化、雇佣流动化的趋势,非正规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女性就业的主要模式.为解决非正规就业女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不完善等问题,日本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政策引导企业从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等人事制度层面,消除非正规就业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本的经验说明,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保护非正规就业女性的权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多方努力构建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保护网,为女性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普遍对就业薪酬期望较低、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自身的就业观、高校的就业指导、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的积极支持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此外,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制定更为合理的就业政策,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缓解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课题组前期搜集、分类整理出的政策文本数据集,使用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窗动态监测、高频词词频统计等信息抽取方法,分析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演化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对农村女性的尊重和对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在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实践中获得的十分重要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保障就业、积极就业和就业优先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一整套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促进妇女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但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仍存在不足之处,相关理论体系支撑、政策指向性及监管和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出台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设计中的协调沟通,提高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的针对性与执行力,成为优化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政策体系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厦门市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城市女性非正规就业表现出年轻化、白领化、社会参与意识较强且有正规化预期等新特点。现行的就业和福利政策都未能关注到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变化,对年轻女性非正规就业人员存在保障失灵的问题。同时,制度性的就业保护和非制度性的"职场规范"等原因导致的正规就业"高门槛",加速了年轻女性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且由于女性就业非正规化会形成一个自我加强的机制,从而可能将女性固化在非正规就业轨道。基于此,提出重塑职场文化,降低女性正规就业的门槛;改变非正规就业"低下"的标签,加大对非正规就业的保护力度;规避妇女福利对女性就业的负外部性,优先发展儿童福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生育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出发,可以发现生育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是:女性自我实现需求与高质量完成生育使命的矛盾,女性平等就业权利与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矛盾,家庭过多保障责任与社会支持力量不足的矛盾。因此,在生育保障研究中应引入家庭视角,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生育保障政策框架,从而提高生育保障制度的政策效能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避低生育率陷阱,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实施了以改善家庭福利、劳动力就业等为主导的间接性激励政策,亚洲发达国家实行的是间接干预和直接干预并重的鼓励性生育政策,欠发达国家则是推行以直接干预为主导的生育激励政策。中国应根据国情认真吸纳和借鉴三类国家(地区)的激励生育政策的成功经验,完善以生育补贴和税收减免为核心的经济激励政策;优化妇幼保健医疗、幼托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创新休假、女性就业等非物质的福利制度安排,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准确把握生育激励干预时期、方式及其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政策、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方面分析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进一步扩大规范就业买方市场,改善大学生就业卖方市场。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就业赋能有助于减缓女性权利贫困、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基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贡献和非经济贡献,构建了女性家庭地位的无差异曲线及其家庭贡献的可能性边界,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女性收入增长对其家庭地位提升的影响机理;随后利用欠发达地区女性就业的微观数据,在“家庭”框架内以“女性是否有收入”为依据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了女性收入对其家庭决策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收入改善具有显著的“增权效应”,能使女性的家庭总体决策权、家庭日常决策权和家庭重大决策权分别提高0.308、0.152和0.156个单位。最后,探讨了基于“女性赋权”的新时期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欧盟在第一份《就业指南》中强调加强性别平等政策,尤其是在共同就业政策的四项支柱框架中都明确地涉及性别主流政策,此后,性别平等政策在就业领域得到不断加强,并开始实施具有倾向的保护女性的就业政策。本文从欧盟女性就业问题的凸显、具体政策的实施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借鉴欧盟女性就业政策及立法保护,为解决我国女性就业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既是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继续推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包括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引发大量转岗就业问题,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抑制用工需求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因此,就业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稳增长与保就业的政策衔接,将就业稳定作为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提高就业扶持政策的精准度;同时将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女性就业困境与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阶段全社会的“就业难”问题突出反映在女性身上,女性就业求职普遍遭遇用人岗位少、“门槛儿”设置高、用人单位要求苛刻等歧视性问题,通过对造成女性就业困境的政策方面原因的深入分析,指出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以及其他相关社会政策时,应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充分认识到女性就业中存在的困境,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疆南疆地区的调查数据,从个人禀赋和家庭特征两个层面选取变量,利用Logit模型对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女性劳动力接受高中教育的转移就业几率比初中教育高9.03倍,接受小学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对其外出务工有负影响但显著性不明显;汉语能力、年龄对转移就业有显著影响,汉语水平高、年龄越小转移就业几率越高;婚姻、务工技能影响不显著;家庭支持具有显著影响,与家庭不支持的外出务工概率之比达到6.9倍;家庭收入低、居住地离城镇近的转移就业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