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管理开发的角度,在自我实现人假设下探讨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内容。梳理了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提出与发展,总结了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阐释了组织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价值。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剖析了组织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自我实现人假设下,针对组织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有关人性假设理论和以人为主的几种管理理论都是"以人为手段"的理论。"人"成了管理者提高产量、增加利润的工具,"人"无论被管理者放在什么地位,享受什么待遇,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本质上摆脱被雇佣的地位。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全面完善作为社会的最高目标,才能建立"以人为目的"的管理理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笔者从分析中国封建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破坏入手,从文化环境与人力资源能量释放度的关系,论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全面完善"为目的的管理理论对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人力资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力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培养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方面。共青团组织要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大军,就必须紧紧抓住做好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充分认识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为我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知识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创新经济。这是时代对青年人才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青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实…  相似文献   

4.
试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变革思路,①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增强人力资源意识;②人力资源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③重点从五个方面阐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路,即把人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发展工程;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建立企业"人才仓库";建立精干、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使用人才的艺术去达到最大的效益。对民办高校而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构筑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应用和谐管理理论来建立有利于科学决策的管理方式,推动民办高校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与各方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催化下,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提升,因此,如何科学地引导青年人才实现有效的价值转换和进行相应的组织化设计和指导,乃是高校人事组织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实际出发,提出了完善青年人才教育机制,培养“双师型”高素质队伍;强化青年人才服务体系,推动“资本化”双向度循环等相关的组织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应以社会管理创新论为引领,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在管理理念的创新上,实现"从管理人到服务人"、"从行为管理向心理管理"、"从行政管理到盟约管理"、"从事本管理到人本管理"、等几个转变;在管理体制的创新上,创新文化制度、薪酬制度、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机制、人才的内部流动制度、人力资本市场运作制度等;在管理方法上,要围绕"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这个重心、抓住"人力资源价值链的管理"这个核心、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富士康"十二连跳"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健康、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但关系着整个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为此,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人性假设"理论的重析,阐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走人本管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人性假设、人本理论、各种科学的心理测量技术的基础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形成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却表现出差异性,该差异性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差异性。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既与西方有惊人的契合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不仅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而且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管理智慧。这些管理智慧从管理理念、识人技能、选才标准、人才开发、绩效管理、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给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将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我国高校将面临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资源开发效能化、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和人才竞争国际化的严峻挑战。根据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假设,我国高校应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人才强校"理念,对人才工作采取由档案管理向契约管理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平均主义向差序格局转变等办法,争取主动,把握好"入世"的机遇,力争在人才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冯斌 《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74-175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技工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普遍比较落后,大多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缺乏人才管理观念。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等方面均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要长足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调整人才管理战略,使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电力企业中人才泛指: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支撑着电力大厦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能充分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打造优秀人才团队,发挥企业人才的规模效应?本文从"选、育、用、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吸纳人才数量众多,其人才开发力度和水平不仅关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样具有战略价值。当前,安徽省乃至全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存在"就业机器"与人才匮乏悖论、"人才孵化器"与人才培养不足悖论、"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偏差和人才流失与人才淤积二元并存等人力资源悖论现象,需要分析其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才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争取在人力资源上取得最大的使用效果。产生最大效益的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如何通过培训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人才,实现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谋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线学习(简称E-Learning)是一种新兴的人员培训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人工成本快速上涨,企业关键人才绝对短缺情况持续,人才开发投入高而效率低,企业诸多问题亟待破解。当业界踯躅于如何开辟人才管理新路之时,打造"人才供应链"这把金钥匙跃入人们视线。在宏景软件举办的"精e人才管理、提升组织绩效"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济济一堂,围绕着"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寻找经济增长内在动力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发展战略、资源配置、经济增长方式、教育科技体制改革、知识分子政策、人才开发等诸多领域.支撑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人才开发论","教育优先发展论".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的形成发展,为当代人力资源理论文献库增添了极富特色的新内容,为我们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指导思想.本文以中国经济增长历程为背景,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论证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以邓小平人力资源理论为指导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人力资源是核心要素。目前,在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忽视"人才架构"理念,常于短期行为;缺乏"人才储备"意识,脱离目标冒进等一些违背高校教育发展规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人才架构理念的建立和管理机制的建构着手,使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政策开发、制度开发、教育开发、流动开发、使用开发。但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转变观念,顺应人才主权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素质模型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当今企业以人才素质特征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此文以某通信公司中层技术类管理人员的胜任素质研究对象,探析以岗位为中心的员工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人才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资源的配置。如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高效使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