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列、并行的三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并没有讲这三种社会形态有先后继承的关系。近年有的同志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同一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或  相似文献   

2.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从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长达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本文拟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论述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划出过渡形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论著中,马克思主张亚细亚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是依次更替的演进关系,并认为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往往是从一种非典型的旧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的过渡,或者在某种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形态的过渡。马克思经济社会形态演进及过渡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社会形态,几乎都是首先在旧社会形态相对落后国家中取得突破的。何以产生这种规律性的历史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旧势力的阻力没有旧社会形态充分完善的国家的阻力那样大,新生力量易于发展、壮大,以致最终战胜旧势力,建立新的社会形态。本文试从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及其三者整合作用几个方面揭示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形态在世界各地区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我们知道历史存在下列现象:社会形态的中断与跨越、社会形态的并行与交错、还有社会形态的长期延续与老化。本文仅就社会形态的长期延续与老化问题进行一些考察和探索。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总的座标系,而把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形态演变和发展置于这个总座标中进行考察,就会看到世界各地区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现象和规律,例如,首先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该社会形态长期延续与老化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严格、模糊性概念。所谓模糊性,指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的“不明确性”或谓“亦此亦彼性”。处理模糊概念,需要模糊教学方法。本文分别就模糊教学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学校人事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模糊数学方法进入教育管理领域是推进教育管理科学化与客观化的必然趋势与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形态近几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人们已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说是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先这么明确地提出来的.在马克思的原著中,并没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五个阶段,而认为是三个形态.这三个社会形态,第一是“最初的社会形态”,或名“原生的社会形态”、“古代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或“史前社会”;第二是“第二大形态”,或名“次生的社会形态”,即“阶级对抗的社会”,或“文明时代”;第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是这么说的:“人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和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某种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但是,当一个旧的社会形态被另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时,旧的社会形态却会长时间的存在着,极力阻止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我国,当封建制取代奴隶制之后,奴隶制的意识形态对封建制的抑制、阻止,甚至破坏,竟达几个世纪之久。而古代中国在向近代中国过渡,直至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旧的意识形态即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阻力一直是很大的。本文想重点谈谈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对…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思维规律的深入探讨,模糊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维活动中,模糊概念是不可缺少的,在某些思维领域,甚至模糊概念要胜过精确或清晰概念。对于文学来说,模糊概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与模糊概念有着不解之缘。从作家认识生活到反映生活,从文学创作到文学欣赏,哪一个环节也离不开  相似文献   

10.
龚杰在《马克思说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湖南师院学报》1983年增刊)一文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经济形态概念和社会形态所赋予的内容是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实现了从对象到现象、从主客对立到主客同一的思维方式转变,并以此为基本线索,提出了思维与存在同一、存在论与认识论同一、现象与本质同一等一系列著名论断.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主客对立的唯心论,而是主客同一的观念论.在他看来,概念与现象同一,逻辑学实即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在许多问题上逐步达成共识,形成一致,但也仍然有一些问题意见相悖,观点对立。现将其中一些主要论点整理如下:一、对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几种理解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看法:1.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为人们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考察不同社会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其次,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力是全部人类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化看社会形态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义 《河北学刊》2004,24(1):30-34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走向技术形态与经济形态的整合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社会"的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伟平 《河北学刊》2004,24(1):46-49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社会形态说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中的诸多说法之一。它认为:“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即土地公有或半公有的农业村社制度,既可以存在于原始的无阶级社会中,也可以存在于后来的阶级社会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广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延伸形态”的观点,很是耐人寻味。试就这种看法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社会形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城镇个体经济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具有共同的性质。它们都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者的简单的商品经济,都不占主要地位,是作为一种附属的经济成分而存在的。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城镇个体经济,又都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于,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的性质不同,给予个体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不同,从而就使这一社会形态的个体经济不同于另一社会形态的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我国城镇工商业中,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但还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正如陈云同志早在1965年指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