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是美籍华裔人类学家黄树民教授的专著。黄教授以一个闽南村庄为主线,揭示出中国东南农村地区在1949年以来所经历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哈佛大学保存着一批极为珍贵、至今仍然鲜为人知的有关约瑟夫·佛郎西斯·洛克 (JosephF .Rock ,1884~ 196 2 )以及他上个世纪 2 0~ 30年代在中国西部探险和在燕京学社进行学术研究的完整档案。这一批档案包括洛克于 192 4年被哈佛大学阿诺德·阿布雷德姆 (ArnoldAberatum)植物园第一任主任查尔斯·萨尔君 (CharlesSergent)教授派往甘青藏区作考察时记录的所有文字和图片材料 ,还有洛克从 194 5年至 195 0年间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时写给学社社长舍具·爱利舍叶夫教授的书信和他的两部有关…  相似文献   

3.
读不懂中国农村、中国农民,就读不懂中国。《林村的故事》一书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展现了福建厦门市郊的林村在1949年后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其在1989年以英文版问世以来,被许多研究中国人类学的教授列为学生必读书目,并成为西景书社少有的几本学术性畅销书之一。本文从社会调查方法论视角出发,探析《林村的故事》写作特点与所使用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分析该书在以林村为研究个案过程中运用的调查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4.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2,(14):64-71,84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黄教授,非常高兴到您这块风水宝地—三峡大学来学习。很感谢您对我的邀请。我认识你也是从电话开始的,那一次,因为你在湖北民院的时候,你们那里主编了一套土家族研究的丛书。台湾李亦园教授希望得到该丛书,你一口  相似文献   

5.
一上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炮舰打开后,大批西方传教士深入中国腹地,亲眼目睹了中国穆斯林的现状,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著作、游记,如法国路易·卡乃(LouisCarne)的《印度支那及中华帝国之行》、英国约翰·安德森(AndersonJohn)的《滇西历险记》、法国罗舍(EmileRocher)的《云南回民革命见闻记》、英国丘奇·珀西(ChurchPercy)的《回疆游记》、英国布鲁姆霍尔·马歇尔(BroomhallMarshall)的《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等等,都是值得参考的。与此同时,中国回…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国际著名藏学家杰尼特·嘉措(Janet Gyatso)教授受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邀请,在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杰尼特·嘉措现任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工作,是美国乃至西方藏学界的重要学者。她于1981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以有关唐东杰布  相似文献   

7.
一、印度加罗人简况印度加罗人 (Garo,亦称加洛人 ) ,自称阿奇克人 ,为印度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加罗丘陵地区 ,人数大约为 6 0多万。从人种上看 ,他们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在加罗人内部 ,又有阿维人 (Awe,或称阿克维人 ,Akwe)、奇萨人 (Chisak)、杜阿尔人 (Dual)、马奇人(Machi)、阿本人 (A -beng)、甘青人 (Ganching)、阿通人 (A -tong)和奇博克人 (Chibok)等支系。他们操加罗语。据认为 ,加罗语是属于藏缅语族的一种方言。在宗教信仰上 ,加罗人大多信奉万…  相似文献   

8.
陈海花 《民族论坛》2012,(16):54-58
<正>题记:在参加2012年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举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暑期培训班期间,受《民族论坛》杂志社委托,有幸采访特邀前来讲学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民族学研究所所长、著名人类学家黄树民教授。应该如何采访?怎么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黄树民教授的著作、论文很多,有人评价黄树民教授的学术著作学术价值高,且故事性强,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我读《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  相似文献   

9.
"民族"一词在英文中如何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最近在电视中看到一位导游在向外国旅游者介绍我国民族时 ,使用英文nationality一词。这样的表述与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人类学界对民族的表述是不一致的。所以有必要谈谈“民族”一词在英文中如何表示的问题。在人类学的英文著作中用来表示具有共同文化的人群或民族共同体的词有 :nation、nationality、people、ethnicity和ethnicgroup。关于ethnic(民族 )一词的涵义在 1 999年出版的WEBSTER’SNEWWORLDCOLLEGEDICTIONARY第三版中这样…  相似文献   

10.
沈坚 《世界民族》2003,8(1):48-56
色雷斯人 (Thracians)麇集于巴尔干半岛东部一带 ,是活跃在古代欧洲世界的一个人口繁多的混合型民族集团 ,其形成时间极早 ,从公元前 2 0 0 0纪末至前 1 0 0 0纪前期起 ,始渐为外人所识。色雷斯人与其毗邻的希腊人 (Greeks)、马其顿人 (Macedonians)、伊利里亚人 (Illyrians)、斯基泰人 (Scythians,也称西徐亚人 )、萨尔马特人 (Sarmatians)和克尔特人 (Celts ,也称凯尔特人 )等族群一样 ,同属庞大的印欧语系民族 ,在古代即彼此间交往频仍 ,互有吸纳。笔者不揣谫陋 ,拟据所见相…  相似文献   

11.
12.
朱靖江 《民族学刊》2022,13(3):92-100, 148
中国民族志电影自20世纪中叶出现之后,长期处于电影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地带,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从业人数较少,且多为人类学民族学内部的学术性创作,其成果更鲜为人知。然而,若回溯中国民族志电影发展史,两代学者与电影工作者怀着抢救、记录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热诚,在80年代默默无闻地坚守他们的学术使命,使这一电影传统延续至今,留存了一批珍贵的少数民族影像史料,其新旧观念的交替、创作方法的变革、转型作品的问世、学术理论的建构以及国际交流的开始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也正是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影视人类学”概念从海外学界的传入,中国民族志电影开始得到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庇护与引领,这也预示着一个更有学术前景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对于中国民族志电影而言,1980年代是承前启后、化育新生的关键时刻,值得当代影视人类学界重新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赵刚  于鹏飞 《民族学刊》2022,13(7):8-15, 138
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研究中华民族问题时不能回避的两个概念。当前学界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时出现了忽视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强调的“共同性”是指56个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把中华民族作为56个民族的总称,甚至否认中华民族是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底与主干,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体现着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归属与赞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建构科学的中华民族观,并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中华民族知识,同时,要依据中华民族的结构、历史、文化等民族特点来构建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从1901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算起,人类学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来,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然而学界除了少数单篇论文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之外,少有专著从本学科视角对此进行系统整理。近日,由胡鸿保、王建民等撰写的教科书《中国人类学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中国人类学史》一书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九章,近三十万字,对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精要的梳理和恰当的评述。细加研读,笔者觉得此书在如下几个方面颇有新意:第一,认清了中国场…  相似文献   

15.
张伦阳  王伟 《民族学刊》2021,12(1):10-18, 84
科学研判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现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所制定的战略规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聚力之效,意蕴是丰富而多维的:其理论逻辑在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意蕴,"五个认同"是核心内容,服务"两个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价值导向;其现实基础在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自在""自觉"到"自强"是其精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政治保障,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结构是其社会基础;最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共享繁荣发展的经济体、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它注重以"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伊斯兰教教理"。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百年西道堂进行了阐述,特别强调西道堂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者,其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于祭祀的定义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希望能够对祭祀给出一个符合中国内在逻辑的定义,而不是一个来自外界的定义。本文将从祭仪生活( cultual life ),人神间相互的态度着手探讨,我把此称作祭仪生活的一种“语法”。在这里,祭祀仅仅是一个与其它祭仪关系相关的元素。我希望从这个方法论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收益。我相信一方面这可以让我涵盖中文语料库中的不同传统,既不否定道教传统、朝廷文化、儒家传统等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被它们的独立性所限。另一方面,我可以得到一个进行对比研究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心":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词汇或政治口号,而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内涵上,"中国信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中国信心"是成就感与使命感的高度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展示;在功能定位上,"中国信心"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鲜明亮点,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s on an in-depth case study of narrative identity work to explore heuristically the role of host country nationals in the reproduction of orientalist discourse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presents an identity strategy termed the other Chinese. The other Chinese claims to be in-between the West, that is constructed as superior modern and rational, and China, that is constructed as backwards and chaotic. This in-betweenness allows the other Chinese to take the role of a mediator between locals and expatriates, and at the same time claim superiority towards normal Chinese. Thus, this identity construction is a creative act of hybrid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but it is not subversive to existing power structures in the MNCs. However, as we sho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ther Chinese is not inextricably bound to the field of the MNCs, but is based on a hybrid and creative entanglement of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class positions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China, in which the MNCs only occupy an insignificant role. It is, therefore, to be understood as an aspect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levant for MNC identity, rather than an aspect of the transnational field of the MN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