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语担心-认识情态词“怕”“看”“别”的语法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汉语中“怕”“看”“别”都分别由害怕义动词、观看义动词、禁止义否定副词发展出了表示担心一认识情态的标记词用法。其语法化过程分别是:怕:害怕→担心→担心→认识情态→认识情态;看:观看→提醒注意、警告告诚→担心→认识情态;别:禁止劝阻、警告告诫→担心→认识情态→认识情态。这些语法化途径都可以找到跨语言材料的验证,因而具有类型学的意义。另外,在实词虚化的过程中,都伴随从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经过了从具有语法主语到具有言者主语、从命题功能到言谈功能的变化,说明这种语法化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西昌方言中“X把Y”格式,指出该格式是表数量结构,分析X、Y的构成,并根据“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认为“把”是一个表示主观情态“量少”的“量度助词”。  相似文献   

3.
"打算"一词来源于宋代的"打 X"短语,本为财务术语,表"结算"义,词义范围扩大后表"计数"义,元代开始带宾语。明代引申出"考虑"义和"筹措准备、(在具体行为上)为……作准备"义;清代前者的用法更加灵活多变,后者引申为"计划"义。可见,"考虑"和"计划"二义是通过不同的引申途径产生的,它们不仅非为一义,而且在句法功能上差别很大。另外,当后面跟[-自主]VP做宾语时,"打算"可以表意愿,正逐渐向情态动词虚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来的来,走的走”、“高的高,低的低”这类语法格式。以下称为“X的X,Y的Y”格式(“X”“Y”各代表一个词或词组)。一“X的X,Y的Y”格式一般由两个主谓结构形式构成。格式中的两个结构助词“的”分别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等构成“的”字结构,指代什么事物,充当主语成分,而做谓语成分的则是“的”前的同一个词语。“X的”指代的事物一般是上文出现的,如果上文不出现,也是可以意会的。例如:  相似文献   

5.
近义构式“少不了”与“免不了”在功能表达及情态特征上具有不同特征,这需要从事件的模态性、语用的偏向性、时体的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意义的虚化过程来看,“少不了”由表客观状态发展到表主观评注,“免不了”由表客观强调发展到表主观评注,都是副词情态化和主观化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7.
“向着”最初作为双音节韵律词而存在,它在连动结构发生了词汇化和语法化,形成了引介对象或方向的介词“向着1”.“偏袒”义的“向着2”是在单动结构中成词的.但二者没有引申关系,各自词汇化的源义不同,前者来自先秦“向”的“朝对”义,后者来自“趋近”义的隐喻引申.“着”附着化后,成为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8.
“VP之前”与“没VP之前”经常被人们当作毫无区别的表时间的格式。通过具体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使得这两种格式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依据有三:一是VP动作实现与否。二是后续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同。三是后续句语义的不同。两种格式同一性的理据,可以拿否定量域规律说明:当它们具有同一性时,“没VP之前”中的否定词“没”可以看成羡余词。两种格式的互补性表现有三:一是表达的时间具有时点、时段之分。二是两种格式所在句子的主要动词分别具有静态义、动态义和时段持续义、时点持续义之别。三是语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表示客观存在的时间,后者侧重于表示条件义、对比义。  相似文献   

9.
“X得可以”是现代汉语高程度构式,构式构件具有一定的准入限制,构式整体既可以位于句中作谓语,也可以作为句中的独立结构。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通过情态肯定义“可以”凸显“X”达及的高程度“。X得可以”构式形式上由“X得Y”与“可以VP”两个构式叠加,继而省缩“VP”而来。“X得可以”程度义来源得益于语言的类推原则和“可以”从肯定情态到高程度的跨域投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义”结构是一些不合常理但又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悖义”结构不同于反问句、反语,也不同于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偏正结构(不坏→好)。 “悖义”结构有两大类型(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十余种格式(好不 A、难免不 V、差点没 V、未V之前、果不然、差点儿 V、险些 V/A、几乎 V/A、好A)。这些“悖义”结构都是规范的,分析这些“悖义”结构必须从它们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和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量语料证明“就是”让步句可以表主观量,表主观大量还是表主观小量由“就是”指向的语义成分在量级序列中的地位决定:“就是+高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大量;“就是+低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小量。这个成分的量级特点,也决定了“就是”让步句后件的肯定否定性质,如果改变后件的肯否性质,或者引起不合句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义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用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本义为“树木细长的枝条”,后引申出“条令、条款”义,均为名词,至东汉初期虚化为量词,由本义虚化为称量“条状物”的量词,由引申义虚化为称量“分项的抽象事物”的量词,二者只在实义上相关,虚化为量词后没有直接联系。量词“条”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一系列的词义泛化过程:表“条状物”的量词“条”所修饰的名词经历了静态事物-静态及动态事物-静态、动态事物及人体属性等演变,表“分项的抽象事物”的量词“条”所修饰的名词经历了法律刑罚类-法律刑罚类与信息事件类-法律刑罚类、信息事件类与言语条文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使令动词“使”常出现在兼语式中,兼语式中“使”的意义主要有三种:命令义、致使义、容许义。这三种意义形成一个意义逐渐虚化、动作义不断减弱的序列,这种语义变化与其处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密切相关。假设连词“使”是表“容许”义的动词“使”的进一步虚化,它的假设义来自于语境。  相似文献   

15.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这一阶段,相似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九种类型:X与YA、X如YA、X似YA、X似Y样A、XA如Y、XA若Y、XA似Y、XA如似Y、X比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X不与YA、X与Y不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A如Y型句式的用量和使用比例最大,其他几种多见于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16.
词的拆用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常用手段和方法,其中否定格式的拆用主要有"无X无Y"、"不X不Y"、"没X没Y"和"非X非Y"四种形式,通过从构成、语义、句法、语用以及来源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说明否定拆用格式是语言单位拆用和组合两种机制的结合,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V了个寂寞”格式承继了表示动作结果关系的“V了个A”格式的语法形式和意义,表示消极、否定的结果义,有低于常规量的程度义,与常规的语义预期相违背。在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一是想做某事而未成,二是在动作已完成的情况下可能完全无获益,也可能获益太小不能令人满意。“V了个寂寞”格式利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又在联想和类推的双重机制下逐渐固化,削弱了“寂寞”一词的主观色彩。“V了个寂寞”格式具有主观评述功能、间接表达功能、信息凸显功能,在某些场合更适合交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X而X"格式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格式,表达由客观语义上存在的目的的层级性而产生的主观评价.其格式义的褒贬取决于说话人对于某种动作行为上位目的的主观看法."为X而X"格式义大多含贬义色彩,可称其为"准贬义格式".  相似文献   

20.
单音节词“开(開)、辟(闢)”经过词义的引申发展,都演变出“开阔”义;且“开”产生词组开广、开阔。近代汉语 后,“开”表开阔义多用双音词组,单音节仅口语中少有;而“辟”表开阔也逐渐被双音词组“开阔”替换。现代汉语中,“开阔”凝 固成常用词。文末分析了演变替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