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辞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七录》起,几乎所有公私书目都为《楚辞》特立一类,其原因有二:1、《楚辞》独特;2、其影响大.从“楚辞学”的角度考察,《楚辞集注》增贾谊二赋,乱了《楚辞》之体.六朝人将《楚辞》当“屈原集”看,故刘勰评价屈原,不仅取证于其作品,亦引宋玉代屈原立言之《招魂》与《九辩》为例.  相似文献   

2.
屈原作品问世以后,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仅有仿而效之者,更有悉心研究者,历久而不衰,以至形成一专门学问——楚辞学。从时代上看,楚辞学的开创期在两汉时代,这一阶段的楚辞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开创之功,在楚辞研究史上影响甚巨。本文拟就两汉的楚辞研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观点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虽不以《楚辞》研究著称于世,在他1400万字的著述中,《楚辞》研究成果所占比重也不大;然而,在整个《楚辞》学史上,梁氏的研究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研究《楚辞》的著作主要有《屈原研究》①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②二种。《屈原研究》是作者1922年为东南大学文哲会讲学的讲稿,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屈原的身世、思想、人格及文学  相似文献   

4.
林庚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楚辞学专家,他毕生与楚辞结缘,从20世纪50年代出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到80年代《天问论笺》问世,楚辞可以说陪伴了他半个多世纪,他的这两部著作凝结了数十年心血,是他潜心探索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启蒙者,也是开启近现代楚辞研究新风气的第一人。其《屈原研究》首开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文艺观点从纯文学和文学发展史角度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风气,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创的见解,较之汉代以来传统的研究方法,颇多创意和突破。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楚辞》讲解《楚辞》有关问题及其读法,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且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颇有创见。在其他著作中,梁氏还对屈原的思想学派进行了专门论述。梁氏的以上著述,均给当时和后世研究者以很大启示和影响,在屈学和楚辞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三日至八日在武昌举行,全省以及来自上海、天津、辽宁、新疆、湖南、广东等地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屈原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这次会议重点针对“屈原否定论”展开了讨论。早在二十年代起,我国学者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先后在《楚辞讲义》、《读楚辞》、《楚辞新考》、《<离骚>底作者》等著述中,曾提出过怀疑或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问题;五十年代,也曾有个别学  相似文献   

7.
今天能够见到的较早《楚辞》传本有东汉王选的《楚辞章句》。王书包含在(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内。后人研究《楚辞》,无不以王选传本为圭臬。王选书共十七卷。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前十卷为先秦楚人(主要是屈原)作品;自《惜誓》而下的后七卷为汉人(主要是西汉)仿作,或悼念屈原,或以“促言体”写出设想的屈原的自怨自伤。研究者多半全神贯注于前十卷,对后七卷大都漠然视之。其实,后七卷往往蕴含着研究屈原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别是对屈原身世的探索。《楚辞章句》卷十三《七谏》系西汉武帝时人东方朔的作品。东方朔和…  相似文献   

8.
<九章>有"小离骚"之称,而<离骚>较为集中地代表了屈原赋乃至整个楚辞的性质.楚辞所具有的哀歌性质,可通过对<九章>的比较研究而得到昭示.在楚辞中,<九章>之文本含有许多的哀歌因素.<九章>中包含有历来难解的作品如<橘颂>以及著作权有争议的作品多篇,兹可通过比较西方诗学中的哀歌而获得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明.楚辞的哀歌性质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诗歌的基本特质,庶几揭示楚辞的本来面目,促进中国诗学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囿于史料,屈原的婚姻难以稽考,作为其人格重要组成部分的婚恋观,虽未见有人论及或研究,但通过现存的楚辞资料,却可窥见一斑。屈原所追求的女子门第高贵、性情奔放、品格修美且感情投合,这与先秦的宗法等级制度及楚地人情风俗是一致的。从楚辞作品入手,分析论证屈原鲜明的婚恋观,是对楚辞文化研究的新开拓。  相似文献   

10.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11.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楚辞>所录之非屈原作品,既不以质为前提,亦不以文为条件,故西汉最大之赋家司马相如无作品得人,而东方朔之入选者非其最佳之作,宋玉赋亦仅<九辩><招魂>在其域中.从成书体例之角度进行研究,得出<楚辞>中之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即这些作品中之"我",均为"屈原".缘此,以这些作品所叙证屈原之事迹,固不会尽是;而以之考察作者之生平,则全失.  相似文献   

12.
唐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理论方面深叹阙如,但是无数诗人以其精美的诗篇来评价屈原的人品和文品,却填捕了理论上的不足,而且他们在前人评说的基础上拓展了更深广的历史视野,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深地理解屈原人品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创作的美学价值。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于我们研究《楚辞》有着极为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14.
《招魂》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招魂》为屈原作以招君王之魂一说,几成定论。但司马迁读“《招魂》,悲其志”一语,为两可之说;分析司马迁说与刘向、王逸说,并从目录学等角度考察,《招魂》的作者为宋玉而非屈原。而从非屈原作品所以能入《楚辞》的情况看,《招魂》所招的对象只能是屈原;招王说是建立在《招魂》的礼制为王者的礼制这一前提上的,而以之比观屈原自传性作品及其时(或稍前)的别的书文,这一“前提”,实来自想当然。  相似文献   

15.
楚辞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诗体,自战国末期形成以来,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楚辞独具特色的 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探讨和研读。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楚辞的用韵有了关注。经过对屈原作品转韵情 况的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研读,不难发现,作为抒情性极强的诗作,屈原作品的转韵与其情感表达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这种 协调性客观上增强了楚辞一类作品的表达效果,增添了楚辞抑扬顿挫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4月8日至12日,屈原及楚辞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湖北秭归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屈原文化研究院、秭归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湖南理工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的240余位楚辞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10余篇,内容涉及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游国恩是我国著名的楚辞专家,现代楚辞学的奠基人。1946年、1953年、1963年、1980年他出版过四个版本的《屈原》。通过比较四个版本的差异,分析游国恩对屈原形象、屈原思想以及对其作品认识的差异,勾勒出他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对四种不同版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及游国恩个人的学术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屈原生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论定屈原的绝命辞,又有利于破译其自沉之谜,所以历来受到楚辞研究学者的重视,研究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大致有五种说法:即《怀沙》说,《惜往日》说,《悲回风》说,《橘颂》说,《离骚》说.笔者综合考察《九章》的作品,以求获得一个完整的脉络,从而确定屈原的绝命辞是《怀沙》.  相似文献   

19.
明代遗民钱澄之对楚辞的接受与研究以1651年终归家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楚辞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济世精神的接受和继承,将屈原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融入反映时代巨变的诗篇中。归隐田园以后,钱澄之主要借注疏屈原作品来寻找精神慰藉,寄托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屈诂》是其后期楚辞研究之结晶,该书耗费钱氏多年心血,凝聚着其浓重的遗民情结,是一部颇有价值的楚辞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20.
陆侃如先生是20世纪较早用新的学术眼光和方法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学者之一,也是20世纪屈原和楚辞研究的大家之一。但由于他对屈原特别是宋玉的一些作品的真实性有过否定意见,因此当前的楚辞研究界对其多持批评态度。而对其从事楚辞研究的过程、成就,研究方法上的特点,以及疑古过甚的原因等,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兹就上述问题作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