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验主义的合法性理论将被统治阶级的相信、赞同与否,作为合法性的标准,而缺乏对大众赞同、认可依据的说明,这种只看形式而忽视实质的做法,会因为价值伦理维度的缺失而陷入"历史解释的无标准性".而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则完全排斥了大众赞成、认可的经验基础,而去寻求一种永恒的正义基础和标准,从而陷入了一种抽象的思辨.哈贝马斯"重构式合法性理论"主张合法性是某种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价值,既具有大众认可这一现实基础,又蕴含着相应的价值理念,从而超越了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有关合法性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希腊以降,合法性研究经历了从古典规范主义到韦伯式经验主义的范式演变。哈贝马斯对这两种合法性范式都不甚满意。在检视了这两种范式的发展脉络与缺陷之后,怀着超越古典规范主义和主流经验主义的学术抱负,哈氏提出了合法性理论的第三种范式——“重建性”合法性。在他看来,政治秩序合法性必须以自由平等公民之间的理性反思与辩论商谈为基础。综观哈氏的“重建性”合法性范式,其实质即是一种植根于理性的话语论证过程之中的“程序主义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朱彦明 《兰州学刊》2007,(12):37-39
在多元性和变化性的参照系中构筑政治合法性,必须超越传统上经验主义依靠大众对统治服从的经验,也不能局限于规范主义对永恒正义的抽象思辩.合法性是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统治秩序的有效性也依赖于自身事实上被承认.转型期的中国,如果要保持政治稳定,消除合法性的危机,就要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宝林 《学术界》2007,(5):274-278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折射出的为平等的自由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所体现的为自由权利至上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为西方资本主义根本制度进行辩护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合法性理论无疑深刻地代表和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同时又表现出了对传统规范主义的自由主义合法性理论的深深眷恋.  相似文献   

5.
从主客体关系界定政府的价值,政府是人类权衡、博弈之后理性选择的"公共性"代言人。公共性是政府价值生成的逻辑基础。在公共行政改革中践行的政府价值,偏离了原有的设定而发生了价值的嬗变、迁移。本文从哲学的视角,用比较的方法反思了中西方政府价值转向的异同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军 《云梦学刊》2016,(6):69-72
查尔斯·泰勒针对自由主义的缺陷,以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多样性和城邦共同体学说及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为理论基础,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区别普遍主义政治和差异政治的基础上,力图克服文化中心主义,构建起以承认和宽容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主义,对现代政治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付德军 《理论界》2009,(4):125-127
《两种自由概余》一文中,伯林阐述了自己对自由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主义。本文沿着伯林的思想轨迹对他的价值多元主义思想展开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公共理性与多元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代民主社会,多元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而民主制度本身的合法性要求其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或法律法规必须以全体人民的一致自愿同意为基础,这就出现了多元与共识的矛盾。公共理性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即试图通过一种平等政治主体之间的公共协商过程来解决此种矛盾。  相似文献   

9.
从片面强调社会整体的价值忽略个人价值到坚持社会整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重视个人价值对社会整体价值的基础和构成意义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伦理学研究的重要的成果,这一成果在社会层面上的影响集中表现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表明伦理学研究在走进生活、影响生活,体现了伦理学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小玲 《兰州学刊》2004,(3):250-251
多元文化背景下 ,人们价值追求各异、价值取向多元化成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点。为有效统一思想 ,凝聚人心 ,必须重构一种新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着眼于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妥善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政治科学的主流理论,多元主义兴起于对国家的批判性分析.但美国政治科学界将其发展为一种兼具经验性和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使得国家成为一种"隐蔽的主题".本文通过回顾多元主义政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梳理多元主义在不同阶段对国家的定位和理解.不仅描述和解释了多元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也突出了国家作为多元主义知识框架的背景.为增进人们了解多元主义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政治科学的主流理论,多元主义兴起于对国家的批判性分析,但关国政治科学界将其发展为一种兼具经验性和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使得国家成为一种“隐蔽的主题”。本文通过回顾多元主义政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梳理多元主义在不同阶段对国家的定位和理解,不仅描述和解释了多元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也突出了国家作为多元主义知识框架的背景,为增进人们了解多元主义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世界多民族国家都普遍面临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文章通过批判性反思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指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必须在“多元”的民族建构与“一体”的国家建构双重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作者以新疆双语教育政策作为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政策目标,指出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多元化”“以国家公共利益为重的一体化”和“以弱势补偿为先的公平正义”三个突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误区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环境伦理学就其总体的理论性质来看,是一种自然中心论的理论倾向。它主张以"生物共同体"的整体稳定为其理论目的,以生态价值为其理论基础,以道义论为其理论根据。虽然其中不乏人本主义的呼声,但其理论不足却是显而易见的。其理论误区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错位的道德原则以及博爱主义的理论根据。我们只有认真地研究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抓住其理论不足,才能真正地认清其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5.
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马克思已经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继续探讨在价值多元主义的社会当中如何解决价值冲突的问题,但是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理论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而没有触及问题根本。然而将问题聚焦到中国社会,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解决价值多元主义带来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6.
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公法正在经历整体性的变迁 ,在林林总总的制度革新中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追问是不变的主题。本文在此认知的基础上 ,以中国曾经出现的合法性追问实例为依托 ,揭示不同形式的合法性追问之实质在于检验政府行为的可接受性 ,而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合法律性” ,以及可接受性因为价值判断的存在而呈现诸神之争的面相。最后 ,文章提出“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的基本主张 ,以期为应对复杂的可接受性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多元价值冲突在大学生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清华 《理论界》2005,(1):126-127
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多元价值冲突,其主要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价值冲突在大学生中有种种体现,研究这些现象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后多元文化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在21世纪渐成高潮。它强调文化的共通性、交融性、层次性、复杂性,质疑多元文化理念加大了差异、固化了族群、强化了文化冲突、僵化了社会流动。在此视角下,发现了当前多民族文学批评对"民族"的单一化理解、对"差异"和"民族"的过度强调。因此,有必要转换立足点,探索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应该具备更切实的理论观、更宏阔的视野、更准确的定位、更可行的方法、更多维的问题意识以及更多元动态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任小鹏 《理论界》2010,(12):107-108
本文以英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John Hick)为例,对多元主义宗教哲学的立论依据和宗教本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希克多元主义宗教观的康德哲学特征来反思多元主义宗教哲学的内在局限性。这一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多元主义宗教哲学基本特质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通过理性来论证信仰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王经锡  陈凡 《理论界》2012,(2):81-82
企业文化构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性选择,面对高科技产业及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的大趋势,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理应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我国高科技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应选择合理路径实现东西方文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价值契合,以多元价值体系为核心支撑企业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