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测度了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近5年(2000—2004)的政府效率。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总体上呈提升态势,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即东部地区政府效率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它反映了三大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实证分析证明:三大地区省级地方政府效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一个比较重视法制建设的皇朝,在其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建立起了一个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的严整体系.从这个体系来看,唐代中央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行政监控和司法监控两种.其中,行政监控包括监察和考课,司法监控则包括复审、疑狱奏谳、上诉、死刑复奏和录囚徒等.应该说,唐代中央对地方司法活动的监控是有成效的,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最为突出的是所有监控都来自官僚系统内部,而这个系统从一开始就存在唯官唯上、结党营私、官官相护、货贿公行等一系列无法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则使唐代监控地方司法活动系统的效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新比较经济学 我研究转轨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很多人喜欢强调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情况很特殊,中国确实有特殊的问题、特殊的事情、特殊的约束.但倘若我们把眼界放宽一些,不仅看中国,也看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时还看历史,就会发现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其他国家和地区非常相似,并不那么特殊.比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岛画报》2006,(12):38
1.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亚洲最大的渔业专业展,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渔业展之一.来自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企业参加了本届渔博会,展出面积逾2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此该地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兴趣其来有自.不过历史学家指出,他们从中国史料记载中了解到的东南亚诸国的历史,要远远多于从该地区史料记载中了解到的关于中国的历史.相比之下,该地区对当代中国的专门研究似乎是晚近的事情.大致来讲,东南亚的中国研究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即中国开始相继恢复与该地区诸国的外交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特征和运行环境,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政治评估行政化、行政评估形式化、内部评估社会化.评估机制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要合理安排评估机制,就应该科学分析和厘清不同性质的评估机制,形成政治评估、管理评估和专业评估三者有机结合的多元复合模式,有效地发挥各类评估手段的重要作用.当务之急是,强化地方政府的政治评估机制,实现精确化的量化评估模式,让公民参与成为成熟的政治评估和管理评估的一种有效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地区社科情报事业的迅速发展,建立一种适应地区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科情报系统,就必须对地区社科情报事业的发展战略作深入的研究,以解决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问题。本文拟就发展战略中的有关问题提一点看法,借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即"伞"型模式作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战略升级的突破口,把扩大贸易合作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探索性地提出了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形成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尽快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中俄区域合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地方先行法治化是学者针对"先发"地区法治建设先行发展状态提出的新理念.它是指具有经济社会"先发"优势的地方区域在国家法治的基本框架内,在本地区经济、政治、社会优先发展的基础上,就依法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自由与权利、调节各领域社会关系,按照国家统一的法治目标展开先行一步的法治建设状态.其主要有四个特征,即地方党委民主政治建设先行,关键环节的法治建设先行,地方法治建设与其他工作协调并进先行,法治建设压力机制先行.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许多地区停止了对社会福利企业退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这一做法,已经引起了地方民政部门和福利企业的强烈反映.  相似文献   

11.
略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已成为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本文就当前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民族地区特征、发展民族区域经济的强势弱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及加快农村立法等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东客家人分布状况及其对客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坚固 《探求》2012,(4):87-93
广东省是客家人分布的第一大省,主要分布在粤东北梅州、粤北韶关、粤中河源、惠州等市。这种趋势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维持,这些地方是客家文化的大本营,在维持客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上起着重要作用。粤西客家人分布区则将在维持一段时间的客粤双方言区后,逐步演变成广府人分布区,客家文化也会逐渐为广府文化所吸纳。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社会风险。研究表明,上述风险的成因既有体制因素、机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其中,体制因素和机制因素可视为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政策因素则是近几年民族地区债务风险骤升的直接原因。据此,防范与化解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措施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切实增强民族地区财政实力;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与问责机制,消除民族地区地方领导干部的非理性投资冲动;赋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发债权,促进地方债务透明化;规范民族地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提升地方债务安全度。  相似文献   

14.
4月23日,在金州体育场,举行了第十二届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暨第五届中国老将田径锦标赛的新闻发布会.据金州区文体局领导介绍:本次比赛将于今年9月16日至21日在金州区体育场举行,届时将有亚洲43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运动员参赛,还有为数众多的经济洽谈者和随团观光旅游者前来.  相似文献   

15.
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区域经济工业带的启动和发展,到中国西部经济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无一不是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金融存在的问题是:五级行政管理体系制约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税收制度与税收工具问题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税收法律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中国地方公共财政制度于工具体系落后;地方金融风险提升;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产业政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转型期分权化改革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创造流动性而掌握一部分财政和金融资源、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评价中的标尺竞争这两大因素,使得地方政府既有能力、也有动力选择和扶持主导产业;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后发信息优势,又使地方政府选择的主导产业集中于重化工业,并因此形成重复建设;而目前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难以支撑重化工业的重复建设.为了避免上述负面效果,中国的产业政策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转型: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制度;限制地方政府扶持主导产业的能力;由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型为功能性产业政策;通过需求管理手段,为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承·融合·创新——城中村地方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军曦 《社科纵横》2008,23(6):59-61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加快,村中地方文化的保护与新社区文化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兰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建设为个案,以文献、访谈与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如何保护和建设城巾村文化问题.这对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从不同角度解决政治问题的纵向权力结构的两个方面。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财力向中央集中,地方分权主要体现在由地方承担更多的事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合理模式是,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双轨运作机制,使集权与分权在政治过程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其中中央集权居主导地位,同时地方分权必须具有真实意义。从地区差异、民族问题、东方文化背景等现实国情看,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具有可能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钊 《学习与探索》2007,(2):124-129
要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就应该在既有的文献和我们自己有关中国地区间差距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一以贯之的经济学逻辑在市场整合、工业集聚、地区差距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解释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地理、政策和历史因素,展望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未来中国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积累起大量泡沫,并由一线城市快速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形成目前局面的背后推手是地方政府基于商业用地批租制度的"土地财政"利益.为最大限度攫取这块利益,地方政府不仅极力抬升地价,为了保证高地价具有可持续性,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拉升房价,从而导致房价和地价螺旋上升--结果则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持续干预下,价格机制也失去了自动回转功能,从而使房价泡沫失去了释放通道,于是房价居高不下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因此,要想解决中国的高房价问题,就必须形成地方政府退出机制.在退出方式上,应通过设计某种制度来切断地方政府推涨地价和房价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