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3.
<正>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二怕血。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战役大大小小何止千百次?战场上哪次不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毛泽东的亲  相似文献   

4.
黄晓阳 《领导文萃》2014,(16):41-44
正林彪也曾犹豫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辽沈战役的故事,一个是粟裕七战七捷的故事。辽沈战役是毛泽东部署,党中央决定的。毛泽东要打,林彪不想打,或者说不敢打。毛泽东为什么要打?他从宏观面上把握,这一仗,只要细节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打胜。客观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输的可能。林彪为什么不敢打?他的着眼点是微观上的,辽沈战役有两个大隐患,一个是塔山,一个是廖耀湘兵团。两大隐患,无论哪一个发挥关键性作用,辽沈战役都会败,而且败得很惨。假设国民党部队的北进兵团能通过塔山,林彪围锦州的部  相似文献   

5.
幽默八则     
毛泽东与卫士 第一次游长江时,卫士李银桥照顾毛泽东换好游泳裤后,自己也脱了衣裤,换游泳裤。他发现毛泽东在打量他。 “银桥啊,你已经比较伟大了,发展下去就比我伟大了。”毛泽东一本正经地说。李银桥不明白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百姓语丝     
胜利者不是没打过败仗,只是能 从挫折中奋起,愈挫愈坚;成功者不是 没有跌倒过,而是每次跌倒后都又爬 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齐威王注重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同魏惠王会谈,惠王问他,你有明珠吗?齐威王说没有,惠王很诧异地说,我的国家小,还有十颗光照几十丈的明珠,你怎么没有呢?威王说,我的明珠同你的不一样,我以人才为明珠。当时,说得惠王在会场上很不好意思。齐威王的回答不是随便的调侃,而是很有底气的,完全以自己的强项比人家的弱项。  相似文献   

8.
母亲De电话     
母亲别说打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的不多。住在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次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姓啥?怎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一种深深的失望、惊讶、陌生的表情来……  相似文献   

9.
我很佩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观察力,他对毛泽东性格的评述是真实的,即便是他听来的:"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到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相似文献   

10.
一、十多年中我一直在为毛主席的各种活动播音 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有那么多人,用各种语言形容、描绘过毛泽东,还用得着我再描述吗?何况,我只在离他很远的地方见过他不多的几次。在毛泽东生前,我见到他本人时,最近的距离也有十几米。但在屏幕上,我几乎总不离左右地侍  相似文献   

11.
崔向华 《领导文萃》2006,(11):70-74
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许世友后来在回顾《我在红军十年》一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心目中总是矗立着三个高大的形象:第一是党,第二是人民,第三是战士。”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向毛泽东提出,去抗日前线“杀敌建功”。毛泽东欣然“放虎出山”。许世友自从陕北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到转战山东之后。有11年之久没有见到过毛泽东。但十多年来,他不管…  相似文献   

12.
洪晃 《领导文萃》2015,(5):111-113
几年前,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说,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外套,一个是香奈儿,另一个是毛泽东。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他说错了,是孙中山吧?这就是时差的奥妙,中国人喊了一百多年的中山装,在西方被称为毛装——中山装是被毛泽东穿出来的,穿得全球闻名。我从来没见过毛泽东穿西装,但这不说明毛泽东不讲究穿,正相反,说明他太知道领导的服装选择是一个政治宣言。有报道说,1949年,中央从上海最好  相似文献   

13.
石仲泉 《领导文萃》2006,(7):99-104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主要发生在广西。从军史言,这是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从党史说,它以残酷的事实表明错误路线的领导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敲响了中央错误领导垮台的丧钟,为召开遵义会议并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减员两万多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基本上比较顺利,尽管没有打大仗、硬仗,但长途急行军、气候渐冷、水土不适等,也使红军减员不少。第一次突围减员3700余人,第二次突围减员9700余人,第三次突围减员860…  相似文献   

14.
<正>1965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李宗仁、程思远等民主人士时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总结经验,轻则会营养不良,重则会摔跤碰壁。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  相似文献   

15.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易萱 《领导文萃》2015,(7):58-63
"外交部长我不当,但我可以给你当好‘内交部长’,协助你做好统战工作。"上世纪50年代,习仲勋初到政务院工作,总理周恩来有意让他兼任外交部长,没想到习仲勋坚决不接受,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开除我党籍我也不干。"这是《习仲勋画传》一书中最新披露的历史细节。毛泽东救命"要不是毛主席说‘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他们已经给我们挖好了活埋  相似文献   

17.
1933年,谢觉哉来到苏区,为毛泽东做秘书工作。有一次,毛泽东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改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和蔼地望了他一阵,只说了三个字:“你学吧。”谢老从这句话里得到启示:过去虽然写了不少,但都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现在要给工人农民看,对象变了,文风也得变。工人农民中不少人还不识字,给他们写的通知,一定要念起来听得懂。从此,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风,终于写出了许多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将领中, 没有比杜聿明的官位更大的了。杜聿明为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黄埔一期。 杜聿明是被谁活捉的呢?毫无疑问是解放军官兵。可是,还有一个人当时是“美名天下扬”的,遗憾的是现在已被很多人忘记了。在有些写淮海战役的史书中,不提他了;在反映淮海战役的电影中,也不提他了。这个人是谁呢? 据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收入《淮海战役亲历记》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中说,是“一个老百姓”。 据活捉杜聿明8天后,发表在《大众日报》(1949年1月18日)上的一篇题为《战犯杜聿明落网记》的通讯上说,是“一位老乡”。 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萧县志》记载:1949年1月10日凌晨,杜聿明化名“高文明”,逃到了萧县的张老庄附近,遇到一位拾粪的农民段庆香。杜的副官把金戒指塞到段的手中,企图  相似文献   

20.
权延赤 《领导文萃》2012,(22):45-46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己见,顶撞毛泽东。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彭德怀则不然,径直闯入毛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毛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这次却没有发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