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地说,“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只能是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而生活是复杂的,有些“表面的、零碎的、分散的、稍纵即逝的现象是远离本质的”,“不能不加选择地把任何偶然性的东西都当做艺术的真实”。因此,作家只有选择那足以反映生活本质的现象来写作,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有陷入自然主义泥潭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文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要点是: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深入生活”是连通生活与文艺的桥梁,典型化是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必由途径;推动历史前进是文艺对生活的反作用和功能,这种反作用和功能要求文艺必须高于生活。这诸多要点,深刻地体现着生活与艺术的唯物辩证关系和审美关系,体现着“源于”与“高于”的有机联系。只有全面地、正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美学思想,并用以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同志都把文艺归结为生活的反映,要求文艺主要发挥认识作用从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我认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清代赵翼说过:“眉月弯弯耐人看,文似观山不喜平。”这话是符合事实的。可是弯弯眉月究竟为什么好看呢?能反映什么本质规律?山平又为什么不好呢?是因为不能说明真理吗?这恐怕只能从美与不美上来解释。爱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的文艺事业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已经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过去“四人帮”炮制和欣赏的虚假瞒骗文艺早已寿终正寝,反映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文艺理论上,主张真实反映生活的观点,不再是被批判的对象了,“要真实的文学”、“真实是文艺的生命”、“真实是文艺形象真、善、美的基础”等等,成为文艺界甚至社会舆论界的共同呼声。这呼声,对“四人帮”在文艺领域上的遗毒有摧陷廓清之力;对恢复我国优良的文艺传统,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鼓舞推动之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在中国诗歌史上,继“李杜”并称后,只有“杜韩”并称,就是证明。 他反对藩镇割据,积极参与削藩斗争,并以诗揭露割据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如他早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正确理解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对于发展和繁荣文艺创作,至为重要。它从追述“再现说”与“表现说”,深入探讨文学与现实的复杂关系,既肯定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又剖析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认为应宽泛地了解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与实践论相统一的美学观点,去认识文艺作为人类的创造,它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成果,是人类按照外在与内在的尺度,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成果。我们必须依此来理解和阐释各种文艺创作现象,理解和阐释文艺既源于现实又可能高于现实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文学应该是真实的领域,现实主义文艺的写真实传统必须恢复,这是文学艺术经过三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之后所得出的重要经验教训之一。然而,在强调“写真实”的同时,又应怎样对待“写本质”这个创作口号呢?文艺如何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本质?就具体创作来说,又应怎样看待生活现象与生活本质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文艺真实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可以说从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有了经典的论述。如亚里士多德当时就提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文艺)可以摹仿现实世界所蕴含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他那里已经有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明显界划。亚氏的这一观点后来几乎成了文艺理论中的一大“公理”。后世关于文艺价值以真为基础的“真善美”的三元架构模式正奠基于此。按理文艺的真实性问题于此即有定论,诸论家似不必再为此耗费神思了。然而正相反,由于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问题,并不是没有争论的。如有人提到,到底什么是现实主义?怎么反映现实问题也有争论。如有人说,现实主义就是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就行了。有的人主张反映生活是要反映生活的本质,而不只是反映生活的现象。文艺的职能,就是反映生活,但反映的生活,一定是真实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小说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它的真实。恩格斯说: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和调整诗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使诗回到自身的审美属性上来,是八十年代诗歌观念变革的重要标志。诗与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与现实的政治事件、政治运动的密切关系,是我国当代诗的最重要特征。当代诗在评价诗人、作品和一个时期的创作倾向上,首先依据的衡量尺度,就是诗与现实生活、与现实政治关系的广泛与密切的程度。这种关系,被理解为两个方面:第一,要求现实生活的主要方面,尤其是重大的生活矛盾和政治事件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第二,通过这种“反映”,使诗在现实生活进程中发挥宣传、鼓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有认识生活和揭示生活的作用。孔子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他是懂得文学作品在教育作用和讽刺作用之外,还有认识生活的作用。汉乐府民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就是  相似文献   

13.
《诗经·邶风·静女》是一首短小、活泼、优美的爱情诗,全文总共只有五十个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艹爱))而不见,搔首踟(足厨)。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悦)怿女(汝)美。自牧归(馈)荑,洵美且异。匪(非)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中所说的“彤管”是什么?“彤管”与下文的“荑”是一物还是二物?千百年来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彤管’有人说是红色的笔,有人说是乐器。古今学者,对此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只有朱熹说‘未详何物’,态度最为谨慎。”王力先生主编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历来有两种意见:一是报告文学应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臆造,不能张冠李戴,只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的原则下,调动文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对一些细节进行“想象和夸张”,甚至部分虚构,主人公可以用假名,生活里真实的事实可以“移植”等等。我认为,报告文学必须符合新闻真实。它所描写的内容,必须确有其人,实有其事。人物,是实际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人;事件,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事。甚至每个细节,都应该和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实相符。不能搞“主题先行”,而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文艺规律,从所描  相似文献   

15.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讲究的是“真”、“善”、“美”。我国二千多年的文艺作品的传统价值取向是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即我们说的“善”)为标准尺度衡量的,而要取得真正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应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生的本质(即我们说的“真”)为核心,只有曹雪芹原著《红楼梦》的诞生,才打破传统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自《毛诗序》倡“变风”“变雅”,至郑玄《诗谱》,通过考定诗的时代和地理,把《鲁颂》、《商颂》以外的周诗都纳入正变说,遂形成汉代《诗》学中完整而系统的“风雅正变”的理论体系。从“变风”“变雅”说产生的背景来看,“变风”“变雅”说与汉代《诗》学“美剌”说相联系,是汉代重视《诗》的政教作用的结果。汉代《诗》学确立“正为美,变为剌”的论《诗》原则,在郑玄的《诗谱》里,根据时政盛衰风俗厚薄,确定《诗》的正变、美剌,文武成周之世为太平盛世,感圣贤之教化,这些时代的诗都为正《风》、正《雅》,是美诗;自懿厉之后,王政衰崩,政教败坏,这些时代的诗都是变《风》变《雅》,是剌诗。因此,变《风》变《雅》说其实是发挥汉初《诗》学重“剌”的传统。“颂”诗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宋代学者在评析“颂”诗时始提出“变颂”说,把《鲁颂》归于“变颂”,之后,明清学者亦多有论述。与“变风”、“变雅”说不同,“变颂”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今天的《诗经》研究也很少谈及。本文试从《诗经》研究史的角度来探讨“变颂”说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7.
一、文艺批评标准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文艺批评标准是由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艺本质观及文艺功能观,就有什么样的批评标准。儒家提倡“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着重文艺的教化功能,所以其批评标准是善,“思无邪”。魏晋时代提倡“诗缘情”,认为文艺不是代圣人立言,而是吟咏情性的,所以提出“诗赋欲丽”这个重形式美的标准。西方古代强调文艺是模仿、再现,所以批评标准着重符合客观真实。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认为文艺是“表现”,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批评标准便是情感的真实。我国现代长期以来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所以文艺批评标准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这与我国古代文艺批评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形势下,陆老师提出文艺本质问题让大家讨论,很有意义,也显示出探索真理的勇气。过去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仅只于此还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机械唯物主义美学也肯定这一点。陆老师明确指出:“文艺的直接反映的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这一震聋发聩之语对廓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的误解有积极意义。文艺反映生活不是直接的、映象式的,它经过文艺家的选择、加工、改造,是创造性的客观的“再现”与主观“表现”的统一。那么,在“反映”前加“能动”二字是否就可以了?陆老师认为仍然是含混的,未能把文艺与其  相似文献   

19.
一 公木是三十年代初期登上诗坛的。半个世纪以来,他从未放下写诗的笔。诗,对于他来说,是“神圣对邪恶战争的阵线”,是“结合赤红的心与心的纽带”,是“创造的意志”,是“真理的美”。他爱诗是那样的深沉,在他写诗出现第一次高潮的时候,他表露说:  相似文献   

20.
<正> 1 文艺的源泉在哪里呢?当然只能在生活之中。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都有人论述过。例如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王充的“崇实”说,刘勰的“神与物游”说,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等等。再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即生活”说,苏联的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说,等等。所有这些论述,尽管深浅不同,详略各异,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即都是说明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