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从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清美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3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的演变--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宝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1-32
本文梳理了发展理论内涵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进而指出,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合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做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综合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发展观的演变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谦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分析新发展观形成和演变历程,探讨其在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理论的持续演变 ,表明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内在动因的不懈追求 ,也说明传统主流经济理论对报酬递增问题的无能为力。透过这一演变进程 ,我们发现经济增长依赖于报酬递增。循此概括出报酬递增所依存的主要方式 :技术进步、以企业为载体的规模经济、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间的联系效应、制度创新等等。更进一步 ,我们分析认为报酬递增尽管呈现在不同的层面 ,其实质却是统一于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可以说是人与人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侧面 ,这意味着要循着分工合作的路子发掘和利用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6.
徐开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极易被人们理解出偏的关系,借助“拉弗曲线”便能形象、透彻地分析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属性,揭示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价值:总是存在着使社会发展获得同样价值的两种经济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可寻求两者均衡发展的规律:增长、停滞、调整的三段式循环规律和台阶上升式良性循环规律,为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启有益视点 相似文献
7.
正确合理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是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就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说,经济增长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根据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认识和相关文献梳理及政府政策导向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考虑区域经济增长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的现实阶段,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潜力和福利性等五个方面设计出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测度的定量尺度,同时构建了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因子分析通用模型,以更好地反映和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为后续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尺度,为经济实践和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国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1):72-76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地走向全面和科学有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和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这种演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领导中国60年现代化发展历程的曲折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人类对发展的研究从人类具有自我意识起就已经开始,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为人类的发展描述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从现代意义上的发展来说,对发展的研究应该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是经济增长,而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却认为,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发展的核心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社会变革。这两种观点都对后世的发展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由于实践的需要,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演变过程。国内学者对发展观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夏禹龙教授认为,发展观大致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发展理论:单纯的经济发展理论、综合的社会发展理论、可持续的的发展理论。杨信礼教授则认为,近几十年来社会发展观的演变,清晰地显示出了一个轨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同全国一样,江苏也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动力转换成为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可知,"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将呈现以下特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得到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将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红利将不断释放。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环境和新要求,应围绕内部需求、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碧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3-48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对教育、贫穷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应该把握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察国外发展观演变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指出国外发展观历史演进中的经验和教训,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能违背以人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赖小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46
为了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但高经济增长能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则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路线以及不同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从资源禀赋状况和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来看,我国应选择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鲍刚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5)
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践与理论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深化和扩展: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并且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对"综合经济基础"动态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最新阐释,表现了"经济基础"的解释功能由关注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1992-2009年数据测度产业结构变迁对“金砖四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新兴大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在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每个国家都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自2005年以来,各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下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并且发现,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新兴大国必须着眼于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瞄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努力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的动因和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识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持续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找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以内在动因为核心的“经济内能增长原理”,指出 :在其他增长理论中没有核心地位的增长因素 ,如教育、收入分配、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等 ,对长期增长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对增长率差异、滞胀等问题原因的看法也与其他理论有很大不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缘于改革开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正确的改革战略 ,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内能的产生和良性循环 ,今后仍有维持较高经济内能及其良性循环的潜力。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以维护经济内能良性循环为核心的政策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演化——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经济增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51-57
从经济学演化的视角,分析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学研究主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演化历程,通过对新增长理论关于技术进步内生化处理的三种思路的分析,说明新增长理论仍然坚持一般均衡的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而这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所带来非均衡增长特点是不相容的,说明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主题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回归,但其基本研究框架仍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观是针对威胁人类生存持续发展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而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哲学理念.它倡导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自然观,摒弃了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调整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同时,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采用了既关注资源配置的最佳有效方式,又合理考量资源的贮存及来源的科学运作,从而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充分的资源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张淑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41-43
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实现我国城乡现代化的基本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赋予新的发展观以更深刻的内涵,标志着我国改革和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新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有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模式。所谓新的发展模式,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也可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而先进的经济模式。即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体现“天人合一”的、可持续的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不但有着根本的区别,而且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